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徐有志、贾晓庆、徐涛《叙述文体学与文学叙事阐释》

徐有志等 思飞学术 2021-03-17

 

外教社“思飞学术”公众号与“语言学通讯”公众号合作,推广优秀学术著作。本文转载自“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略有改动,特此说明并表示感谢。



特别推介


叙述文体学与文学叙事阐释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作者:徐有志、贾晓庆、徐涛 著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定价:46元

¥36.8元(优惠价)

扫码购买,限时优惠价,可开发票



推荐语

本书将叙事学分析技巧和文体学分析技巧完美融合,使之互为观照、优势互补,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综合分析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并以文学叙事丰富实例进行生动阐释,全面展示了叙述文体学综合分析文学叙事作品——特别是现代小说——的一般规律及具体程序。

全书理论严谨,层次清晰,阐述深入,文笔流畅,对于培养广大语言文学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的应用叙述文体学分析技巧、提高研读文学叙事作品的鉴赏水平以及评述能力大有裨益。


专家推荐语:张德禄教授










(向上滑动启阅)

序言

张德禄教授

欣悉由徐有志先生与其高足 — 贾晓庆博士后和徐涛副教授合著的 《叙述文体学与文学叙事阐释》一书已经付梓,为他(她)们特别高兴,向他(她)们表示祝贺。但当贾晓庆博士请我为该书写序的时候,我又感到有点惶恐。原因有两个:一,徐有志先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凡58年,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元老,我十分敬重的文体学界专家;他编著了《英语文体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英文版),培养了一批文体学领域的人才,为我国文体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这个角度讲,是应该请他为我的作品写序,而不是我给他的新书写序。后来我想,写序只是表示自己对该书的客观见解,包括学习和欣赏,所以,利用这个平台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也不无裨益。二,我自己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语言学理论探讨各类语篇的文体的,包括对文学文体的一些研究;但因对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尚且不多,在这方面没有多少话语权。不过,像该书提倡的那样,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叙述文体学的有关理论,应该是可以引人入胜的。
叙述学,亦称叙事学(narratology),主要涉及对叙事语篇的分析,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叙述学研究叙事的性质、形式和功能,并试图解释叙事能力的特征,而狭义叙事学研究的是作为时序相连的事件和情景的语言表现的叙事。在汉语中,前者称为“叙事学”,后者可称为“叙述学”。因此,该书取叙述学这一概念,即研究故事与叙事文本之间、叙述层与叙述文本之间、故事与叙述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叙事中的时态、语气、声音等。

文体学,包括语体学、风格学等,是对语篇的突出特征所产生的效应,包括欣赏效应、实现目的的效应等的研究。现代文体学主要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寄生学科。文体学也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体学指运用文体学理论探讨所有语篇的文体特征的文体学,包括文学语篇、各个语体的语篇,各种实用语篇等。而狭义文体学则专门指对文学语篇文体的研究。它的基本方法是对语篇进行分析,包括对词汇、语法、语音模式、意义结构等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中突出的特征,即从数量上,或质量上偏离常规的特征,然后通过把这些特征与文化背景、情景语境、作者的整体意义模式相联系,看这些突出特征产生了什么效果,即通过前景化产生了什么文体效应。
将文体学和叙述学相结合实际上是首先把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局限于叙事语篇中,逻辑上应该包括文学叙事和非文学叙事,但基本上集中于文学文体的研究。这样,从文体学的角度看,是利用现代语言学和文体学理论对文学叙事语篇文体的研究。但从叙述学的角度看,它不仅仅是通过文体学理论对叙述语篇的研究,它还要遵守叙述学理论本身的基本原则、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等。
我国著名文体学家申丹教授认为,叙述学和文体学结合的方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辛普森 (Simpson 1993)、卡尔佩铂 (Culpeper 2001) 和弗卢德尼克 (Fludernik 2003) 等为代表的所谓“温和派”,他们借鉴叙述学的某些概念组成文体分析的宏观框架。这类借鉴主要局限于叙述学和文体学两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如视角、思想和话语的表达方式。叙事学家和文体学家对这两种现象都颇感兴趣,但是相比较而言,叙述学对相关技巧的分类、命名和研究更加细致、深入,对二者的把握更为宏观;对叙述学研究成果的借鉴可以帮助文体学家更有效地发现和揭示作品中的相关语言特征。第二类是所谓“平行派”,主要代表是迈克·图伦 (Michael Toolan 1988, 1990, 1998)。他对叙述学和文体学都感兴趣,几乎同时在这两个领域著述。然而,他似乎并未把叙述学和文体学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所以,这里的平行派实际上是“各自独立派”,两者并不相互借鉴。第三类是所谓“激进派”,他们试图把叙述学和文体学完全结合起来,如保罗·辛普森 ( Paul Simpson) 在2004 年出版的著作 《文体学》 中,论述了叙述学和文体学的关系,并尝试提出了一个二者糅合的框架,提出了叙事文体学 (narrative stylistics) 这一术语来命名这个融合性框架。
从文体学和叙述学两者的关系上讲,该书的理论模式更加接近于“激进派”,即把两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文体学理论和叙述学理论完全融合的叙述文体学分析框架。在这个分析模式中,该书在宏观层面,在理论建构和实际语篇分析中都把叙述技巧作为研究重点,力图在前人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几种重要的叙述技巧,全面探讨文体学分析与之融合的方法和规律,以引起人们对叙述和文体这两种分析方法互动、互利特征的关注。
同时,鉴于中西方在叙事结构研究方面的差异,该书还融合了西方系统的形式分析方法与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立场,这样,透过前景化的形式技巧可以窥见作者独特的世界观、生活观。中国叙述学以人为本的立场可以帮助文学叙事恢复生机。此外,该书兼顾读者在叙事分析中的作用,尤其强调读者的认知能力在叙事分析中的必要性。
从具体内容来看,该书首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特别是探讨了叙述学和文体学这两种方法的融合在文学分析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基于对一部作品中某单一技巧的分析,针对现代小说中最重要的三种叙述技巧,全面探讨文体分析与之结合的方法。
接着在第三章,该书对叙述学和文体学的相关概念和典型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认为就叙述学而言,它与文体学的最佳结合点是其对形成宏观结构的技巧的研究,叙述技巧呈现在叙事结构中,并坚持把西方系统的形式分析与中国以人为本的研究方法相综合。

在第四章,该书把文学叙事分为水平结构类型和垂直结构类型两个类别,突出了该书方法融合的特点。这样做区分是因为对于水平或单层叙事,可以直接运用该书探讨的融合方法;对于垂直或多层叙事来说,该融合方法不只适用于分析整部叙事作品,而且可以适用于叙事作品的各个叙述层。
在第五章,该书在此建立了一个总括性叙述文体学分析框架和一个针对现代小说的具体分析框架。总框架包括五个结构成分,即人物、场景、事件、空间和视角,从叙述文体学的角度,讨论了几乎所有的结构成分。同时,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建构了以现代叙事小说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分析框架。现代小说的主要结构成分浓缩为时间技巧、空间形式和视角。在理论建构和实例分析中,该书着重研究这三种技巧,而把分析其他技巧作为补充。
在第六章,该书探讨了叙述文体学如何分析现代小说中的时间技巧,以《八月之光》中讲述主人公乔的过去的部分为例,着重研究了时序倒错,主要是倒叙。此外,对该作品的文体分析还揭示出“记忆”的无意识特征,从而更深刻地说明乔的处境不只是被动的,还是荒诞的。在时序方面,叙述学对某时序倒错部分相对于前后文的位置、速度和频率的分析,伴以文体学对不同时域之间,尤其内部可对比的语言特征的分析,能更深刻地揭示该时序倒错甚至整篇叙事作品的意义。
在第七章,该书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用叙述文体学理论分析小说的空间形式,提出了有助于揭示或者构建小说空间形式的规则。
最后在第八章,该书探讨了叙述学分析和文体学分析在视角技巧上的结合点,从叙述学角度,把视角分为两类:视觉视角,心理/意识形态视角。同时,分别针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作品,寻找了这类结合的一般规律。首先,依照经验自我的不同表现把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分为两类。对第一类第一人称叙事,把叙述自我对经验自我可能采用的不同指称按照其体现出的前后自我之间距离的渐变连成一个连续统。对于后一类,探讨前后自我的话语和思想的引述语、相关描写、评价词汇以及常规上分属于两个自我的语言特征。对于第三人称叙事,叙述学分析和文体学分析的结合既可以是共时的,也可以是历时的。
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索,有以下几个突出的创新点:(1)将叙述学和文体学相结合构建的叙述文体学综合分析框架比以前任何一个单独叙述学或文体学分析框架更能充分揭示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及作家独特的世界观。(2)叙述分析技巧和文体分析技巧可以相互融合和强化,使整篇叙事作品的意义得到升华。(3)叙述技巧的识别和认识主要靠读者的认知能力,而不是主要依赖“场景”。(4)文体学与视觉视角的结合可以通过对相关及物性过程、指示代词、思想及视觉的引述语、表方位的介词、副词短语等的分析实现;文体学与心理和意识形态视角的结合面则是对其评价意义的阐释。
该书将叙述学分析技巧和文体学分析技巧完美融合,使之互相关照、优势互补,建立了一个科学的综合分析理论框架,并以文学叙事丰富实例的生动阐释,展示了叙述文体学综合分析文学叙事作品特别是现代小说的一般规律及具体程序。总括起来,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全面性:该书讲叙事结构分析以及分析的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及其技巧完美地结合在同一个分析框架中,使叙事文体的分析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揭示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及作家独特的世界观。

(2) 互补性:该研究将叙述学分析技巧和文体学分析技巧完美融合,使其相互强化和促进,并融入同一个综合分析理论框架中,并以文学叙事得到生动阐释。

(3) 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理论上讲文体学和叙述学都用于研究文学叙事、特别是现代小说的文本,但一直没有很好地融为一体。该研究不仅将两者结合起来,还设计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从实践上讲该书把理论框架应用于文体分析中为文体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最后,从总体设计和写作的角度看,该书结构系统完整,逻辑推理严密,语料掌握翔实,分析步骤清晰,而且全书行文流畅,文字表述准确;书末还提供了配有精准英译的术语索引,可谓匠心独运。
该书对于培养广大语言文学学生和研究者应用叙述文体学分析技巧、提高深入研读文学叙事作品的鉴赏水平和评述能力,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热切期待广大读者的喜爱。
张德禄
同济大学外语学院
2020年4月8日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以前的叙述文体学分析
2.1 纳什: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观察水乳交融
2.2 肖特论文意义的再认识
2.3 其它叙述学和文体学的融合分析
第三章 文体学与叙述学的相关理论
3.1 文体学的典型特征及分析方
3.1.1 文体学是什么
3.1.2 文体学之又一发展趋势——语境化 
3.1.3 文体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3.2 叙述学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
3.2.1 叙事的定义
行动小说与人物小说
3.2.2 叙事的层次
叙事二分法的合理性
叙事的两个层次:故事和话语
3.2.3 叙述学
热奈特的叙述技巧
巴尔的叙述技巧
3.3 叙事结构的定义
3.3.1 西方对叙事结构的理解
3.3.2 中国学者眼中的叙事结构
3.3.3 叙事技巧研究中的综合立场
3.3.4 各种各样的叙事结构
3.3.5 自然叙事结构和叙事能力
第四章 水平和垂直叙事结构
4.1 嵌套结构
4.2 水平或单层叙事结构
4.3 垂直或多层叙事结构
4.4 多层叙事结构类型例示
4.5 小结
第五章 叙述文体学理论描述和分析框架
5.1 叙述文体学理论描述
5.2 叙述文体学结构成分
5.2.1 人物
5.2.2 地点/背景
5.2.3 事件
5.2.4 时间技巧的认知视
5.2.5 本书采用的时间技巧
5.2.6 叙述文体学的时序分析
5.2.7 叙述文体学的速度分析
5.2.8 叙述文体学的频率分析
5.2.9 叙述文体学空间形式分析
5.2.10 叙述文体学视角的分析
5.3 现代叙事小说的分析框架
5.3.1 现代叙事小说的主要结构成分
5.3.2 现代叙事小说的具体分析框架 
5.4 叙述文体学的分析步骤
第六章 叙述文体学关于时间结构的分析
6.1 叙述文体学的时序研究
6.1.1 倒叙和前序
6.1.2 《八月之光》中的倒叙
6.2 叙述学对于时间扭曲的分析
6.3 对前景化的语言特征的分析
6.4 叙述文体学综合解释
6.5 肖特论文重读
6.6 倒叙的进一步探索
6.7 其它时间技巧
第七章 叙述文体学空间形式的分析
7.1 空间形式的性质
7.2 《八月之光》的空间形式
7.3 相关文体特征
7.4 叙述文体学综合分析
第八章 视角的叙述文体学分析
8.1 叙述学对视角的归类
8.2 叙述学和文体学对视角的研究
8.3 两种分析方法的融合
8.3.1 视觉视角与问题分析的结合
8.3.2 心理/意识形态视角与文体分析的结合
8.4 叙述文体学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例示
8.4.1 对过去时空中的人和事的评价来源含混
8.4.2 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的指示词混淆
8.4.3 没有批判性审视经验自我的文体标志
8.4.4 霍尔顿的生存危机的根源
8.5 叙述文体学分析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例示
8.5.1 叙述文体学对莉娜和乔的第一次出现的分析
8.5.2 叙述者拜伦与他的叙述对象
8.5.3 被叙述者的文体特征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本书引用之作者、著译索引
术语 (英译)索引
附录
附录1 《杀人者》的末尾
附录2 《非洲秃鹳噩梦》的开头
附录3 《帕克大妈的一生》的开头
后记


国家社科成果


2020年新书出版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END


外教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丛书| 30种(截至目前)


从蒙太古语法谈起 | 文卫平:英汉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廖巧云:语义修辞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语篇和语用功能比较研究|新书


新书推荐|《叙事研究 第1辑》附征稿要求


新书推荐丨徐玉臣 等:《英汉科技语篇中语言评价系统对比研究》



新书推荐 | 美国文学专史系列研究:美国短篇小说史


丛书精选 | 浓缩的文学百科辞典:原版文学核心概念丛书(9种)


丛书精选 | 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6种)


外教社新编外国文学史丛书 | 文学眼,看世界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欢迎留言、点在看


原文在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