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招生专业(类)详解|理科试验班(含视频回放)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招生专业(类)详解
理科试验班
中国人民大学理科试验班依托明理书院、统计学院、环境学院、信息学院、数学学院和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招生和培养,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强调大类基础和核心能力培养,夯实核心通识和宽厚学科基础。
2020年招生专业 | 所属学院 | 教学环节专业 |
理科试验班 | 统计学院 | 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环境学院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公共事业管理 (环境与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
信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 |
理科试验班打通课程选择和学习,充分赋予学生选择学习、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习的同时,可根据其他专业副修方案,完成副修专业学习,并获得副修专业或学位证书。
明理书院
明理书院于2020年7月成立,将承担统计学院、数学学院、信息学院、环境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等五个理工学科学院按照理科试验班实施大类招生的本科生第一年的培养管理。
杜小勇教授担任明理书院首任院长。
学校书院制的提出与付诸实施,是从育人理念、培养体系、内部治理机制、学生指导与发展等制度方面协调推进、全面深化的人才培养改革的通盘考虑出发,是学校十余年持续推进的通识教育、大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改革探索基础上,做出的组织、制度和机制选择。
延伸阅读: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明德书院、明理书院!
统计学院
一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始建于1950年,两年后设立统计学系,2003年成立统计学院。经过几代统计人的奋斗,我校统计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中国乃至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国统计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院坚持“卓越、厚重、创新、开放、坚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统计学院下设五大系,分别是经济社会统计系、风险管理与精算系、数理统计系、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系。学院拥有多个博士、硕士授权点,开设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是全国拥有理学、经济学、医学三大门类统计学专业最齐全的统计学院。
统计学科在2007年教育部统计学科评估和2012年教育部统计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并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荣获北美非寿险精算学会CAS大学奖,全球仅有三所高校获此殊荣。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38人,师资博士后3人,云集了在学界与业界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优秀学者和教授团队。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8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1人,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才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1人。
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统计学院院长王晓军教授:大数据时代的统计与数据科学
二
专业介绍
统计学院设有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均招收理科生。除经济统计学专业授予经济学学位外,其它三个专业均授予理学学位。
1
统计学专业
培养有志于从事统计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统计人才。该专业本科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统计理论基础、熟练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和统计软件开发能力。2019年统计学荣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突出数学基础课的学习。
◆强调统计学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设置研究性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2
应用统计学专业
培养能够熟练应用统计方法从事风险管理与精算工作的专业人才。该专业以统计学和金融保险学为基础,主要应用统计方法对金融保险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具备专业水准和国际视野的高级风险管理和精算人才。
◆专业课程国际接轨,双语教学。
◆鼓励学生参加全英文国际精算师考试,可获奖学金支持。
◆列入北美精算协会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th Actuarial Programs (UCAP)名单,获北美非寿险精算学会CAS大学奖。
◆毕业生主要在金融机构和互联网行业就业。
延伸阅读:教授讲专业丨应用统计学与精算师
3
经济统计学专业
培养能够熟练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专门人才。该专业的本科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金融改革和市场建设,以及各类政府部门输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深度参与国际统计规范修订和我国应用工作。
◆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保持密切关系。
◆深入参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气候变化
和碳排放等重大问题决策咨询工作。
◆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提供丰富的数据调查实践和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机会。
延伸阅读:教授讲专业 | 赵彦云:经济统计学
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扎实的统计学与数学基础,并掌握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该专业由统计学院、信息学院、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数学科学研究院联合授课,为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专业的数据科学人才。
◆强调数学和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基础。
◆具备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基本技能。
◆深度洞察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对接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
三
育人特色
1
专业夯实
学院始终强调厚基础、宽口径,设立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明德数据”厚重人才实施项目,组织了国际统计论坛、R语言会议、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夯实数理基础,拓宽学术视野。
2
学术拓展
学院始终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实践。学院学生先后创办了“统计之都”、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等合作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发起了全国社会心态调研项目、全国高校研究生统计论坛等活动。在校本科生多次获得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国家级立项、创新杯特等奖等重要奖项;更有众多学生队伍获得世界级或国家级学术竞赛奖项,学术成果丰富,积累了丰厚的学术经验。
3
第二课堂
学院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学生多次在“一二·九”合唱音乐节、健美操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更是相继问鼎学校女排甲级联赛、“白羽惜别”羽毛球比赛等体育赛事。2017年12月统计学子在聚餐时合唱的《我爱你中国》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吸引了各大媒体报道和大量点赞转发,更收获了歌曲原创者汪峰的赞赏。在新冠疫情期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展台后、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场里,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中也未曾缺少同学们的孜孜身影。学院多次组织师生赴国内外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公司参观交流活动,带领同学们走进行业领军企业,感受其文化氛围,获得宝贵的职业生涯体验。
四
国际联合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的国际化培养,自2009年起设立国际小学期,聘请海外一流大学师资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全球优质教学资源;设立通识教育大讲堂数据科学讲坛、Lecture of Data Science等名家前沿讲座,定期邀请数据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解读专业热点和前沿动态;依托学校及学院国际合作资源,推出多项国际高校交流交换及硕博学位推荐项目,为学生提供前往多所境外高校访问交流及就读的机会,打开了本科生出国深造的通道。
五
升学就业
多年来,学院共计培养不同层次优秀人才10000余人。本科毕业生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境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全部实现就业,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相关工作。学院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既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党政事业机关,又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金融企业,还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
环境学院
一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组建成立于2001年11月,在整合相关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第一家经济、管理、科学、工程并重的多学科综合型环境教育与科研机构。学院聚焦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经济、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前沿问题,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国际视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复合型、创新性、高层次人才,是我国环境领域综合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经济与管理学科的重要学术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拥有国内第一个横跨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多学科融合的环境学科群。学院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方向)4个本科专业,是全校唯一拥有理、工、经、管四个门类本科学位项目的学院。其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所属“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入选全国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环境学院秉持“宽口径、厚基础、大视野”的环境人才培养理念,采取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型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位和直通世界名校的机会,旨在培养文理兼备的复合型高级环境保护专门人才。学院现有教师4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一批重大课题,成为我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与研究团队。
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环境学院副院长吴健教授:交叉复合型环境人才培养
二
专业介绍
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
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属于全国排名第一的A+学科“理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本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现为国家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被教育部列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所需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具备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污染控制经济学、自然保护经济学、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能源与气候变化经济学、绿色金融等。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环境与资源管理方向)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 所需的管理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环境科学技术和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了解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核心课程包括公共管理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学、自然资源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法学、环境社会学等。
3
环境科学专业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研究环境污染机理、提出治理对策的环境科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既懂得识别复杂环境问题、掌握环境变化根本规律,同时兼具经济学和管理学素养,具备分析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系统分析、仪器分析、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等。同时选修逻辑学、哲学发展史、美学、伦理学、艺术史等课程。
延伸阅读:教授讲专业丨环境科学专业欢迎你
4
环境工程专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通过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等培养过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解析污染成因、开发污染治理技术、建设重大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及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的基本能力和专业素养,成为合格的污染治理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系统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拥有专业实践经验,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素养,具备独立分析并解决环境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核心课程包括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化工原理与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等。
5
明德环境“经济学-科学” 拔尖人才实验班
授予经济学(主)、理学(辅)学士学位。本拔尖班依托A+“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教育部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立足于环境学院兼具的经、管、理、工四个环境类专业的优势,按照自然科学-社会学跨学科训练要求,致力于培养兼备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能训练,立足本土、面向国际,适应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迫切要求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课程体系突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使学生能够精准把握、快速判断并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特征与规律,综合运用环境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和多学科的方法手段开展环境政策模拟、预测、规划与决策分析,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新型复杂环境问题提供决策支持。本拔尖班在入学后通过二次选拔产生,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精英式小班教学,全员双导师制,注重实践教学,全员出国出境交换或交流。核心课程包括人类环境问题、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统计和数据分析、环境政策分析、环境问题诊断与对策等。
三
育人特色
1
院内自由选择专业,无时点分流
学生可面向经、管、理、工四个学科门类,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形成主修专业选择,获得相应的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或工学学位。优秀学生可在院内辅修第二专业,获得两个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在本专业或跨专业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
2
研究型教学,精英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
采取经、管、理、工交叉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型教学,每个专业只招生10-30人,小班授课,精英式培养。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学生深度参与导师科学研究过程和项目。
3
国际合作,直通世界名校
学院有丰富的短期国际交流和交换项目。优秀学生和毕业生有机会被优先推荐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西蒙弗雷泽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等著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4
注重实践,特色野外教学
环境学科重视实践教学,倾心打造具有环境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贯穿本科生的整个培养环节,推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学习中的科研调查与研究实践。学院在安徽黄山、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马尔康、西藏林芝设有野外教学科研基地,支持专业教学和实习。
四
国际联合培养
环境学院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部门,与曼彻斯特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瓦赫宁根大学、京都大学、滑铁卢大学和西蒙弗雷泽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五
升学就业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特点,环境学院鼓励本科生继续深造,实现本硕博一贯制培养。本科毕业生海外升学及国内深造约占70%,继续在国内读研的学生全部进入本校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深造;海外升学率高,多人进入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以2019年为例,74名本科毕业生中60人次获得海外知名高校录取,33人次获得国内顶尖高校录取。近几年直接就业的毕业生约30%,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金融业、国际国内大型环境咨询与服务公司等专业相关行业。
信息学院
一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由1978年创立的经济信息管理系发展而来,是国内率先将“信息”一词命名为专业名称的学院,被誉为“开信息之先河”。我国第一个以“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为特色的系科,我国计算机学科数据库领域教学和研究的开创者,我国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的引领者。第一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授予单位,建有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学院的数据库及大数据研究团队在国内学术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人大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的创新与金仓数据库产业化”)。
学院拥有我国目前在数据库领域唯一一个“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库与商务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担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863”高技术计划项目、“973”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等。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金融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研究与教学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重大奖励。2009年在全校率先实行“理科试验班”大类培养,2016年开设“图灵实验班”,2019年与财政金融学院合作开设“金融科技”双学位实验班。
学院现有教师70余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高层次海外人才(年薪制)5人,还有多位来自国际著名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机构的优秀兼职教授。另外有20人入选人大杰出学者计划。
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信息学院杜小勇教授:致力于培养有温度的信息领军人才
二
专业介绍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属于教育部“双万计划”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养具有人文素养、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能从事各领域的计算机与信息系统设计、研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交叉复合型优秀人才。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培养模式和创新实践训练形成交叉、复合、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并具备在感兴趣领域进行独立分析和深入研究的能力。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基础、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理论导论、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计算理论基础。
◆强化培养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
◆打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础。
◆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向的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为全国第二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第一批全国仅三所试点),本专业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强化计算机、数学、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培养能架构系统、会分析数据、懂领域业务的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在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胜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系统开发、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工作,开展独立研究,探索数据管理和分析领域中的新问题并得到公认的成果。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概论、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等。
◆强调数学和概率统计的理论方法基础。
◆培养优秀的计算思维和算法能力。
◆打下分布式大数据系统的扎实基础。
◆掌握数据驱动智能的方法,以及从数据挖掘价值的能力。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国内第一个以“信息”命名的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掌握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信息管理与系统分析方法,并能在社会、经济、管理中进行熟练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4
信息安全专业
在国内系统安全领域有重要影响,培养拥有整体国家安全观之网络安全意识及网络安全应对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防范黑客攻击、保护信息网络空间安全和打击计算机犯罪为专业特色。
延伸阅读:教授讲专业丨新兴的信息安全专业
5
软件工程专业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能从事各领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应用、管理、建模与分析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培养模式和创新实践训练形成交叉、复合、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并具备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独立分析和深入研究的能力。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等。
◆强化培养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
◆培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研发的能力。
◆掌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与实习实训。
此外,学院还设有图灵实验班(信息学拔尖人才实验班)、金融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实验班、“智能大数据技术”荣誉辅修项目,培养交叉复合型领军人才。
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以及经济管理学科综合优势,培养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中高效、实用软件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三
育人特色
率先按照“理科试验班”大类招生,引领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自主选择,发挥个性,交叉复合”的培养理念,全面构建了“打通专业、自助培养、组合专业、复合学位”大类培养体系机制。本科阶段不分专业,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形成下列个性化方向: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系统结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信、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管理应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开发、金融信息系统等。信息学院的这一培养模式,获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科竞赛是理科试验班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阅场,信息学院学生成绩卓越,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 :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多次获得亚洲区金牌,连年进军世界总决赛;北美及中国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多支队伍获得最高奖;全国信息安全竞赛多次获得最高奖;首次参加“Android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即获得全国唯一一个一等奖。
四
国际联合培养
学院和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或开展了各类院际合作,如客座教授、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截至2019年底,学院重点合作项目进展如下:22人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项目、23人参加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本科+硕士项目、14人参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项目、79人参加香港城市大学本科生交换项目、18人参加挪威科技大学硕士生交换项目、2人参加新加坡管理大学本硕项目。近年来亦有多位学生,获得校长奖学金全额资助,前往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顶级名校交流交换。
五
毕业去向
近年来,74%左右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约占40%,出国留学约占34%。在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中,50%以上赴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继续攻读计算机、数学、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统计等专业。
近四届理科试验班毕业生中,约有36%出国(境)留学深造。部分国际知名高校深造情况如下:美国麻省理工5人,耶鲁大学3人,哥伦比亚大学21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6人,芝加哥大学5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等6人。另外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北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英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各大洲名校都有我院学生求学的足迹。
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政府机关的办公厅、信息中心等部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国内外著名互联网公司等。40年来的毕业生中,已有多人成长为国家省部级领导干部、国际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上市企业的董事长和高管。
知名校友
信息学院走出了以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肖志杰、美国 乔治亚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刘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院长刘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清华大 学经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国青、中国人民大学商 学院院长毛基业为代表的一批在计算机、信息管理、 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大学教 授;以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苏宁为代表的政界校 友;以博道投资董事长莫泰山、中国软件总裁周进军 为代表的一大批商界高管和业界精英。
数学学院
一
学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自创立以来,坚持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突出数学学科与经济、金融以及管理科学紧密结合的特色。1979年开始招收“经济数学”师资班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经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并设立数量经济学硕士点(为我国第一批该专业的三个硕士点之一)。1990年在西方经济学学科点下招收数理经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998年被批准设立数量经济学博士点(1999年招生)。2014年成立数学科学研究院。
2019年数学学院获批“金融计算与数字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设立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03年起与经济学院合作设立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2006年起与财政金融学院合作设立金融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2018年起与财政金融学院合作设立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2019年起设立数学拔尖人才实验班。
学院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近年来,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每年有十余队获得全国一二等奖,2016年获得“Matlab创新奖”;北美数学建模竞赛成绩逐年提高,近三年获得特等奖1项,特等奖提名奖2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成绩优秀,有十余支队伍获全国一等奖。
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数学学院院长郑志勇教授:“人文社科金牌校”×数学=?
二
专业介绍
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内第一个将数学与经济学、金融学相结合的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计算机、经济金融理论的复合型、交叉型、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目前本专业设有三个方向,学生可通过选修不同的课程模块,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以从事数学理论研究为主;
◆金融数学与金融计算方向:以经济、金融领域中的数量和数理分析及计算为主;
◆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中的数学方法研究为主。
延伸阅读:教授讲专业 | 郑志勇:什么是数学
2
数学拔尖人才实验班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学院于2019年设立了数学拔尖人才实验班:
该项目课程体系按照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思路设计,注重学生的数学专业化训练,旨在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国际一流人才及学术型大师。该班学生接受单独培养管理。培养上,学院为学生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配备国内外顶尖师资并设立荣誉课程。管理上,学院为每位学生提供充足的国际交流机会和平台,为每位学生配备两位导师(1名国内,1名国外),为学生学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引航指路。力求在深入理解数学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和深入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
育人特色
学院坚持以基础数学为支撑,以应用数学为驱动的理念,充分发挥我校在数学与信息技术,生物学以及人文社科、经济金融等交叉领域的优势,力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学学科。
以魏权龄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保险精算、现代投资理论、金融理论等方面广泛地开展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相关领域研究的教学和研究单位之一,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从1990 年开始龙永红教授团队从事经济、金融理论中的数学研究,在多个方向上有重要创新。如今众多老师在数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相结合的广泛领域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学术、金融、政府和相关大中型企业活跃的优秀人才。
四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邀请海外知名专家、教授及国内院士、长江学者来校访问,定期举办明德数学大讲堂、专家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2019年起,数学学院举办首届金融数学与金融科技国际学术论坛,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法国巴黎十一大学等国外院校的200余名中外学者参会。
数学学院已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索邦大学、巴黎九大、里昂大学、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签署了备忘录,开展学生培养和科研合作。
五
毕业去向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平均每年约有8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国内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约占35%,出国留学约占45%。国内读研多集中在本校、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等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单位;国外院校主要集中在世界排名前50的美国高校,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克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互联网、金融/证券/投资、教育/文化等行业。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一
学院简介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下属学院,承担学校人工智能学科的规划与建设,开展本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学院由高瓴资本创始人、耶鲁大学校董、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张磊先生捐资支持建设。
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部署,加快构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于2019年4月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担任执行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怀进鹏院士、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杜占元、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等出席成立大会,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名校发来贺信。学院首届“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于2020年面向全国公开招生。
二
专业介绍
扫描左侧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有温度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三
育人特色
1
一流愿景
学院愿景
打造一所能够影响和塑造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一流学院,为全球思考并创造“智能而有温度”的未来。
发展目标
创新一流体制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专业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主要任务
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服务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促进人文社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联合各界设立新型交叉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与全球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打造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创新和产业化,促进凝聚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全球对话。
2
一流环境
高瓴人工智能楼是中国人民大学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的地标性建筑。学院以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设施为蓝本,联合各界设立“中国科协-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实验室”,重点建设“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科研环境。
3
一流专业
制定一流的培养方案。学院以全球顶尖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为蓝本制定学生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建设。通过充分调研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国际名校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学院将本专业建设成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的核心理论和知识为依托,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挖掘、表示和推理等前沿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为核心的一流人工智能专业。除了开设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实践等“硬核”专业必修课程外,学院同时开设多个模块的个性化选修课,涵盖人工智能领域各前沿方向及跨学科应用课程。
建设一流的国际性培养平台。学院已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系开展双博士学位联培项目(该系Yoshua Bengio教授被称为“人工智能三巨头”之一,在2018年被授予计算机界最高奖“图灵奖”),继续深化与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全球顶尖高校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一流的中外联合团队指导专业建设。
搭建一流的企业实训基地。学院以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目标,在人工智能发展重大问题和突破方向上,实行联合攻关和融合育人,与京东、滴滴、浪潮、爱奇艺、美团点评在内的20余家人工智能知名企业达成了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强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学用结合,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场景驱动”的应用型模块课程,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最新应用成果转换为教学内容,构建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共同体。
培养“勇闯无人区”的一流人才。学院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人工智能理论及交叉应用发展的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国际性的精英型创新人才,助力其成为一流人工智能科学家,一流人工智能工程师,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的人工智能开拓者,为国家“勇闯无人区”培养自由行走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开设一流的“AI+金融”特色项目。高礼研究院作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创新科技+人文社科”的复合型人才,2014年创办中国首个“金融科技本科双学位项目”,鼓励杰出高考生直接报考和人民大学各院系新生以辅修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方式修读“高礼金融科技”实验班课程。课程设置凸显学科交叉特色,将人工智能与传统优势学科结合。实行“三导师”制,选派校内优秀教师授课,外聘海内外专家、业界精英作为业界导师,提供中外名企实训平台和国际名校交流机会,培养学生成为金融科技领军人才。
4
一流师资
学院通过创新一流体制机制,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遵循世界一流高校“长聘制”人才管理体制,采用全球同行评审制度,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与薪酬待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担任,执行院长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教授担任。经过全球招聘,学院已组建一支近20人的一流师资队伍,包括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百度研究院、微软研究院等海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
四
毕业去向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互联网及高科技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高校院所、政府部门等均有大量的高端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