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2说丨辅助生殖:三胎政策下,千亿蓝海即将浪涌
1978年7月25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自此拉开序幕。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试管婴儿数量逾20万例次,成为世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第一大国。
自三孩生育政策颁布后,辅助生殖又再次成为热议词。9月14日,央视财经通过实地观察,随着三孩政策放开,近2个月咨询辅助生殖的患者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晚婚晚育与不孕不育的趋势高度重合,目前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攀升至12%~18%,辅助生殖需求增加。
所以,辅助生殖究竟如何“造娃”,该领域是门好赛道吗?未来发展又将走向何处?本期小2说和大家一起探讨。
1
辅助生殖如何“造孩”?
国际应用度较为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1】
2
三千亿市场潜力,但“入场券”难拿
从商业潜力方面来看,我国的辅助生殖赛道目前还是一片“蓝海”。
据调查,2020年,我国不孕不育夫妇人群约为4800万人计。如果辅助生殖渗透率可以维持在20%,则我国辅助生殖服务存量患者数量就可达约960万人。其中“试管婴儿”的市场需求规模为4212亿元,人工授精的市场规模为129亿元。但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仅能提供市值571亿元的试管婴儿服务和18亿元的人工授精服务。这意味着我国至少还有3752亿元的潜在市场空间。
千亿市场的巨大潜力下,诸多企业闻风而动。但不得不提的是,想要拿到我国辅助生殖行业的“入场券”并不简单。“入场券”也即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发放的辅助生殖牌照,包括“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两类。根据2021年《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有医疗机构共536家,其中获准开展一代,二代技术的医疗机构共411家;获准开展三代技术的医疗机构共78家。因此相对于国内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而言,辅助生殖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
同时,正是因为辅助生殖行业的一证难求,也限制了机构数量的增长。结合近三年的数据,同比新增牌照数量稳定在20个左右。另外,专家资源和技术能力是辅助生殖医疗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易凯资本去年的调研中,某西北省份核发的10个牌照中,除去已确定的8个公立医院,民营机构则需要削尖了脑袋争夺仅剩的2个名额。
其次,辅助生殖项目多为自费医疗项目。对于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妻来说,在面临“养不起”这个问题之前,首当其冲的是“生不生得起”。以几个常见的辅助生殖方式为例:促排卵每个周期的药物费用和检查费用在2000元左右;人工授精每周期的费用在5000元左右;试管婴儿的价格则从2万元到8万元不等,第一代最便宜,第三代最贵,如果第一个周期未受孕成功,费用则会相应增加。除了治疗费用外,不少不孕不育家庭表示,除了费用之外,多年来求医问药,辗转了全国各地,漫长过程中让他们“心力俱疲”。
3
拿医保报销在即,红利或将出现
“目前国内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可能唯一需要改善的是医疗报销问题,不管是以医保还是商保的形式,来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如果这方面得到改善,渗透率低的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缓解。”艾伟孚CEO严飞表示,下一步推动医疗补助会是提高渗透率的一大突破口。【3】
针对辅助生殖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一事,近年来社会各界也展开了议论。有人认为将辅助生殖服务纳入医保有利于提高人口增长,也有观点认为连孕妇生产时的无痛针都未进入医保,辅助生殖技术进入医保是不合理的。一来,辅助生殖服务不属于基础医疗;二来,辅助生殖费用高且潜在的辅助生殖需求庞大,纳入医保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压力。【4】
但在今年9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的答复》回应了此话题:
“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同时,在诊疗项目方面,我们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这一最新答复,无疑是给了更多不孕不育家庭新的希望,但基于平衡医保收支水平的需要,如何更快更稳地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去摸索。
在我国生育政策大调整、辅助生殖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已经释放出进一步扩大医保支付范围的信号。希望在不久后,相关部门就能够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将辅助生殖技术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为不孕不育家庭“减负”,在帮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生育梦想的同时,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辅助生殖行业全景图——受益人口新政的消费升级黄金赛道;平安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