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把20年塞进5分钟

炮哥被人注册了 一口老炮 2023-07-27
一个人过生日,关键不是你自己记住自己的生日,而是别人来贺喜。




*图片来源于一口老炮
 一口老炮写给pr人读的pua

 

我一直很好奇今年61820周岁的京东会拍出一条什么样的片子庆生


有没有IP?拍给谁看?东哥会不会出现?宏大叙事还是小切口?互动量和完播率如何?圈内口碑怎么样?这些都是我好奇的。


毕竟要把一家企业20年的历史,装进5分钟的纪录片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情绪没照顾到,就会引起各种吐槽。


每当企业要做周年纪念片的时候,往往,素材一大堆,如何铺开以及让别人去传播、去记住,是每个市场品牌部人员头疼的时候。



“  不同年份的生日


20周年本质上是故事最难讲的一个年份不长不短令大部分传播团队头大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就是一套故事的叙事逻辑,故事需要时间,如同酒需要时间一样。


40年以上的企业,对于年轻人来说,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时间的距离感,这种距离就会产生美,文化、习惯、社会的巨大变迁都会带来好奇心,100年前的创业故事,本身就是一本跨越时空的小说,茅台、招商局、中国银行、全聚德这些品牌很容易出彩。


套路都非常相似,回顾雄厚的历史,展现当下发达的肌肉,黑白片一放,创业早期的战乱苦难一说,谁不蒙圈。


京东100年的时候,把现在京东干的任何事,拿出来都可以随手一个大片。


5年、10年,短的故事也很好说。


这个时间段,企业还算是创业期,朝气蓬勃,每天都在幻想,讲新故事,业务上升期,包袱轻,烂事儿少,很容易聚焦,把豪言壮语说清楚,好好吹牛就行了,基本上企业家站出来就行了,科技公司大部分都是如此操作,不管是大洋彼岸,还是咱们,不管是盖茨还是乔布斯,不管是张朝阳还是马化腾,都不得不跟企业,在前10年,强绑定。


最难做的,其实就是20年、30年的企业,社会的主流受众看着你长大,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主营奶牛业务大概率已经到了天花板,第二增长曲线还在苦苦寻找,叙事要兼顾过去与未来,这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刘强东从宿迁走出来,创立京东,融资的故事,押注仓储,重资产实业模式,56万员工,618购物节,这些都是本届受众熟悉的信息点,如何浓缩到一起呢?


这里炮哥要讲一个自我定位的故事,其余技法则迎刃而解。



“  生日需要贺喜

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过生日,关键不是你自己记住自己的生日,而是别人来贺喜。而你影响了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真正来道贺。


一个企业纪念自己的周年,原理也是如此。


所以,京东20年整条5分钟的片子,主角似乎不是自己。京东,就是一抹红,就是烟火气。这是京东20年,与14亿人一路相伴的自我定位。主角是京东所影响到的14亿人。


这种看似宏大的叙事,其实是很难驾驭的。


通过阐述“红的故事和流动的奇迹”,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客户、股东甚至几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产生共鸣,都有共情和共鸣,这本身是比较难做到的。


从最高处、最远处、到最慢处、最暖处等等,极致故事的缓缓展开,用平凡和亲近的语速,去阐述不平凡的故事。这是这个片子的高明之处。有软的高原故事,有硬的数字对应。红色的物流车,红色的光伏屋顶,红色的京东小哥服装,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呈现,最后,用红色的无数第一次的数据,来感受这种陪伴感和亲近感。


所有京东的用户和客户,看到了,都会不知不觉地看完,都会忍不住转发和评论几句。因为他不高高在上,他很接地气,说的是每个人与那一抹红的故事。


在片子中,京东让渡了主角,让一抹红成为一个线索,一个纽带,京东红,最后变成了一个IP。


主角是观众,主角是用户,主角是你自己。


片子最后,刘强东与诸多京东小哥一起出现,合影。很显然,是作为配角出现的。


这就是这个片子的高明之处。


用户是上帝,红色的主角是人民群众。京东不忘本。


目前来看京东这条《红的故事与流动奇迹》,以及相关的《20年,我们在》、《幸福来敲门》的播放数据以及点赞数据和评论数据,都大幅度超越了京东之前的视频,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类似视频中,成绩也算斐然。


这里面,仔细去观察的人,就会发现,京东今年618跟人民日报的绑定非常深入,得到了头版的位置,这条视频也成功在人民日报的官方渠道发布了,官媒的背书能力,由此可见。


另外,京东这次的618庆生视频来自吴猛领队的集团公关部。


按照传统,一个公司的视觉传播,一般都是由品牌市场来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选择让公关部门承接,目前来看,公关在品牌传播和心智占领上,要比市场行为更加有效,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


京东公关部的这种战略思维承接,对于很多大厂品牌其实是一种启发,品牌要的是心智,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ROI。



“  拍给谁看,能不能记住


京东这条片子在业内还是引起了很大反响


有几个企业的品牌也私下找我交流,怎么看待现在越来越卷的品牌视频行业,预算不断砍,要求却越来越高。


针对这个话题,我跟我的客户交流了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拍给谁看?


受众是谁,这是我们做传播工作,第一步要思考的问题,这决定了一条记录片的走向。


我们的受众有可能是内部员工,有可能是各级领导,有可能是合作伙伴,更多的可能是社会上千千万万的用户,天下没有一招鲜的套路,可以一鱼多吃,让所有层面的受众都痛哭流涕或者开怀大笑的方案。


所以,预算充足的公司,可以奢侈一把,针对不同受众,去做很多不同版本的纪录片,这种套路在汽车、白酒等领域实属常见,一般来说,成熟的大型企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接待展厅,用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这里面播放的片子基本就是To G、To B导向的。


那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只能拍一个片子的话,如何选择?


一般来说,我给企业的建议都是,谁是衣食父母,就拍给谁看呗。


这里面的衣食父母有两重概念,一个就是踏踏实实的用户,一个就是高高在上的老板,他们都是传播人的衣食父母,两个群体的情绪,都需要照顾到。


那么,如何在高大上、情怀、故事、完播率上做好协同,是非常考验执行团队的智慧的,我之前接触过的某家家电企业,在周年的时候,做了一条非常接地气的视频,各种播放数据也很好,甚至拿到了热搜,但是老板却不开心,他认为视频没有讲清楚企业的故事,把企业讲小了,而且总是炒冷饭,没创意。


小切口,容易出彩,但是也容易出错,因为老板们更多的时候,是喜欢业务和实力的全面呈现,以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责任,这也是为何我们总在各种企业的纪录片中,看到大面积的航拍和笑脸。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一定要出彩,但是一定不能犯错。


那么,小切口,就被首先抛弃了,那么如何弥补互动性和完播率呢?明确的叙事风格,也许可以弥补。


余华的小说,不用看署名就知道是余华写的,莫言的小说也一样;盖·里奇的电影不用看导演也知道是盖·里奇拍的,安东尼奥尼也一样;蜷川实花的照片,大卫·鲍伊的音乐,这些都是带有明显风格的艺术形式。


我把京东这条视频转到了我不经营也很冷静的几个社群里后,立刻引来了讨论,大家异口同声,舌尖!


几乎所有人,都在京东20年的主题纪录片中,闻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味道,京东20周年的纪录片,前面20秒,李立宏标志性的配音,加上新疆、西藏的雪山、草地壮美的自然景观,迅速开始让我们联想到各种大快朵颐的美食,进入“舌尖”时刻,确保了观众留存,然后从昆山到慈溪再到宿迁、西安和上海,航拍视角居多,最后用一片烟火祥和的大团圆结尾,这是非常典型的舌尖叙事手法。


有记忆点和风格,已经成功一半。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一个企业的传播作品,成功不成功,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有没有人想要抄袭。


京东这条视频出来后,我有一个福建的客户和一个西南客户,直接来找我,问我能不能照葫芦画瓢复刻一个类似的片子,这就是一种行业认可。


没有人模仿的成功,永远都是自我意淫,所有的大师,背后都有一批山寨,真金白银掏出来抄你,才是真正的成功。


END



如果公关有门派,你是什么派?

写在618,守住价格体系这个命根子

如何定位到负面背后的人

比长大战,老王新王搏一搏

后资本时代的企业传播

求你给我一个钓鱼的机会

恶意竞标变成了一种流行病

宝马公关真的很蠢吗?

给电商大战出点馊主意

老板的嘴,公关永远的痛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已做版权保护,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侵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