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蛊师“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入选者采访 Vol.8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于2021年初正式启动“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项目。该项目联合多位国内外资深艺术家、策展人、学者,为有潜力的艺术创作者提供系统性的指导,为创作道路上遇到瓶颈或希望迈上职业艺术家道路的创作者予以启发和帮助。
在过去的几个月,我们陆续收到非常多优质的申请者资料。经过三影堂初审,导师复审后,已经确定了2021年“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9位入围者名单。三影堂教育计划对第八位入围者蛊师,受邀导师冯博一、王庆松进行访问,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与“陪跑计划”的故事~
· 入围者专访Q&A ·
蛊师
从事广告创意工作十年,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从事商业摄影及个人摄影艺术创作。持续性拍摄中国摇滚乐题材十余年。关注事物的价值、不被主流认同的事物、小众文化。
Q1:恭喜入围“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您拍摄摇滚乐队和livehouse已经有许多年丰富经验了。您在项目计划书中提到了当代摇滚去精神化和娱乐化的趋向让你开始了新一个阶段的创作。请问摇滚是否还会成为你拍摄的主题?
蛊师:因为热爱这种音乐而去拍摄这个题材,也有12年时间了。中途由于自己认知、态度的转变,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题材会一直拍摄下去,更希望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中西方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来的巨大差异,不是作为历史文献性质。只要摇滚乐这个现象还存在,就值得我持续拍摄。多视角、跨媒介,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图片选自Old School,2009-2017
Q2:您的项目计划书已经呈现了一个较为清晰和成熟的项目构想。希望通过参与本项目收获哪些帮助?
蛊师:我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来梳理这个计划书,感觉逻辑上可以自洽,背后也有一定的态度。对我这样之前是以快拍为主要方式的创作者,是个非常好的锻炼。目前这个项目在视觉、执行层面,还没有完全、透彻的释放我想要的效果、以及作品内在的性格。我希望它最终不是时尚、美,和为了取悦观者;它应该是刺激、反诗意和美的混合体。喜欢作品“之间”的一个状态。即使拍摄的是最普通、最平凡的物品,也希望能有空间的反叛性,有摇滚精神的基因在里面。王庆松老师作品中的批判性最震撼我,时代性强烈,现场拍摄时一个人能控制几百人;冯老师的视野是整个当代艺术层面的,而且冯老师愿意去关注小众、另类的创作者。当下主流的影像艺术作品更偏诗意、文人气息浓郁,而我喜欢那种原始感和非常强烈的作品。我想在创作中关于如何提升自我能量,并保持个体独立性方面多向二位导师学习、交流,呈现一个更深入挖掘自我、更有力量的展览。
图片选自《放大00:00》系列,2017-至今
Q3:你对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有怎样的展望?你希望今后持续创作像“Baiziwan108”这样的混合媒介作品吗?
蛊师:摇滚乐这个题材会一直拍摄下去。不过生活中也会有很多触动我的点,无法用一个题材去表达,会再去不断关注其他不被主流价值认同的事物,整体希望有摇滚精神的特质在里面。福柯把摄影看作独具魅力的“走私者、混合体、雌雄同体者”,以及本质上完全分离和独立的领域间的过渡影像。我希望之后继续关注在概念之外,摄影与其他媒介的连接,突破媒介的束缚。未来希望能成为一个“态度、观念、形式”三位一体的作者。
图片选自《Baiziwan108》,2021
· 导师专访Q&A ·
冯博一
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
致力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的策划、评论、编辑等工作,是中国目前最活跃的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之一。
Q1:作为资深策展人,您如何看待蛊师在项目策划书中提出的“Baiziwan 108”这个项目?您认为他项目的独到之处和可能的局限性是什么?
冯博一:蛊师这个新项目主要针对于大众日常的生活状态,显示了他以“低物质”的视角,在无意义的事物中,去发现其有价值东西的能力,使现代性的宏伟叙事中被忽略和压抑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他这个计划的重点,并尝试着赋予其中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他个人生存实在经验的表现,而这种经验不是一种对现实简单地反映或对抗,而是从具体而微的现实生活中获得。这种选择不是要把意义强加在作品身上,而要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里,体现在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多维关系中。这恰恰从另一方面给予了日常生活的艺术存在理由,说明它应该在艺术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许,正是由于宏大叙事常常陷入一种空洞的尴尬,才赋予艺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以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如果说局限性,我是觉得不仅仅需要他目光所及的发现,还需要在视觉语言和方式上超越于以往已有的、惯常的、流行的表现模式。这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
Q2:您对于当代青年艺术家有什么期许?您希望通过“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给予青年创作者什么帮助?
冯博一:每个青年艺术家和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文化境遇,竞争与困境都是一种常态,只不过青年艺术家在当下所面临碎片化的现实社会更丰富,选择的余地更多维。比如,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但是,这也令年轻人关注公众话题的方式转变了,你对信息的应对,让你陷入碎片化生活之中,而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站带来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又反过来会影响一个个独立个体。因此,关键在于青年艺术家如何把握和应对这种新时代的文化特征,并作为艺术创作可利用的资源,以及能量的视觉转化了。
当下,有些年轻艺术家的生活、创作,完全在一种抽象概念的环境里,习惯借用一些时髦的理论装点自己的作品,但对生活却是疏离的,从互联网和媒体上获取的二手经验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素材,貌似宏大的作品,实际上不过是对概念的多种堆砌而已。而“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可以说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一次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机会,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性的尝试。
王庆松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3年至今生活工作在北京,于1996年开始影像创作。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40多个个展,参加过光州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基辅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双年展。2019在武汉合美术馆及韩国首尔摄影美术馆举办个展。2006年获得Outreach Award in Rencontres de le Photographie,法国阿尔勒杰出摄影奖。曾组织策划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及成都“金熊猫摄影艺术奖”等展览,现担任成都当代影像馆艺术总监。
作品被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纽约现代美术馆、盖蒂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日本森美术馆、水户当代美术馆、巴西国家美术馆、法国巴黎欧洲摄影中心、奥地利MUMOK美术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美术馆、韩国大邱美术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等60多家公立美术馆收藏。
Q1:蛊师希望通过摄影表达对于社会的观察与反思,专业上的契合是否是您选择蛊师作为您学员的原因之一?
王庆松:我对蛊师还是比较熟悉,他是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年轻摄影师,也参加过一些摄影、设计的比赛,以及早年我的工作坊。他以往的作品大多数是使用快照的方式拍摄身边的人物事,黑白画面对比强烈,很多项目也是长期积累的成果。
Q2:您是如何看待他的创作转型呢?您认为表现媒介的不同将如何影响艺术家对于现实问题的表达?
王庆松:可能因为他早期大量广告、设计的工作经验,培养了他的视觉敏感度。但他也希望借助这个机会不断地推进手头项目,多做尝试,从黑白到彩色,平面到立体等等。从这次新项目看,他逐渐关注楼道被遗弃不起眼的日常用品,以“崭新”的方式呈现。新的视角和视觉语言表达,同样也是对社会所见所闻的一种思考和观察。对于每一位艺术家来说,转型期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如何能更加精准,未来如果探索出一个合适自己的创作方式,这些问题将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沟通交流。
· 往期入选者专访 ·
【专访】王婧懿 “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入选者采访 Vol.2
【专访】M青年电影小组 “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入选者采访 Vol.3
【专访】王屿星 “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入选者采访 Vol.4
【专访】吴心竹 “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入选者采访 Vol.7
“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项目介绍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北京空间 3.0 space 正式启动“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项目。该项目联合多位国内外资深艺术家、策展人、学者,为有潜力的艺术创作者提供系统性的指导,为创作道路上遇到瓶颈或希望迈上职业艺术家道路的创作者予以启发和帮助。
该项目将以公开报名的方式,经过初步选择,2021年度将录取不超过10位申请者。每位申请者将与2位导师展开合作。在创作周期中,两位导师将为申请者提供总计12次一对一线上或线下的悉心指导(具体授课时间可由双方灵活协商)。在此期间,申请者可在新展厅(3.0 space)内享有独立工作环境。创作周期结束后,申请者将在北京三影堂的 3.0 space 内进行个展呈现。
“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初步邀请导师有:蔡东东、蔡萌、董冰峰、冯博一、高波、何伊宁、刘勃麟、鲁小本、卢迎华、荣荣&映里、沈宸、王庆松。
* 该项目将每年评选出一位奖学金获得者
扫码购买第七届集美·阿尔勒早鸟票
新鲜发布 早鸟预售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合作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