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摄影季特典】陈传兴作品展《色》
展览
EXHIBITION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摄影季特典】
“摄影季特典”单元荣幸呈现著名台湾艺术家、美学家陈传兴的作品展《色》,以致意他对中国艺术发展作出的特别奉献。陈传兴先生长期耕耘美学、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艺术等领域。作为其个人精神史系列的第三部曲,本展览展现先生1970年代于欧洲拍摄的彩色胶片作品,展览由集美·阿尔勒艺术委员会成员顾铮和齐燕共同策划。
色
艺术家:陈传兴
策展人:顾铮、齐燕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展期:2023.12.15-2024.01.21(周一闭馆)
地点:集美艺术馆-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12号楼
联合主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
特别协办: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超媒体
首席合作伙伴:香奈儿
指导单位: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鸣谢: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文化
首席影像伙伴:vivo
影像合作伙伴:FUJIFILM
协办:厦门市杏林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影像创作支持合作伙伴:Leica
合作伙伴:一颗种子家政人员关爱基金会、NOA HOTEL XIAMEN、法国之光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AT CAFE、林秉记
独家社区内容合作平台:小红书
机构合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摄影专业、DECK摄影画廊、鹭潮·鼓浪屿美院、福州桂湖美术馆、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艺术家自述
NOTES
● 文/陈传兴
也许,46 幅影像根本不存在。色即是空,颜色本来就不太可能脱离依附的物体,赤裸素身出现眼前,大喊,瞧此即是我,色本身!谁看过颜色?染匠,画家,色料商,制造者眼中,手上真的是颜色,色?如同色卡,色纸尽是一些大小不同的想像假设,理想虚幻的色。曾经喧闹争论的光谱色彩议题,色内色外,高温低温种种满布个人一己欲望的所谓光学,客观科学。依赖装置器具和论述追捕色。他们不正是另一种染匠,画家,着迷纯粹色,纯色的诱惑。为何需要颜色?色的必要性会决定我们非作某些选择不可,替颜色下价值判断,好色,坏色,干净,混浊不洁的色。调色,下笔前所有画家的大哉问!没有画笔,没有色料可随手即兴挥洒,彩色摄影先天缺乏不足外,又被囚锁在标准配方色料方寸内,戴着脚镣跳舞,像格律诗人。工业制品的限制,其极限在那里,是否可打破,超越?光决定底片色料反应,表现,于曝光当下和暗房工作。光,正反作用,显色造像外,用反向,否定色相,摧毁、取消颜色,改变颜色实质,进而连附着的物体肌肤,形式也被扭曲,瓦解。光的否定性赠与自由,解脱色和物体的相互依赖,开启幻象彼端,我的自由落在色相废墟国度上。哀悼或礼赞消逝和变种的色与物。幻灯到彩负的旅程。
色在哪里?
陈传兴,《夏日海滨》,1978年,布列塔尼。明胶银盐,60.96x50.8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传兴,《塞纳河冬雪 》,1980年,巴黎。明胶银盐,60.96x50.8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关于展览
EXHIBITION
《与时间的合谋,也是约会》
● 文/顾铮
陈传兴先生将自己长年锁柜深藏的彩色照片拿出来,让其“暴晒”在展厅光线和观众视线之下。在我个人觉得,与其说看那些隐约看见的过去事物,发出一些时光不再的感慨,倒不如说思考作为物质存在的照片有没有生命是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情。这批彩色照片其实提出了有关时间对色彩的作用和考验的问题。时间对照片的作用或者说考验之一是照片本身的“失色”。虽然束之高阁,长时间不见天日,但彩色照片的发色仍然会有变化。变化之一是,变得暗淡的色泽会让人明显感受到时间的残酷。这些照片一定有过其甚为艳丽的欢颜时刻,但也一定会在时间流逝中走向其沉静甚至是消沉的晦涩时刻。欢歌和沉吟都是它们曾有的状态。也许,最终的苍茫无际是彩色照片们的终极状态。此次,陈先生以褪色照片示人,就是接受时间的魔力,并且承认时间的不可抗力。这也是对于时间的发问。
陈传兴,《车顶人群》,1981年,巴黎市郊。明胶银盐,60.96x50.8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传兴,《枯叶与苔石 》,1979年,巴黎。明胶银盐,60.96x50.8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先生这次展览的彩色照片,以胶片时代的彩色摄影方式拍摄和印制。无论是胶片还是相纸,所使用的染料涂布方式和影像发色方式,为成像就是要让乳剂中的银盐或染料受孕于光线。这个“受孕”是一个储存与发散光线能量的行动与过程。躺卧于纸床上的乳剂,其实是一种活物。彩色照片因此也是一种生物。涂布于彩色相纸上的感光银盐乳剂或染料始终在发酵、孵化某种我们不可预测和把握的色彩,这是一个内生和蠕动的永不停歇的过程。在胶片汲取光线能量之后,相纸上的影像在散发能量的同时也在散发由镜头所成之像的魅力。底片吸收光能,相纸耗散积蓄于上的能量,而时间默契,乐见其成,并且不动声色地继续推进这种耗散和由此带来的变化。也许,这是摄影的最为有趣之所在。
陈传兴,《树影墙》,1980年,巴黎。明胶银盐,60.96x50.8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或许,由绚烂归于平淡是彩色摄影的宿命。乳剂染料鲜活,盛期鲜艳明丽理所当然。时间推移,直奔衰期,活力渐退色彩随之失去明艳也是自然。但是奇怪的是,鲜艳的退却、活力的消失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艳丽的嚣张所带来的不安渐次消退,淡然从纸床基底从容泛起,根本意义上的底色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执着浮现,以经久的坦然与从容更牢固地盘踞在我们的眼前与心底。可能这就是彩色摄影的根本之道。在这个时候,时间以朴素无华的姿态大方到来。渐渐稳定的沉着、安宁都已经锁住时间,但也还在时间里继续某种生长,于是有了今天陈先生照片中的更具冥想色彩的色彩。他是把潜藏于照片中的一切活物的发展放手交给了永恒安排。还有什么比委身于时间,让渡控制所谓的效果的可能性,等待某种更为神秘的不可预测性的到来这样更为令人兴奋的事情吗?
陈传兴,《卧室肖像》,1979年,卢瓦河。明胶银盐,60.96x50.8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陈传兴,《公共电话》,1979年,巴黎。明胶银盐,60.96x50.8cm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尽管数码摄影有着比银盐摄影更强大的再现力量,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储存于电脑和各种介质中的影像是没有生命的。数码图像文件的“损坏”,是介质的毁坏,并不是因为影像生命自身的弱点而产生的各种化学变化以致朽坏。数码影像是无机的图像,就其本身而言,它们和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无关。在今年这个时候,陈先生让这批照片“曝光”,可能是陈先生认为与时间的谈判(也是拉锯)取得了令双方满意的结果,付诸时效的功夫和盘算已到合适时机,因此可以揭开时间的谜底了。也许,拍摄很重要,但什么时候让它们“曝光”更重要。这些拍摄于几十年前的彩色照片的“曝光”,也许就是陈先生与时间的合谋,也是他与时间的约定。
艺术家
ARTIST
陈 传兴
Cheng Tsun-shing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1981~1986),师承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师Christian Metz,博士论文为《电影“场景”考古学》。1998年创办行人出版社,以欧陆思想及前卫书写为出版轴线。2012年获颁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他长期耕耘美学、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述等领域,同时是摄影家、艺术评论学者、作家与电影创作者。
曾任“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总监制,并执导《如雾起时》诗人郑愁予纪录电影、《化城再来人》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叶嘉莹文学纪录片为其“诗的三部曲”完成之作,荣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
曾任教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台湾清华大学,开设“电影”与“精神分析”课程。著有《岸萤》(2020)、《未有烛而后至》(2015)、《银盐热》(2009)、《木与夜孰长》(2009)、《道德不能罢免》(2009)、《忧郁文件》(1992)。1987年在阮义忠访谈所着《摄影美学七问》中,负责其中“五问”回答,对摄影美学论述产生深远影响。著作《忧郁文件》中,关于《明室》一书的深度书评,也成为中文世界理解罗兰·巴特的经典文献。
1975年于中国台北举办摄影个展《芦洲浮生图》,2015年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摄影个展《未有烛而后至》,2019年摄影个展《萤与日》于上海龙美术馆举办,2020年摄影个展《借光》于台北TKG+耿画廊举办。曾参与2009年广东美术馆、2018年台湾美术馆及日本清里摄影美术馆的摄影群展。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策展人
CURATORS
顾 铮
Gu Zheng
策展人、评论家
1959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顾铮是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
顾铮学术兴趣主要为:20世纪现代艺术、当代中国纪实摄影、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研究和摄影史等。他著有《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ic Art (中国当代摄影艺术)》(2011,中文版与法文版)、《摄影的人,在路上》(2013,台北)、《当代摄影文化地图》(2016)、《没有美满结局的童话:战争、宣传与图像》、《来自上海——摄影现代性检证》(2017)、《他们如何接纳摄影》(2018)、《城市表情》(2020)、《中国当代摄影景观》(2022)等。他主编有:《西方摄影文论选》(2005)、《摄影·社会·空间》(2010)、《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合编,2013)等。
顾铮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他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顾铮于2020年至2022年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并于2023年担任其艺术委员会成员。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齐 燕
Yan Qi
出生于1986年,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
担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
她先后在北京服装学院和法国高等艺术管理学院获得美术学硕士和当代艺术管理硕士学位。齐燕曾策划过多个展览项目,包括:“徘徊久:具本昌摄影”(2021)、“可预见的告别”(2020),“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2019、2020),“影像的力量”中国(大同)国际摄影文化展主宾国特展”(2018、2019)等。为了支持和鼓励青年影像创作者,她发起并连续举办三届“三影堂PhoPho Fair”(2019 - 2022),齐燕于2020至2022年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执行总监,并于2023年担任其艺术委员会成员。
2023集美·阿尔勒
相关阅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于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1月21日在厦门举办!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于2015年联合发起,厦门市集美区委、区政府支持,三影堂和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集美·阿尔勒以开放和多元的态度引进海外优秀影像作品,同步最新鲜的国际视野;支持和鼓励华人影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策划,助力其进入公众视野,并在国际舞台发声。创立迄今,已展示了近300场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精选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摄影展览,呈现了超过600位全球艺术家作品,吸引了43万人次观展。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成立艺术委员会,成员是: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摄影评论家顾铮,新加坡国际摄影节及DECK摄影画廊创始人李锦丽,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荣荣及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齐燕。“艺委会”接棒艺术总监,共同策划和召集本届集美·阿尔勒的32场展览,呈现来自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以及中国大陆及港台等地百余位艺术家的作品。“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和“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会在开幕周期间宣布新一届的得主。自本届起,集美·阿尔勒设立“摄影手工书奖”,以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基于摄影书的创作。
今年,集美·阿尔勒的展览将于厦门市集美艺术馆、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以及厦门、福州的美术馆和艺术院校举办。集美艺术馆位于厦门市地标建筑之一的集美诚毅国际商务中心裙楼1-4层,将首次作为集美·阿尔勒主场馆向观众开放。
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特别推出“群岛计划”,以“艺术并不孤单”为主题,以集美·阿尔勒主场馆为核心,辐射和联动多元文化、艺术和生活空间,邀请观众开启一场城市艺术漫步。12月15至17日的集美·阿尔勒开幕周期间,开幕典礼、专家见面会、讲座、工作坊、艺术家导览、表演、和游学等一系列活动与你相约温暖的厦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由中国当代著名的摄影艺术家荣荣和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映里夫妇于2007年6月共同创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展览、讲座、教育、图书出版、艺术家居住计划以及各种独立项目和活动,致力于构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领域最高水准的展示、推广与国际交流平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目前拥有南北两个空间:一个位于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村,另一个位于中国南方城市厦门的集美区杏林湾。除艺术展厅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还设有+3画廊、影像制作部、摄影图书馆、摄影教育部和摄影主题书店。
上海富士X-SPACE正在展出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三影堂厦门即将展出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