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园|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探索:理论创新和基本经验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刊载于《探索》2020年第5期。
引用格式:王可园.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探索:理论创新和基本经验[J].探索,2020(5):103-115.
摘要:政治建设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进程。百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到地位明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稳步前行到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时期调整恢复到创新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到地位跃升四个阶段性发展。百年发展实践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不断发展创新,积累了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政治建设优良传统,创造新经验,推动新实践,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政治保证。
作者:王可园,男,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因此必须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要位置。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政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于党的政治建设这一主题,学界很早就已经开始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应当“注重党的政治建设”。随着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之后,党的政治建设迅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总体来看,学界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研究主要包括这五个方面。一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一些学者强调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正确制定党的纲领和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路线,正确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工作方针政策。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党为实现政治主张、确保先进性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主要内容就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也有学者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之外还有更具体的内容。例如任晓伟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内涵。就广义来说,党的政治建设本身是一个体系,是由党的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政治制度、政治纪律、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构成的一个体系性的建设形态。就狭义来说,党的政治建设包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二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韩强较早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张书林也提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其他各项基础性建设都是由此衍生的。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政治建设作为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问题来抓。三是党的领导人关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于涣茹和尚庆飞梳理了毛泽东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即通过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绘制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线;通过维护党中央权威,构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议题;通过塑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奠定党的政治建设的坚实基础。黄飚分析了邓小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形成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认为邓小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徐立恒和孙成武认为,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突出的理论方位和鲜明的现实指向。王可园和齐卫平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渊源、问题指向、核心内容以及创新价值等方面,系统考察了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四是党的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袁建伟认为,当前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落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还部分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现象等,因此要从多维一体讲政治、推进具体任务清单化、推进标杆效应层次化和组织基础政治化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五是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张书林从党的政治建设地位起伏角度考察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发展,阐明了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的必然逻辑。丁俊萍等学者考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基本特点及其主要经验。
已有研究成果涉及党的政治建设诸多方面的内容,为理解党的政治建设相关问题提供了有益帮助。但是关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较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着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既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做法,也形成了丰富的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在此时间节点,概括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主要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 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发展历程
探讨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历程,必须明确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结合已有的研究,笔者认为,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面的内涵。从宏观层面上,就是要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以明确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从中观层面上,就是要构建完善的党内制度体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和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从微观层面上,就是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提高政治觉悟,以提升整体政治能力和政治水平。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四个阶段性特征。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与地位明晰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从制定明确的政治纲领开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制定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明确提出了要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等政治理想。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必须要有铁的纪律来保障。中国共产党特别指出,不管何时何地,所有党员的言论和活动,必须是党的言论和行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有严守纪律和规矩、维护组织权威和中央权威以及反对党内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风气的优良传统,标志着开启了初步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伟大历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强调对党员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员的政治水平等。毛泽东将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与健全并扩大红军以担负更加重大的斗争任务联系起来,强调必须“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由此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政治原则。古田会议鲜明提出了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确立了党的政治建设的诸多核心原则。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四个服从”的要求,对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全党和中央之间的关系都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基本遵循。193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关于巩固党的决定》中强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我们今天极端严重的任务,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指明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三位一体”抓党的建设的布局,政治建设正式成为党的自身建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党的作风建设进入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中,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四位一体”党的建设布局体系得以成型,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也变得愈发明晰。
1948年以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迎来伟大的转折时刻,全国革命胜利在望,这就迫切要求全党全军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48年1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从当年起,全党各级领导机关,必须要改正对上级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不良习惯。3月25日毛泽东又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从三个方面对请示报告制度做了具体补充,确保中央在军事、土改、财政、经济、整党等各个领域的知情权。1948年5月25日,毛泽东在《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中指出,必须坚决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战略反攻阶段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主题。
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从局部执政向全国范围执政的巨大转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要求实现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以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党要实现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以加强党的纪律,促进各级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举措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八大通过的党章指出,“经常注意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强调党内不得有违反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行为,不得有分裂党和进行小组织活动的行为等,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这一重大命题在全党形成共识,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成为该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所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六条判断我国政治生活中人们言论和行动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这些都体现了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主题聚焦。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对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年6月党中央发文指出:“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自此党的一元化领导,党政不分,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央政治局负责大政方针决策,政府部门负责具体执行等基本原则、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就此基本确立下来。”面对1958年以来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要议题,即“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从上述实践可以看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在不断向前发展。
1.3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调整恢复与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超强的政治定力,坚定的政治信仰,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坚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成为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果。
随着正确政治路线的重新确立,党的政治建设各个方面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五中全会从坚定政治路线、反对个人崇拜、维护集中统一等方面,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对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增强党的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整顿党的作风和巩固党的组织,切实将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二大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对党的组织和作风进行一次全面整顿。通过整顿,全党政治共识得到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十三大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明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政治主张,推动着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过一股否定党的领导、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思潮。对此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股思潮发展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最终出现了政治动乱。1989年6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到十四大,党的政治建设重回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中,形成了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四位一体”的党建布局,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不断优化。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干部中进行“三讲”教育,此项活动是坚定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重要举措。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各级领导班子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顾全大局,增强团结”。十七大上胡锦涛强调,“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十八大上胡锦涛指出,“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这些都体现了这一时期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明确要求。
1.4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全面深化与地位跃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采取重大政治举措,化解党内重大政治风险,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根据十八大的要求,中共中央于2013年5月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使党的政治建设得到有效推进。随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2016年2月中共中央又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要求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四个意识”,坚定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八大以来的党内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党员改善工作作风、坚定政治立场。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快速向前推进。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转换,肩负的历史任务也更加繁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十八届六中全会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特别指出的是这次全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实现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中的地位跃升。
此后,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从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四个方面,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具体而切实的要求,这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这个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的最新制度化成果。
2 百年间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
理论与实践的并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重要特征。百年间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方法日渐成熟,效果不断彰显。同时实践需要理论,实践也推动理论。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实践推动着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不断发展创新。两者相互支撑,共同构建了百年间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丰富画卷。
2.1 对党的政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从政治上看待问题,注重讲政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特色。马克思、恩格斯曾强调,政治问题对于活跃的革命者而言是首要问题而非次要问题。恩格斯在《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中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问题只在于从事什么样的政治,是从事无产阶级的政治还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列宁同样十分重视讲政治。列宁强调:“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将政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中国共产党人同样十分重视政治问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等一系列重要观点。邓小平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要求。江泽民指出,讲政治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不是什么新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政治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要求全党同志改变一段时间以来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现象,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形象。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要讲政治的思想。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诸多重要论述,从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角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必然要求,指明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大意义,夯实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2.2 对党的政治建设核心要义的表述不断创新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核心要求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论断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因1962 年1 月被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而闻名。但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抗战以后一些地方工作中存在的本位主义和闹独立性问题,中国共产党曾明确规定,“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包括军队、政府以及民众团体。因此,确定中央代表机关和各地各级党委是最高领导机关,统一领导各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1943年2月邓小平在论及根据地的建设时就指出,一个根据地必须具有革命武装、政权、群众组织和党四种力量,其中“首先是党的领导问题,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1962年邓小平再次指出,搞好国内建设和其他各方面工作,都首先取决于党的领导。这些论述都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工作的要求。
革命战争年代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有助于聚集人力物力赢得革命和建设胜利。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如何从理论上阐明“党领导一切”的正当性既重要,又有难度。面对社会上一股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就没有前途。新世纪以后,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环境,江泽民强调,“工农兵学商,党是领导一切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一段时期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现象,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这些最新论述继承了党中央历代领导人关于“党领导一切”的核心思想,阐明了“党领导一切”这一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这一核心要义做出具体的部署和要求,从理论上深化了人们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的认识。
2.3 对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立场更加坚定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自己的私利,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和根本政治立场。历史已经证明,只有这样的政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赢得最终胜利。毛泽东将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标准,强调谁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党就按照谁的意见办。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将“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政治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胡锦涛也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也因为如此,党才能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同。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要求全党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党为何以及如何保持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为何以及如何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道理和缘由。这些最新论述使党的政治建设的价值取向更加聚焦,深化了人们对党的政治建设根本政治立场的理解和认同。
2.4 对党的政治建设时间长期性、任务艰巨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长期保持、久久为功。纵观历史发现,政治建设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进程。什么时候党的政治建设搞得好,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内政治生态清明,党员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本领高强,党就能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反之党的政治建设搞得不好,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谈政治,则必然会迷失党的建设方向,损害党的建设效果。中国共产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曾强调,要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红”与“专”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部分人出现不讲政治、害怕政治,将政治等同于政治运动的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1986 年8 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明确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命题。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人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曲解为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加上与西方国家的交流逐渐增多,有些人甚至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忘记政治身份、丧失政治立场。为此江泽民强调,高级干部“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盯党的政治建设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力纠正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的政治信仰迷失、政治立场动摇、政治意志不坚、政治纪律不守等不良现象,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全党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针对一些人只关注到干部的腐败问题而忽视政治问题的现象,习近平强调,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混淆。十九大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之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的命题。这一命题既接续了邓小平关于“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的思想,又使人们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这些重要论断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
2.5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取向不断聚焦
共产党人强调讲政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着十分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指向。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939年毛泽东曾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抗大的首条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强调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一方面要为经济基础服务,是完成经济、技术工作的保证,另一方面“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这里阐明的就是要以思想政治工作来为经济技术工作把稳正确政治方向的道理。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邓小平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邓小平强调,美国等西方国家妄图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所以要加强对共产党员进行教育,将德才兼备的人选拔进领导班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党内外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产生怀疑。为此,江泽民多次强调,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胡锦涛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面对一些党员干部忽视政治、不讲政治、淡化政治等问题,习近平明确提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这一论断继承了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核心思想,同时又将之置于“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高度,从理论上增强了人们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别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认识。
3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实践的基本经验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在场。在党的政治建设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曲折和教训。从根本上说,党的政治建设总体上不仅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积累了丰富经验。
3.1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
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党的目标能否实现。“加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党的政治路线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里的核心决定要素就是党的政治路线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并不是始终都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一些错误的政治路线曾经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害。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以后,党逐步制定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路线,并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最终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制定并执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大地上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八大上中国共产党科学判断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制定了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政治路线,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以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着力点,领导全党恢复八大的正确政治路线,把全党全国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社会主义中国这艘巨轮指明了正确的航向。十四大上江泽民曾指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十七大上胡锦涛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百年的实践表明,无论什么时候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都必须以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根本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定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所在。
3.2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曾指出,这是因为在巴黎“没有权威的政权,而只是一片无政府状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也强调,没有权威就无法造成一致的行动,他严厉批评那些诅咒权威和集中的人,认为这些人要么不知道什么是革命,要么只是口头革命派。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明确指出维护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的必要性,强调“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对党中央权威的任何削弱,都意味着对反动势力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权威有一个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中央权威也就难以谈起。直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才“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之后经过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分裂党的斗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粉碎反党集团等,有力地维护了党中央权威,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一股否定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权威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指出没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就不能解决全国性的问题。中国的改革要想成功,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这就必然要求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推进改革。江泽民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中央权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胡锦涛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也多次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正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创新。
3.3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严格的纪律和规矩是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力量强大的重要保证。一个纪律涣散、规矩全无的政党,根本谈不上团结和力量,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革命行动。1859年5月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就曾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也提到,如果没有极为严格的铁的纪律,那么布尔什维克想保持政权两个半月都不可能,更不用说保持两年半了。习近平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先就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大党章明确提出了遵守党的纪律的要求,其对党中央权威的维护其实就是在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四个服从”概念,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基本的遵循。改革开放后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八大以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都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化、操作化,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各个阶段党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邓小平强调,我们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他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其最高标准就是要坚决维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江泽民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胡锦涛强调,要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因此必须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重要位置,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其他纪律严起来。百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3.4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洗涤自身尘垢、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表征。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在变幻的世界中确保永不变质。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来看,1929年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的要求。延安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经验,1945年七大首次将党内政治生活写进党章,强调党员有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和国内革命运动以及执行党的政策和党组织决议的义务。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适时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当时恢复党内民主、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出全面部署,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实践使人们认识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要求全党都要贯彻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对照条文检查自己是否合格。1983年邓小平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章,在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上起模范作用。江泽民强调,各级党组织都要严格党内生活。胡锦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也是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
3.5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具尚贤文化传统的国度里,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党的形象带来影响。他们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性、示范性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要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先要从领导干部纠正起,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位高权重,一旦在政治上出现问题,政治信仰迷失、政治立场偏移,将会对党的内部团结、外部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抓手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方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多部党内法规,为规范中央领导层成员这些“关键少数”的行为、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重要遵循。延安整风时期,主要的方法就是首先打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通过他们的转变来带动全党思想和作风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整风运动同样是首先加强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其政治水平。改革开放以后,十二届二中全会做出整党的决定,其主要的步骤就是从中央到基层,先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后党员群众,自上而下依次展开。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带头转作风、改文风,为全党全国人民立标杆、树榜样。此后党内教育活动虽各有侧重,但无不体现着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
百年发展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国共产党对干部重要性的认识由来已久。毛泽东曾提出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论断。邓小平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江泽民曾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胡锦涛强调,领导干部要做讲政治的表率。这表明党的领导人越来越认识到领导干部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带头意识,要时时处处严要求、做表率。这些论述体现了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干”的经验方法。
3.6 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支撑
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撑。相比于制度建设的外在保障性,党内政治文化在党的政治建设中更具内在性、深层性,规范并引领政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展现一个政党的政治风貌和精神品质。
从历史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导人、塑造人,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就指出党内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以及主观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危害,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延安整风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八大上毛泽东强调,要“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两个东西切实反一下,此外,还要反对官僚主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力倡党内民主、保护党员权利等十二个方面的准则,对恢复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党的决定、十五大后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十六大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都有力地转变了党的作风,涵养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强调“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特别是十八大后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肃清了一段时间党内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推动党内正气不断上升、歪风邪气逐渐下降,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从认识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明确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强调,要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江泽民强调,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胡锦涛强调,共产党人“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所要求的浩然正气”。习近平指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百年发展进程中始终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注重打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文化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
以上所论应当说只是百年间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实践发展的主要经验总结。作为一个永恒课题,党的政治建设必将继续向前发展。我们也必须根据实践的推进,不断地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为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4 结语
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领路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以革命性的锻造来巩固自己、加强自己。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正是这种革命性锻造的首要任务,也因此成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既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也经历过曲折。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百年间党的政治建设中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规律性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创新发展。切实做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