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上海,街道与街道之间是有时差的

拆 - 建 2012年 | © btr


我曾做过一个奇异的梦。梦里有栋绿色的三层楼房矗立于丁字路口,斑驳的外墙上圈着一个大大的“拆”字。但不知是否因为阳光反射的关系,那“拆”字也像经历了许多岁月似的,黯淡得近乎褪色。那应该是一个明媚的下午,我在梦中走向那栋绿色的楼。




醒来之后努力回想,我才意识到梦中的那栋楼就是我曾在昌化路、莫干山路口看见的那一栋。十多年前,它就已被命运标注了拆迁的未来,但直到三四年前商业地产项目终于启动,它才真正消失。在梦中,我走到绿色楼房旁的小花园里,看见两个老人正在下棋,周围还有三四位围观者。


 废墟里的石刻涂鸦


其时,棋盘上只剩下寥寥几颗棋子,那是一盘我们通常称之为“残局”的棋,但那两位老人却依旧下得津津有味。看了几分钟后,我感觉出了异样:他们的每一步棋虽然都符合象棋规则,但总体上并不朝着将死对方的目的而去;相反,它们有点像棋盘上的漫游者,遵循着另一种我尚未参破的逻辑行动。我观察围观的人,他们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就好像他们心里明白两位老人事实上正在进行另一种游戏。


这盘棋下了很久。夕阳将楼房的阴影投射在棋盘上,此刻,棋盘上只有一个角落还有阳光。我就是在这时发现其中隐含的逻辑的:他们正努力将棋子挪向有阳光的区域——他们在象棋棋盘上发明了另一种游戏。

在每一个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总有一些街道与另一些街道之间是有时差的。一些地方毫不迟疑地奔向未来——它们甚至成为了那些发生在未来的科幻电影的布景——另一些则或有意或无意地落在后面,或像莫干山路那样,掉进时间的罅隙之中。


莫干山路上的旧货铺


据民国36年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显示,兴建于1918年的莫干山路两侧曾一度布满了工厂和仓库。西侧有信和纱厂、信孚印染厂、信义机器厂和荣氏家族的福新面粉厂等,后来这块区域被部分改建为M50艺术园区。沿苏州河(其时亦称“吴淞江”)的区域则有南记、福新、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仓库。南侧如今红子鸡及家具城的区域,当时则是申新纺织厂的仓库。有趣的是,当时仓库被称为“堆栈”;而这个词到了互联网时代,往往只取其引申义使用,即指一种依照后进先出(LIFO)规则运行的抽象数据类型(stack)。就好像当这个工业区被时代删除时,词语也被一并拆迁了似的。

莫干山路最有魅力的时候,是工业区已然迁除、但新的商业地盘未及进驻的那几年(2005年至2015年前后)。仿佛掉进两个时代交接棒的缺口,这段时间的莫干山路——除了已被改造成小798似的M50艺术区外——始终保持着某种“半废墟”的状态。路的北侧,将废墟隔离开的长达几百米的围墙成了涂鸦者的圣地,这几乎是过分规整的国际大都市里唯一被默许涂鸦的马路。在莫干山路120号的原面粉厂里,野草渐渐长到及人的高度,废弃的民国老楼成了《色,戒》某场戏的拍摄场地,而孤零零矗立在废墟中央的那栋楼一度被改造成“island 6”,一个技术极客(tech-geek)创立的艺术家共同体。还有摄影师和婚纱摄影师将之变作天然影棚,影棚又变作停车场,或野猫野狗黄鼠狼的聚居地……总之,废墟意味着一切可能性,地图上空白的飞地是时间罅隙里梦幻的游乐场。

原面粉厂入口处

《色,戒》拍摄处


废墟涂鸦


废墟 2008年


失落的气球


安 不安


那时候,莫干山路仅有的几家“原住民”就住在原面粉厂隔壁一栋看起来摇摇欲坠的楼里。白天,他们会将方桌沿街铺展,在马路上搓起麻将来——或许这就是我那个梦的缘起。而倦怠的狗,则没有心事似的沿着马路牙子呼呼大睡,真是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八十年代式图景啊。


莫干山路昌化路口 2010年

莫干山路路边

推土机来了


后来的一切就像以加速度发生似的。落后于时代的街道终究要恍然大悟般快步跟上。摇摇欲坠的楼消失了,推土机出现;涂鸦墙变成标示着“禁止涂鸦”的蓝色挡板,而挡板内的Shopping Mall正一日日迅速长高。

最出人意料的,或许正是这座未来的Shopping Mall。当沿着苏州河的脚手架逐渐拆除,英国著名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就想一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或纽约Hudson Yards旁的Vessel多么令人惊叹——古怪而充满奇幻色彩的“1000棵树”(1000 Trees)项目已初露端倪。它会将我们带进另一场现实之梦吗?


指南
在M50园区内找一处空白墙壁,将这篇文章在歌德学院网站上发表的网址URL制作成的二维码绘于其上;或制作二维码贴纸,粘贴于莫干山路文中提及的各处。


原标题:《傍晚五点的上海指南(4)莫干山路》

作者: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当代艺术评论人。出版有《迷你》、《意思意思》等,关于当代艺术的短篇小说集《激烈的展览后我们占领了城市:一种观看意见》即将由理想国出版。译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冬日笔记》及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等。2014年起创办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petite mort)。

版权: 本文以Creative Commons BY-SA 3.0 DE版权首发于歌德学院(中国)在线杂志。
全文图片来源:btr




乡城专栏

柏林-慕尼黑-北京-上海-西安……

中德乡城专栏探索人与地方之间的某种特别关系



上海 | 我踏进了傍晚五点的上海静安别墅

上海 | 气功、轮滑、抱树……我童年记忆中的上海复兴公园

一份节假日上海小马路的躲游客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乡城专栏”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