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德式下水道神话”的背后…… | 青岛城市史学家朱轶杰专访

歌德学院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2023-11-03


青岛城市史学家朱轶杰正在接受采访

时至今日,青岛市中心的德皇威廉式建筑便是百年前德意志帝国暴力殖民进攻的沉默见证者。20世纪初期青岛发生了什么,当地人如何看待这段殖民历史留下的遗产,对此我们和青岛城市史学家朱轶杰展开交谈。

(访谈时长:11分钟)



— 访谈正文 —


作为“德国殖民地”的青岛简史


这本书叫《胶澳地区发展备忘录》,是胶澳总督府在1898年至1910年间每年出版的年鉴。书中有关于港口建设、道路建设、教育事业等各领域的描述,也就是殖民地的发展情况,研究德国在胶州地区的殖民史就一定要有这个史料。在侵占胶州湾之前,德国跟英国和法国不一样,在中国还一直没有自己的殖民地。德国公使多次向中国政府提要求,希望获得一块属于德国的殖民地,但是被屡次拒绝。因此德意志帝国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或借口。

圣言会创始人杨生(Arnold Janssen)| © wikipedia.org

这是青岛当年的样子:实际上只有位于中心的衙门,那里只有几座小房子,附近还有两座村庄。当年德国的传教会“圣言会”在附近活动,拉丁语叫Societas Verbi Divin,也就是圣言会的意思。这个传教会当时在山东非常有影响力。他们试图在孔子墓附近建一座教堂,这对中国的儒家弟子来说是一种侮辱,当时有一些中国人犯了罪,就逃到教堂里面,那样中国的官员们就管不到他们了。


反映中国人与德国人“亲密关系”的明信片,1900年 | © wikipedia.org


当时中国人和德国人之间的冲突非常激烈。1897年11月1日,两个德国圣言会的传教士在山东南部被杀(“巨野教案”),这对德意志帝国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借口。因此舰队被命令从上海前往胶州湾。中国士兵当时居然还对德国士兵表示欢迎,他们对德国人的打算看法完全错误。

1897年11月13日,舰队抵达胶州湾。第二天,德国舰队就占领了整个胶州湾地区,没开一枪一炮。舰队向内陆派遣了一些水兵,以向清政府施压。第二年,1898年3月,德意志帝国和清政府签署了租借条约,威廉皇帝说:
“德意志之鹰落脚之处,鹰爪抓住的土地,就是德国的,也将永远是德国的。”

青岛信号山上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纪念碑,现已不存 | © wikipedia.org

然后德国人开始像对待家乡一样建设这处殖民地,青岛的城市化建设也随之开始。按照德国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计划,
殖民地未来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贸易港、另一个是海军据点。德国人在占领青岛后在这里建了一个修船厂、一个船坞,德国的战舰就在这里修理,后来这里也建造小型船只。之后德国人又修建了连接青岛和山东省会济南的铁路线。铁路线把殖民地和腹地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中国的产品可以从腹地运到青岛,再从青岛继续运往德国;德国的商品——主要是德国机械——现在也可以运到青岛了。

这里可以看到一座德国教堂,它就位于一座中国寺庙附近。这是华人区和欧人区的边界,这个市场在华人区这边,这里是一个大集市,中国人可以在这里交易。当时在青岛施行种族隔离政策,欧洲人生活在欧人区,中国人生活在华人区,这是一种种族主义的表现。德国人的统治持续到1914年,这是因为青岛的旁边是威海卫,当时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人不愿意看到英国殖民地旁边还有德国殖民地。因为德国人当时对青岛投资很大,例如在城市建设方面,所以日本人也想拥有青岛。所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人和英国人结盟进攻青岛,它们先是(从海上)围困青岛,然后日军在山东北部登陆,从陆地方向攻击青岛。当时驻扎青岛的德军兵力没有那么多,经过激烈的战斗,德国人在1914年11月向日本和英国投降,这就是德国在青岛殖民统治的终结。

反映青岛“种族构成”的明信片,1900年前后 | © wikipedia.org


“我们热爱我们的城市是理所当然的。”

这里最早是总督官邸,胶澳总督住在这里,这里经常为中国来宾或者高级别客人举行接待仪式。这里后来也被用作青岛市长或者说最高管理者的官邸,毛主席也在这里住过。从建筑方面来讲,这是青岛最美的房子。所以它一直被维护和保护得非常好。现在它用作博物馆。当年,德国士兵在这个操场上操练。总督本人也是海军军官可以从这里观察全部状况,这也是一种监督,为了让士兵们认真操练。后来这里自然而然变成了学生的操场。

青岛胶澳总督府今昔 | © wikipedia.org

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说青岛政府现在正在尝试将青岛老城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许多老建筑很多威廉时代的德式建筑,以前人们不懂老建筑的价值,所以很多都被拆掉了。今天人们知道这些建筑不仅能够用于旅游业,而且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这些老建筑就没有这座城市,它们已经熔入城市精神之中,也成为这里人们的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研究殖民主义或者殖民史的时候,我们不是要为其辩护。这是一段历史,真实的历史。有些青岛以外的中国人批评青岛人,说为什么青岛人这么喜爱这些殖民时代的建筑——这就是我们的城市啊。我们热爱我们的城市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不是说,我们爱殖民主义。这是两回事。一方面是,这是我们自己的城市;另一方面是,这是历史,这是真实的历史。我们可以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比方说,我们可以走上街头欣赏这些建筑,从而也学习历史。


焦点:后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涵盖的不仅是历史中的压迫与剥削结构,亦是思考与行为结构,这种思考与行为的结构百年之后仍然存在,并以多样化的方式再现。要消除这一结构,则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其出处:德国也有殖民历史,然而对此的谈论少之又少。德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更是鲜为人知。这一(几乎)被遗忘的历史正是我们在本期焦点中试图探讨的。

如果所有人都达到德国的生活水准,那么我们将需要“三个地球”
“民族主义就诞生于与传统的连接出现了断裂的地方。” | 德国书业和平奖得主纳韦德·凯尔曼尼专访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后殖民主义”专题下更多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