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徐旭初:乡村振兴要瞄准两个“一公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涌金楼 Author 徐旭初

编者按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

从“十三五”迈入“十四五”,我党“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从扶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作为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电商和物流,而其中的重要发力点,就在于两个“一公里”。

为什么这么说?日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在乡村物流数字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徐旭初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01 三句话看物流的重要性


物流这个问题过去并没有这么受重视,什么时候开始重视的?

有了电商之后。电商让全国的流通体系开始变得迅捷起来、灵动起来。

今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三农问题讲了三句话,从中也能看出物流的重要性。
1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


我们国家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对于农村农业而言,物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短板弱项。

2 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


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开始把注意力和重点放到国内的市场上,要提振国内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有效提振农村的消费市场。

要想提振农村消费,要让农民消费,就必须要把商品快捷方便地送到他手里,这样来看,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就变得极为重要。

3  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


我们国家的基础支撑在“三农”,要把农业搞上去,其中很重要一个问题是要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运出去,这就是另一个关键的“一公里”,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

说来说去,这三句话都跟物流紧密相关。

从这一点上来讲,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就必须要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02 重视两个“一公里”


如何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在我看来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改造和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第二件事,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第三件事,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

这也是党中央和政府正在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多数农村都存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问题,这成为影响农村物流的第一大因素。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跟中国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相对忽视农村消费市场有关系,现在这一短板正在被补上。

第三,农产品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它具有易损耗、难储运的特征,这对采后处理环节提出了高要求。

因此,对农村而言,这三个因素决定了两个“一公里”成为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所谓“最先一公里”,指农产品从产地采摘以后,一直到移交给物流运输之前这个过程。

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对农产品进行一系列后处理活动,比如分级、加工、包装、仓储等。

我国大量农产品流通成本很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农民卖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最先一公里”问题没有被真正重视。

无论是从质量管控还是效率、成本的控制角度,“最先一公里”在整个流通链条中都非常重要。

“最先一公里”面对两个根本性问题。第一是生产比较分散,这就有在乡村生产端如何进行有序汇集的问题;第二是储运难度大,这就有如何就近进行采后处理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也解释了产地仓的必要性。对农村来说,产地仓不光是物流仓,更是综合仓,有条件的地方更应该做产地物流园,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汇集和采后处理。

再看乡村的“最后一公里”,这关乎消费品如何有效触达农村的消费者。其中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是如何提高配送时效,增强客户体验。

之前说过,农村居民相对居住分散,基础设施也相对缺乏,怎么样离农村消费者更近,让他们能更便捷、更轻松地消费,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换个角度来说,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既是中国“三农”问题突出的短板,同样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03 物流下沉的机会点在哪


所有在为中国物流生态努力的合作伙伴们,其实是赶上了一个风口。

风源是什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和数字化时代的历史机遇,是中国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努力,更是每一个为之努力的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当地的生态合作伙伴。

全国各大电商企业、物流企业都在进行新一轮的物流大加速。这种大加速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物流加速下沉,致力于让全国一线城市和广大农村消费者享受到同等时效的、便利的物流服务体验。

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发挥技术和一体化工业优势,比如阿里,就通过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物流服务的渗透,进一步拓宽当地农产品和产业带上行渠道,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在乡村要建设完善物流体系,我想无非要做这么几件事。

从体系架构上来讲是四个字。一是园,就是要建园区;二是仓,就是要建产地仓;三要站,要建服务站;四是点,要下沉,物流必须层层下沉到农民家门口。

从农村向城市走“最后一公里”,自建自营是可以的,但要从占领整个农村大市场的角度看,自营这条路会太重、太复杂、太庞大。这样看来,“数字技术+协同共配”就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菜鸟通过与申通、中通、韵达等快递合资成立溪鸟物流科技公司,输出“溪鸟技术系统”,以单一品牌包裹集约为多品牌物流实行包裹配送。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时效。

我建议,在供配基础上,菜鸟和合作伙伴未来还可以尝试在更末端再衔接上众包物流、众包配送。

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其实不同企业都有着不同方式。在探索农村物流体系两个“一公里”的解决之道上,我觉得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就看哪个更适合自己。

但必须注意的是,中国农村市场是非常广袤且复杂的,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全满足需求,完成物流升级的任务。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集聚一大批有共同目标、互补资源的合作伙伴,通过合理的运营机制把网络生态连接起来,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在现代商业背景下,通过协同共配建设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CARD卡特简介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CARD)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育工作。2016年以来,浙大农经相继引进龚斌磊、陈帅、鄢贞、汪笑溪、史新杰、林雯六位“百人计划”研究员和钱振澜、胡伟斌两位博士。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不断成长,茅锐、梁巧和季晨分别晋升教授、副教授,龚斌磊和陈帅也先后获得浙江大学长聘制教职。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浙大农经学科的持续发展与繁荣提供坚实的保障。浙大农经学科坚决落实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破五唯”专项行动的精神,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突出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性。近年来,在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尖期刊发表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大大提升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往期回顾

卡特三农学术论坛之180期通告 主讲人:罗必良教授

桃李满天下,松龄长岁月——徐立幼教授专访

媒体聚焦|《浙江日报》徐旭初:数字乡村建设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新闻速递|郭红东教授挂职副县长!曹县爆红背后的浙江“兄弟”

卡特三农学术论坛之179期通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