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丨“独墅”一帜,湖畔论谈抗体药先进工艺与产业化发展
独墅湖不喧哗,自成势,程增江博士偏爱独墅湖世尊酒店,这里也成了同写意论坛举办活动最多的会议酒店。
2014年同写意十周年“寻找新药之魂”在这里起航;2017、2018年连续两个夏日,同写意在这里探寻中国在研药品的FDA法规注册之路,论道新药“中美双报”;去年冬日,百位中国新药领军人物也是在这里为自己贴上标签,共度“写意圣诞”。
此次远离冬夏的寒暑,适逢阳春三月之末,同写意“挥师南下”,再次来到天堂苏州的独墅湖畔,一探生物科技的“花红柳绿”。
独墅湖畔
4月1日,为期两日的抗体药先进工艺与产业化发展峰会于苏州独墅湖世尊酒店圆满落幕。会议由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联合主办,Cytiva思拓凡、苏州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协办。这是继同写意第64期活动“2017全球视野下中国抗体药产业发展之路”后,同写意又一次在独墅湖写意中国抗体药研制的主题大会。
会上,汇集行业一线一流制药工程英才的同写意制药工程俱乐部正式成立,这个制药工程专家委员会机构将自此担负起领航中国生物制药工程的使命,同时将努力培养制药工程技术人才,赋能中国制药发展。
会议现场
也是在峰会上,中国医药工程设备协会就生物药专委会成立举行了筹备会议,作为全球生命科学的先行者Cytiva举行了一周年成立仪式。
两天会期内,来自中检院和著名药企的40余位抗体制药专家先后分享了18个专业的主题报告,开展了4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讨论,为现场听众传授了“最前线”的实践经验,内容涉及新技术应用、创新工艺开发、量产关键、智能制造、专利保护……场内座无虚席,即便此前已经提前关闭了报名通道,但参会者的热情依旧高于主办方的预期。
会场外,近20家抗体药的CDMO机构参展,展示出中国生物药量产的卓越实力。
会议现场
▼
张文周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我们处在融合的时代,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促进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成果的转化也越来越依靠平台经济,没有那个机构单打独斗能取得成功,越来越需要发展平台经济,建平台用平台,达到合作共赢。
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是供应链、产业链的上游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新产品、新技术;是体制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有机制创新等。只有紧紧抓住医药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才能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不断满足公众健康的需求。
▼
郁克铭
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吴中区的主导产业、吴中经开区的1号产业,已集聚了辉瑞制药、药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药企业和一批创新型科技公司。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当前吴中经开区重点打造的园区,规划用地面积2888亩,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并设立了规模5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真挚邀请大家来吴中经开区考察指导、投资创业。
▼
俞丽华
Cytiva大中华区总经理
Cytiva的初心是:
数十年如一日地服务客户,带动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成为推动产学研转化,助推园区发展、政企合作的赋能者;
持续投资中国,推动本土化进程。
感恩和客户携手共进的这数十年,我们继续在中国实现创新疗法的可及,共谋健康2030。
会上,同写意制药工程俱乐部宣布正式成立。
同写意制药工程俱乐部是针对制药工程领域创建的俱乐部组织。由雷继峰、王刚、袁黎、李君宁、张哲如、李锦才几位制药工程行业的顶尖专家共同发起。其中前ISPE主席雷继峰任俱乐部理事长,君实生物首席质量官王刚博士任副理事长。俱乐部成员为2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涵盖制药工艺、生产、工程、法规、设备、材料、质量、安全等多领域。
第一幕
▼
于传飞 博士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展及质量控制
迄今为止,美国FDA已批准超过100个单抗药物,其中在具有Fc结构的单抗药物中,有1/3对其进行了工程化改造。合适的工程化改造对单抗药物的研发及其差异化竞争至关重要。在工程化改造时必须明确IgG亚型的选择,以及其对各种Fc受体和C1q的不同结合模式。系统研究不同单抗Fc突变也会对工业界单抗研发产生重要借鉴意义。
▼
刘建 博士
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中国药品市场结构正面临巨大转变,MAH制度推出和加入ICH后,政策,人才和资本成为驱动本土创新崛起的三驾马车,预计未来10年,创新药将鲸吞约69%市场份额。但目前仍存在如前期开发中缺乏差异性创新;后期推动中投资回报上的局限,产业化上的落后等瓶颈与挑战。整合资源,扩大产业化,增强商业化是突破瓶颈应对挑战的方向。
▼
君实生物工业事务高级副总裁、首席质量官
面向国际的抗体药物生产质量体系的构建
质量源于设计,仅靠检测不能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全面质量体系管理。此外生产单抗产品时需要特别关注污染控制策略,严格控制由微生物、病毒、杂质、颗粒及其他污染源可能对产品造成的污染,以保证生物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RC48(Disitamab Vedotin):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ADC新药-BLA申报策略及商业化展望
荣昌生物RC48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ADC新药。而模块化是RC48-ADC的流线化生产新模式。
工艺开发总要走在临床实验前面一步,生产出产品的前提是其规模要支撑这个阶段的临床实验。
应对加速BLA申报的CMC的策略有4个:Process Changes;Comparability Strategy;Development of the Control Strategy,Assay Validation,Process Characterization;Process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
从左至右:夏禄华、张哲如、周新华、李景荣
Panel:抗体药物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关键点
【主持】 李景荣:基石药业首席技术官
【嘉宾】周新华:嘉和生物创始人、总裁夏禄华:药明生物QA副主任张哲如:天境生物总裁
第二幕
抗体新药早期工艺开发
▼
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
ADC药物开发和生产的挑战及对策
ADC药物的复杂性,包括高活性,高毒性的毒素带来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的要求,使得ADC药物的CMC及生产相对于抗体更有挑战和难度。药明生物针对ADC的从毒素、抗体到偶联生产、制剂的一站式CDMO服务可以大大加速临床和商业化的进程。
▼
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与开发
双特异性抗体已成生物制药界的研发热点,但CMC可开发性始终是限制双抗研发的瓶颈。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对于能否获得具有良好CMC可开发性的双抗,在抗体发现阶段的分子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从抗体序列开始的一系列成药分析实验将助力双抗分子在CMC阶段的成功。
▼
陈建新 博士
臻格生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高表达稳定细胞株构建策略
用于单抗、双抗/多抗、ADC产业化的先进工艺,离不开细胞株开发这个起点和基础。细胞株开发需考虑宿主细胞的来源、筛选系统、载体构建和优化、克隆及亚克隆的筛选策略、代谢过程等,以期满足产品在质量、产率和时间点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在细胞株开发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和未来大规模生产的适配性,以满足工艺的可放大性、一致性、耐受性、先进性等。作者列举一系列的相关的、系统性的开发策略,通过具体的数据阐述了如何开发先进的细胞株体系,以及近年来在技术方面的新趋势。
▼
刘军 博士
东曜药业首席执行官
ADC药物CMC工艺开发及临床研究策略
ADC药物的火热程度毋庸置疑,但其复杂结构和独特机理也令它在开发策略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临床策略以及工艺放大中的多项参数。东曜药业在ADC的工艺开发,临床研究,以及法规申报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自主研发的TAA013是目前国内走在最前面的T-DM1类产品,临床三期进展顺利。同时,依托制药全流程生产线优势,东曜还为包括ADC在内的各类药物研发公司及委托方提供一体化CDMO及CMO的合作及服务。
▼
杨红艳
Cytiva大中华区研发总监
利用新技术加快抗体药物开发与上市进程
中国生物药已经从“me too” 进入了”me better”时代,Cytiva从新技术、新产品出发,为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研发生产提供解决方案:从全自动的灌流培养设备(APS)到突破性的超快速层析技术(Fibro),以及连续流生产技术;从企业整体解决方案到Fast Trak的人才培训和工艺开发服务。在本土化项目上,从一次性耗材实现国内生产到即将落地的培养基、硬件设备本土化项目等,持续为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打造更理想的供应链,更好地为行业赋能。
▼
Panel:ADC药物的创新发展之路
【主持】 李锦才: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
【嘉宾】朱梅英:荣昌生物首席技术赵永新:多禧生物董事长、总经理刘 军:东曜药业首席执行官秦 刚:启德医药董事长、总裁
第三幕
▼
罗顺 博士
澳斯康生物制药&健顺生物董事长、总裁
抗体药物工艺研发及商业化生产的关注点
医保谈判、带量采购、品种同质化,火热的生物药江湖波澜起伏。2020年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抗体药物25个,其中国产7个,进口18个。获批的国产抗体药物仍以生物类似药为主,FIC类新药匮乏。同时进口抗体药物在国内加速获批上市,并不断扩大适应症,国产药物与进口药物之间竞争加剧。Biotech/biopharma们在低头创新的同时也需要抬头看路,认清行业现实,洞悉发展趋势,尽早思考项目的产业化道路。
吴幼玲 博士
特瑞思药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QbD在抗体工艺开发和放大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by Design (QBD) in early product stages can both reduce risk to patients and streamline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any biologic. The concepts become even more critic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similar molecules, where decisions that are made at very early stages with respect to cell lines, cell culture parameters, and purification strategy will impact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A thorough analytical tool kit is key to establishing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for the product across process development, scale up and commercial production.
▼
缪仕伟 博士
尚健生物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抗体上游工艺开发策略及工艺放大中的考量
基于QbD理念,采用数学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开发无血清培养基,对影响工艺属性和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培养基关键组分进行分析并验证,同时基于数学算法预测配方稳定性并验证。工艺开发中,利用DoE和MVDA等技术研究CPP和CQA之间的关系,建立CPP设计空间。工艺放大时,综合考虑P/V、混合时间、CO2去除等多种因素,在确保CQA符合预设情况下,开发出稳健的生产工艺。
▼
刘静
Cytiva大中华区应用技术总监
抗体药下游工艺开发和工艺放大的关键点
目前,工艺开发后的放大问题层出不穷,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开发阶段没有对关键参数完全进行研究,导致工艺盲区;
未充分评估关键原材料的影响;
没有遵循线性放大原理;
生产设备的设计存在不一致性和对工艺不适应。
应全面考虑这些问题,避免因其阻止项目顺利推进,造成巨大的损失。
▼
凃晟 博士
和其瑞医药CMC副总裁
抗体药物制剂研发和生产中的机遇与挑战
以“药王” 修美乐为例,多数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生物药品在产品商业化后都不断根据病人需求进行生物药品制剂(医疗器械)的改进。一方面通过提高病人使用满意度获取药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不断围绕生物药制剂构建或加强专利护城河以应对生物类似药的威胁。作为最后交到病人手上的产品,以病人需求为本(Patient Centric)的高水平的生物药制剂开发和生产,对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都至关重要。
▼
许圣昌 博士
复宏汉霖技术运营部高级副总裁
连续流生产技术用于抗体生产的关键问题
连续流生产技术已应用到多个小分子的商业化生产,这项前沿技术近年来也被多个国内外生物制药公司于产品开发阶段。复宏汉霖作为多年推展连续流生产技术的领头公司,也将这一技术成功的应用在抗体生产上。
▼
谢皖
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负责人
单抗商业化生产工厂的设计和自动化考量
建设全新单抗生物药工厂,明确需求是设计的基础,例如多产品还是单一品种、叠加生产还是同步生产、追求产能还是批次、采用什么剂型等等。君实生物工程在建设临港工厂时,充分考虑需求,通过“梳型”设计,用室内连廊将各个车间和仓储、工程、QC结合,实现厂内物流全自动化;三栋生产楼分别设计一次性系统/杂合系统/不锈钢系统不同的生产模式,灵活切换生产不同产品,实现不同成本需求;上线WMS/DCS/MES等系统,全面打造数字化工厂,完成由CSV到CSA的转变。
▼
Dr.Nick Kotlarski
康日百奥首席运营官
抗体药物多样化临床产品放大生产平台搭建挑战
生物制药开发者对患者负有深远责任。传统单克隆抗体(mAb)的开发和生产已发展到可以为产品质量提供高度保证的标准化阶段。通过标准化的“平台”,新的抗体产品可以以相对优化时间和成本。但目前不会普适于所有类型抗体产品(即bsAb,multi-body,ADC)。国内商业和监管环境不断变化,使得建立平台来处理更广泛的抗体产品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多形式抗体药物开发,新的开发生产平台应在产能和规模上具有更大灵活性,在国际上具有法规遵从性,在供应链上有更多选择,以实现与传统单克隆抗体相同的效益水平。
▼
黄革生 律师
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
PD-(L)1药物在中国的专利保护
近年来,PD-(L)1相关药物的专利申请和药物临床申请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在日趋激烈的这一细分市场,如何合理布局专利战略,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何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有效规避潜在侵权风险,是相关药企亟需面对的现实问题。
▼
Panel 1:生物医药企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工程实施策略
【主持】
袁黎:生特瑞集团高级副总裁
【嘉宾】
李君宁:立生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
董 健:药明海德首席执行官、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
诸葛欣之:创胜集团Facilities & Engineering 执行总监
谢 皖: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负责人
▼
Panel 2:迎接药品集采新政下商业化生产新时代的到来
【主持】
徐景辉:Cytiva本土化及商业拓展总监
刘 建: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
李剑峰:龙沙(Lonza)中国区总经理
罗 顺:澳斯康生物制药&健顺生物董事长、总裁
俞丽华:Cytiva大中华区总经理
李 智:智享生物首席执行官
Cytiva 一周年成立仪式
今天恰逢Cytiva思拓凡成立一周年。Cytiva始终致力于推动未见技术,加速非凡疗法。此次大会当中,Cytiva秉承赋能行业的初心,在现场发布了2021年四大品牌赋能项目,持续为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与大家携手共拓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