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当生物技术与数智化基因共振,医药向新范式跃迁
从一个小渔村,一夜变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与试验场。深圳这块土地上,向来崇尚实干,而创造力又赋予了这座城市敢闯敢干的大无畏精神。
大会主席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兴湾生物首席顾问
领导致辞
坪山区委书记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手笔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集群。衷心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朋友,多为深圳以及坪山的发展传经送宝,建言献策,诚挚欢迎各位前来洽谈合作、创新创业,坪山将全力搭建更高的平台,推出更优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大家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
随着香港、上海科创板的推出,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创业者大量涌入,点燃了生物医药市场的激情。但近来,资本市场遭遇高低起伏,可谓冰火两重天,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逐步也被修正到正确的轨道上。此时,深圳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吸引一大批优秀的生物药企来深发展,我相信一定会再创造奇迹。
深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
深圳市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链,在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大健康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南山、坪山两大产业创新和制造格局。本届大会上,生命医药领域有识之士、行业精英汇聚碰撞,将为进一步推动深圳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2022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集群的收入已经超过6400亿元,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势态。其中,新药批件数、规模以上企业等关键指标居全国前列,坪山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更是在生物医药创新,生物技术等细分领域,聚集了超一千多家企业与机构,去年营收收入高达250亿元,将成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深圳是一座创新型城市,为创新而生,有着跨界发展的沃土。坪山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各种要素齐全、后发优势明显,既是学术交流的极佳平台,也是产业发展的重地。希望此次大会办成较高学术地位和更高影响的品牌大会,将富有建设性的大会的成果,传播好、运用好。
深向未来,坪山机遇
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深圳为首批三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将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就落户在了坪山区。
坪山区作为深圳市“20+8”产业集群生物医药重点布局区域,集中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细胞与基因两大未来产业等“3+2”集群,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
坪山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刘轲会上就坪山区优势进行产业推介。此外,大鹏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四级调研员徐浪,也进行了大鹏新区的投资政策介绍。
签约仪式
本次大会上,深圳市坪山区科技创新局与复星凯特、复宏汉霖进行签约,将为坪山生物医药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签约嘉宾:坪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黄鸣、复星凯特公司授权代表曹天睿、复宏汉霖公司授权代表张海州
见证嘉宾:坪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袁虎勇,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CEO陈启宇,复星全球合伙人联席CEO兼成长基金经理李凡
平台发布仪式
坪山是深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平台和产业空间,这不仅是深圳赋予坪山的定位,更是国家赋予坪山的产业定位。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今日,“深圳坪山生物产业新基建重大平台”正式发布,为坪山的生物医药发展再加一引擎。
出席平台发布仪式的嘉宾:深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晋周,坪山区委副书记、坪山区区长赵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副中心主任黄晓龙,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副主任钟海,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处处长张先觉,深圳市坪山区投资产业服务黄刚勇,中城新产业副总裁金志刚,投资集团执行总裁张聪杰,坪山区水务局局长吴民,安领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金毅,广东粤科智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剑华
主旨演讲
沈建忠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水平建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推进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自立自强
张礼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从核酸药物兴起看中国创新药物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的新药研发正面临转型。以核酸药物为例,从一开始的概念研究(POC)到成药性研究,核酸药走了半个世纪,背后离不开大量基础研究累积,关键技术突破。从罕见病到常见病,核酸药有望引领革命性变化。
要注重源头创新,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药学的基础研究更偏向于综合前沿科学成果的研究,利用生物医学的创新发展,来做成药性的POC。为了更快转型,应鼓励小创新企业和高校开展POC,加强多学科,尤其是与临床医学间的合作。
马大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小分子药物发展的一些思考
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影响,我国新药研发面临从fast-follow到真正的me-better和first-in-class的转型。深度创新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学术界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只有面向临床需求、深度研发的一流科研成果才会被市场认可。
近年来,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的路径基本上是追求靶向药物的概念。因为可能的药靶非常有限,使得同一个药靶上有数十个公司在竞争,这已经成为创新药“内卷”的主要原因。因此,新药研发也要从观念上推陈出新,不妨考虑经典的药物研发模式,也就是利用表型筛选,从高活性天然产物入手,通过深入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有可能发现创新的药物,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或许能发现支撑新药研发的创新靶点。
朱依谆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院长
创新药物和新药机制研究在澳门
创新药在国内发展受限,除了科学家们创新能力不足外,投资人的短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缺乏担当新药研发风险, 宁愿投资成功希望相对大一点的fast-follow或者me-better)。澳门政府最近正在大力发展新药研究,专门成立澳门药监局来推动新药注册以及审评审批。
免疫和炎症是贯穿全球新药研发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在研究中发现:1)斑块形成过程,血管炎症与新靶点HDAC4有关;2)血管内壁毛糙,有JMJD3作祟;3)血管衰老,发现SMYD3高表达。这些发现都是原创性的,受到业内广泛认可,使我们更加坚定做first-in-class药物。
陶晓东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裁认知大模型技术进展与医疗应用
无论是大模型还是信息化技术、医学影像的新设备,本质和制药一样,都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在这种理念下,讯飞医疗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在诊前、诊中、诊后分别帮助医生提升效率;另一方,成为患者的健康助手——帮助患者获取权威、准确的医学知识,并指导患者就医,帮助患者康复。
展望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未来应用,尤其是源头创新,我们认为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以及人文伦理,大模型技术才能更健康发展。
张国栋
腾讯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搭建数字与医药创新之桥
医疗数字化已是药企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之一。随着新型数字技术成熟,企业在多种创新场景下,开始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模式。我们看到企业的生产、协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线下走到线上,最终线上线下一体化;从实体到互联网,最终数实融合。数字技术正在逐步成为企业的内驱力,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生产力。
腾讯云以靠谱的技术——性能稳定、好用易用、广泛连接、开放兼容,搭建数字与医药创新之间的桥梁。利用AI,我们还推出云深制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设计,以及分子性质预测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
史文钊
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大模型时代医疗大数据和医疗AI的创新应用
乔楠
华为云医疗首席科学家AI for 医药:药物研发实现从“马拉松”到“加速跑”
目前制药公司用的制药软件多数来自欧美,如果我们没有自主可控的AI辅助药物设计软件,那么势必会在AI制药浪潮中影响中国制药产业的前进。
赵洪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火热的抗肿瘤ADC药物开发进展
大咖对话
• 作为投资人,找到最优秀的团队、给公司提供足够的资金、帮助企业避免犯下颠覆性的错误——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创新药产业的这三条投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
• 做创新药是非常“烧钱”的。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年资金充裕,整个行业一下子把很多管线推到临床,但真正重要的是质量,当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质量不高的项目,一旦行业面临寒冬,药企就可能遇到很大的问题。
• 我国从靶点上如何做到创新突破,起到更大作用,这里面有很多实际工作要开展。有很多概念不错的“创新”靶点,但能否走到最后,经过验证,目前还尚能未看出来。回归疾病生物学,或许有助于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基础。
• 长期以来,国内创新立项逻辑是相似的,就是要寻找独家品种的机会。例如,二十多年前,大家在中国做仿制药会考虑找尚未出现红海竞争的品种,一旦产品多了,就转到高端仿制药。然而,一致性评价、全球同步上市等制度变革,让仿制难有市场。
• 当下不是本土创新“要不要进入第一梯队”的问题,而是“innovation or die”的问题。中国已经被卷入全球竞争的市场,大量同质化的项目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出清,并购重组将成为一条产业主线。
• 全球格局视野下,公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全球技术信息如何快速为己所用?利用AI等技术手段,已成为新的产业融合趋势。
• 除了领域选择以外,要做创新药,还要打造技术平台。新冠成就了mRNA技术平台,后者的初心原本是为了肿瘤疫苗的开发。
• DS-8201出来后,很多人也跟着做ADC。但至于能不能超越,得看是否有空间改善。DS-8201是一款很好的药,不过并非没有瑕疵,它的临床耐受性仍有很大问题。
• 为什么跨国公司看好国内的ADC而纷纷引进?首先,ADC本身非常有效,它还带来了与现有肿瘤免疫疗法联合的可能性;其次,肿瘤的新辅和辅助阶段,化疗也在其中,作为靶向化疗,ADC存在前移可能性,有可观市场预期。
• 这么多人去做ADC,不排除它会成为下一个PD-1吗,但可能性不大。现在CDE的指导原则非常明确,后面再想做HERE2 ADC,同一适应症,就必须要与DS-8201做头对头比较。后来者的ADC必须要解决前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 差异化因素在立项时候就要考虑到,如果实现不了,那么至少可以在临床前放弃。
赵炳祥:华润三九总裁范晓虎:Wondercel Therapeutics创始人,CEO张 丹(主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兴湾生物首席科学家
• 过去几十年药物研发的规律和趋势,已经不适合当下。比如方法论的改变,如果单独A、B很难,那是不是可以将它们连在一起做,这样成功可能性就提高了。每一代人应当发挥每一代人的聪明才智。
• 单一维度看问题,往往是线性思维。两点之间,如果从三维去看,就有很多相连可能性。交叉融合会带来新的启示,比如抗肿瘤药的发明,也来源于跨界交流,通过电化学衡量的细胞成长变化,发现了抗肿瘤的机理。
• 成功来源于天时地利人和。西达基奥仑赛当时是CAR-T第一梯队,选择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不是巧合,而是理念。创新的理念和兴趣导向因素正好在新兴领域中产生了共振。
• 临床是医药创新的起点,也是终点。从临床需求出发的成果,最终也要落在临床获益上去。科学家负责在黑暗中探索光明;企业家、实业家则通过商业化大生产、质量控制、市场推广等,提供道路;政府负责引导,聚焦产业链;资本作为催化剂,加速成功。
• 未来的创新模式将依托于各个企业部门所长,称为VICP模式。跨界需要交出自己最优的结果。一流和一流交叉有戏,一流和二流交叉就变成四流了。做自己擅长的事,互相补足,这样的跨界才有意义。
三大主题论坛并发
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有九场平行主题论坛先后举办。今日,三场论坛成功举办。
从上市药企投资逻辑分享,到医疗健康创新项目路演,再到出海与国际化,内容各有侧重,深度挖掘细分赛道的前沿变革机遇。
大会花絮
END
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往期报道文章推荐
★ 现场|50余位产业领袖齐聚深圳,共话生物医药的“敢为人先”★ 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十个主题论坛高潮迭起★ 现场丨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山海写意之夜:山海曾经神仙书,写意搭起英雄台★ 现场丨深圳生物医药创新大会第三天,十大主题论坛异彩纷呈★ 现场丨生物医药新高地,先行示范再启航★ 50位医药领袖聚首深圳坪山,追问大湾区BT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