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中国最高的美术馆在“云间”
云间美术馆坐落于陆家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9楼,可谓中国最高的美术馆。
它的创始人为什么会选择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隔壁开美术馆?是什么支撑着这座神秘的民间非盈利机构在地段如此昂贵的金融区运营下去?
艺术市场通讯小编近期有幸采访到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博士,来解答这些令大家十分好奇的问题。他热情地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创办云间美术馆的初衷和过程,以及自己对于民营美术馆运营方面的经验。
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博士,图片由云间美术馆提供
艺术市场通讯:云间美术馆置身于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这样一座前卫、快节奏、商业气息浓厚的摩天大楼内;然而,它在过去八年中办过“吴昌硕百年纪念展”、“唐宋元明清金佛展”等诸多传统主题的展览。您觉得美术馆所处的环境与展览主题冲突吗?
徐迪旻:我认为不冲突。越是在商业气息浓厚的地方越需要古朴的美去补偿。我之所以把它命名为“云间”,不仅暗示美术馆地理上的高度,也与我的故乡松江的别名“云间”一致。松江是上海的人文之根,在我心里,这个词既象征乡愁的情愫,也与这座现代都市里的人对“美”的追求暗合。
云间美术馆
而且这座大楼为美术馆提供了一个特别优势——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本身的安保系统与我们馆内的安保团队和设施,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双重保护体系,在这里办展览比一般的私人美术馆更安全,价值超过亿元人民币的佛像可以在这里裸放,给观众近距离观赏。
另外,摩天大楼集群汇集了很多文化层次和收入水平都相对较高的人群,他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空间和资源去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仅我们这座楼就有一万五千名员工,美术馆成了他们休息时间的好去处。此外每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前往陆家嘴观光,不乏有些人寻着路边的指示牌找到我们。这两类人是我们的核心观众。我们非常欢迎和鼓励大家来云间欣赏、交流,所以我们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
艺术市场通讯:在环球金融中心里建美术馆是基于什么样的契机?
徐迪旻:我们一直很感谢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日本投资商森稔先生,在大楼建设期间,他就开始规划要在这里建一座美术馆。他非常热爱艺术,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日本森美术馆所在的六本木大楼的房地产拥有者。但是据当时的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建美术馆,于是我来帮助他实现这个心愿。后来他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例如通过借用我们的场地进行活动宣传等方式来帮助美术馆减免房租。
六本木森美术馆外观
艺术市场通讯:在这里办美术馆会面临什么与众不同的挑战?
徐迪旻:在商业大厦里办美术馆确实有它的困难。黄金地段的价位限制了展览的面积。云间美术馆面积约2300平方米,并不算大。但我认为私人美术馆的良莠不在于面积大小,而在于内涵的博大。现在许多私人美术馆在规划时把很多财力物力人力放在设计新颖骇人的庞大建筑上,希望建筑本身在这个社区中特立独行,而使人瞠目结舌从而受到关注,而不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收藏、研究、修复、展览艺术品中。这样的安排是与美术馆的职责是相悖的。
当下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上海的金融中心大厦内成就一所内涵博大而外观精致、能融入这个区域的气质和这座城市的文化的美术馆。现在云间“小荷已露尖尖角”,它在实现其目标的路上稳步前进,对我而言就是莫大的欣慰。
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外观
艺术市场通讯:据我们了解您最初并不是艺术专业院校出生,您是出于什么样的契机设立了云间美术馆?
徐迪旻:我的祖辈就是裱画匠人,从祖父收藏的、父亲喜欢的、到家里布置的……我从小耳濡目染。那个时代的许多画家或和收藏者也不富裕,我祖父帮人裱画,有时对方没有经济能力支付报酬,他就留给我祖父一幅作为酬谢。从董其昌到程十发,我看他裱过许多名家的作品。好在小时候假画很少,让我有机会看了一系列珍品的真迹,渐渐爱上了中国传统艺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想看、想学、想收藏。所以办这个美术馆既是继承家业,也是我愿意奉献一生的事业。
艺术市场通讯:我们知道您曾任上海市政府世博海外推进室驻日首席代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驻日代表、《新民晚报日本版》总编兼发行人等多个媒体职务。您在日本或者对日从事媒体工作的经历对后来回国经营美术馆有什么影响?
徐迪旻:过去人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好酒也得勤吆喝”。艺术跟媒体的共通性在于传播。好的美术馆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和支持,所以善于邀请媒体朋友来帮助美术馆实现传播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新民晚报日本版
另外我在日本工作时因机缘巧合购买了一些日本藏家早期收藏的中国名家字画。对于某些日本藏家而言,毕竟有文化的隔阂,无法像我们那么珍爱它,使我有机会以比较低的价格把这些作品买回来,变现的那部分就成了我办云间的第一桶金。古人说“时也,运也,命也。”幸运的是,从政府政策到社会趋势的变迁来看,现在中国的私人美术馆确实迎来了春天。
艺术市场通讯:现在云间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永久性展品?藏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如何?
徐迪旻:云间的藏品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主线,包括书画、瓷器、杂件等等。这个概念虽然宽泛,但起步阶段的私人美术馆由于各方面限制,很难定一个精准的方向,目前还在探索之中。
云间美术馆展览空间
但我们确定的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是陈佩秋老师的作品。作为云间的名誉馆长,陈佩秋老师的作品已在馆内形成了系统化的收藏。此外还有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以及明清等其他各代书画名家的作品。
另外我们也在潜心收藏一些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日本艺术品,例如江副行昭博士的曜变金璃瓷。行昭博士用六十五年的时间钻研窑变,他说:“我研究了一辈子,依然没有做出出建盏的天目烧。”但是泥土在一千七百多度的高温下雾化成独特的纹理,逐渐造就了江副行昭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以中国古代的建盏为根基,却延伸出有别于中国传统的独特美感。上海这样一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化都市,为欣赏和推广这类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诞生出的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语境。所以我们把收藏这些根基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海外艺术品也作为云间美术馆的主要任务。
江副行昭金璃瓷,图片由云间美术馆提供
艺术市场通讯:这些藏品主要来自哪里?是您个人藏品转为公共收藏,还是社会捐赠?
徐迪旻:美术馆早期的藏品大部分来自于我的私人收藏。后来在办展览的过程中,艺术家往往留下一部分作品作为对美术馆的捐赠,我们的藏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艺术市场通讯:政府对民营美术馆是否提供过支持?就云间美术馆而言,这样的支持帮助大吗?
徐迪旻:在云间美术馆设立初期,国内的民营美术馆方兴未艾,浦东新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大力支持。而现在已是僧多粥少。现在我们每年可以向区政府申报一定数量的活动,政府为活动提供少量的资金支持。
大部分投入还是来源于我们的自筹资金。此外,政府还提供过绿化方面的资助,但对我们来说并不适用,所以如果政府能因地制宜,为美术馆提供量身定制的帮助或许会更有效。
云间美术馆展览空间,图片由云间美术馆提供
艺术市场通讯:您如何看待现阶段中国私人美术馆的整体格局?
徐迪旻:国内的私人美术馆总体上尚未发展成熟。我国过去以国营美术馆为主,近十多来年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才有越来越多的私人美术馆出现。而现在许多办私人美术馆的人或者工作人员并不热爱艺术,只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经营这个机构。
我们的工作人员或许也未必全部都热爱艺术。而我在参观其他的一些美术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可爱的群体,那就是志愿者,他们才是带着最单纯的目的为美术馆出力的人。云间未来也希望招募更多热爱我们藏品的志愿者,因为只有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能做到一丝不苟地对待它。毕竟用心保护、解读和传播艺术,是我们的责任。
徐迪旻博士亲手绘成用的石头摆件,置于其办公桌上
艺术市场通讯:的确,现在私人美术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被广泛讨论,那你们如何解决或改善这样的问题?
徐迪旻:民间非盈利机构的性质的使得资金来源受限,私人美术馆不得不开源节流。工作人员并不能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很多人在馆内都身兼多职。
当然专业性依然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名誉馆长陈佩秋女士即是艺术家也是收藏专家,她常常为员工授课、办讲座,甚至在工作中提供一对一的指导。青海省博物馆前馆长张永溪等艺术大师是我们的学术顾问,他们不断地为我们馆内环境的安排,藏品的包装、运输、储存,以及作品的真伪鉴别等各方面提供建议。专业性方面,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去向博物馆级别靠拢。
云间美术馆名誉馆长陈佩秋
跳出细节宏观地看,办好美术馆需要积淀。所以我们得给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充分的耐心。时间的积累对于美术馆来说不仅是资历变老,更是人的培养、藏品的积累、研究的深入和环境的熏陶。就我而言办美术馆很像种树,心态要缓而稳,根系要广而深,岁月留下一圈圈的年轮,会成为美术馆内在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