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工作室画廊庄彬丨揭开本土当代艺术的“现在进行时”

artsncollections 艺术市场通讯 2023-10-13

   关注我们,设为星标,精彩不失联


庄彬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对艺术的心得体悟。在小红书的个人简介里,她这样定义自己:一个认真学过书法、国画、油画、雕塑,最终没成为艺术家的画廊主。


创办工作室画廊之前,庄彬曾是一家欧洲老牌画廊的亚洲区代表。或许是因为多年的学艺经历,庄彬始终有个梦想:让世界看到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当代艺术面貌。出于这份执念,她决定放弃安稳的蓝筹画廊工作,于2016年初在上海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画廊。


工作室画廊主理人 庄彬



01

一半“工作室”、一半“画廊”


作为上海最早支持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的商业画廊,工作室画廊目前经营着两处实体空间画廊空间专注于艺术家的呈现与推广;工作室空间作为画廊空间的学术引擎,聚焦于非营利性的艺术项目与研究记录。


工作室画廊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画廊+工作室”,而是一种对艺术生产和消费机制的重构。通过对艺术家工作状态的深入观察,探究其艺术创作的真实动机,努力协助艺术家把工作中产生的价值转化成共识。


自成立以来,工作室画廊除了举办专业展览,还发起过多个别出心裁的艺术项目:基于艺术家工作过程记录的《艺术家讨论》;基于艺术家驻留工作汇报的《OpenStudio》;基于艺术家创作交流以及评论的《艺术现场》和《Critique Room》。


驻地艺术家杨仁喜(양인희)openstudio 现场


之所以决定实施一半“工作室”、一半“画廊”的构想,庄彬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基于对在地艺术家创作及在地艺术生态的关注。据她观察,早年上海的艺术家之间很少相互谈论“艺术创作”这件事;不同于北京的大型艺术片区,上海的艺术家工作室大都独立存在,因此他们很少有机会相聚,偶有往来时更倾向于讨论与画廊合作或作品销售有关的话题。“当时上海做驻地项目的机构很少。而我们算是国内第一家自筹资金为艺术家做驻地的商业画廊。”庄彬说。


二是为了构建一个真实的艺术交流平台,让更多人走近艺术,甚至成为忠实藏家。庄彬认为,单纯通过展览完成艺术品销售,有时不免空洞,她希望大家能够接触艺术家、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并了解他们工作的真正价值。在她看来,观众只有对作品有深层次的认识和真正的兴趣后,才会产生购买的欲望。


驻地艺术家施金豆openstudio 现场


工作室空间是画廊空间的学术引擎。通过艺术驻地项目将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公共化,让更多人可以参与、观察和交流。画廊在其中做好详实的记录,并在1年之后为艺术家举办展览,为的是延展画廊内容的纵深。


庄彬说:也许我说不清楚艺术的价值是什么,但是我能说清楚艺术家的工作是关于什么的,他们在工作中产生了哪些价值。简而言之,工作室画廊是她理解、看待艺术价值的一种态度


娄能斌在水中央


02

她眼中的“优质画廊”


庄彬曾供职的欧洲顶级画廊有50多年的历史,她表示蓝筹画廊的分量在于它植根于人内心的影响力,而这个影响力需要时间去发酵、沉淀


她认为,好的画廊是能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真正所信仰和想要传播的价值,并持之以恒地坚守下去。她告诉我们,很大程度上这种价值并不来自于金钱:“如果仅仅是为金钱,艺术行业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它不仅回报慢还不稳定”。以她曾供职的画廊为例,初期前卫艺术完全不受市场的认可,更多的是靠着画廊主的热爱和传递价值的愿景在支撑画廊前行。


“在今天的商业模式里,大家首先看到的常常是画廊的规模,而不是作品,也不是看画廊能不能坚持某种艺术理念。要知道当画廊商业化、规模化到一定程度时,它就无法细致地关心到每一位合作艺术家,没有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以及一次次的沟通交流。”因此,在她看来,优质的画廊还应尽可能地照顾到商业格局上的发展速度,不迷失初心;面对艺术,不忘自己的价值追求


红薯个展“镜”



03

回首7年来时路


7年来,工作室画廊从愚园路到兴国路,再到长乐路,辗转多次面积不断扩大,如今的画廊空间300平方米。


庄彬强调画廊空间与内容的匹配性。在刚开始的3年里,画廊选址在老公房的一间公寓里,环境惬意,功能足以满足当时的经营需求。随着艺术家的成长,她希望有更好的空间来展示艺术家的工作和呈现画廊的态度。


工作室画廊兴国路老公房空间


最新的长乐路空间面积和层高充裕,可以呈现多元的作品,正好满足了现阶段画廊的升级计划;身处地下室,也吻合画廊独立的文化态度——“不是那种经典精致的调性,不需要伪装出来的高级”


除了硬件设施升级,过去7年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庄彬对艺术家和画廊的关系也有了新的理解:过去,她认为市场的商业性和艺术家的学术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如今她更清晰地认识到商业市场和艺术家之间的合力关系,因此愈发注重塑造职业艺术家,尽力让本就有学术优势的艺术家,在职业化的过程中真正发挥才华。


工作室画廊长乐路新空间


在博览会的布局上,庄彬非常谨慎,她说:“博览会的选择和规划步骤对我而言很重要。”过去,工作室画廊只参与上海本土举办的重要博览会,包括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BFC艺术季等。


这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希望将画廊在上海本土的影响力做扎实,在上海的博览会中展出,可以将观众引导回画廊,这个“循环”的影响力对于区域的品牌构建非常重要;二是资金上的考量,画廊希望将更多资金留给长远的发展和展览内容。


“……但未来三年,我们有计划参展香港巴塞尔、艺+巴黎和首尔弗里兹,并且已经在积极筹备和联系艺术家。”


2022 西岸艺术博览会工作室画廊展位现场图


回首7年来时路,庄彬很感谢那些关注和陪伴工作室画廊成长的藏家。她表示,最早画廊的客户以行业内人士居多,随着市场逐步发展,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人与工作室画廊相识。庄彬所坚持的工作方向未曾改变:“大众如何看待艺术?艺术作品有没有价值?艺术家的工作到底有没有难度?艺术值得被收藏、诉说、长久保留下去吗?我愿意用我的工作去回应这些问题。”



03

困境与坚守


三年疫情,对高度依赖展览展示和跨区域交流的画廊业来说是不小的冲击。但据庄彬了解,不少年轻画廊却意外地在逆势下茁壮成长起来——其中也包括工作室画廊,空间扩张、团队扩大、展览也比之前更多。她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2023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工作室画廊展位现场图


首先是有更多年轻藏家、新藏家不断参与进来他们的购买力在成长,对当代艺术收藏的理解也日益成熟。庄彬发现,疫情期间不少艺术圈的年轻从业者开始有配置艺术品的想法,他们凭借专业的眼光,在经济能力范围内购入一些艺术作品,以抵御不确定性下的风险。


其次是品牌声誉的发酵。尽管举办展览的阻碍重重,但之前画廊积累的品牌声誉未曾减退。在庄彬看来,画廊必须有自身的特色,以工作室画廊来说,最早的驻地项目中有许多无法销售的作品,但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做,慢慢地,对艺术的热情和单纯的动机便会获得大家的认可,成为画廊获得信赖的基石。


地艺术家施金豆openstudio 现场


最后是宏观艺术市场环境向好。近年,新的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机构不断涌现,还有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正在悄然改变艺术行业和大众对艺术的看法。这些现象无不助力了本土画廊的成长。


面对市场扩张带来的行业竞争问题,庄彬认为,没有“竞争”,画廊行业将会更难。在她眼里,优质画廊之间,互相学习大过于竞争:“比如国内外画廊主,可以在文化认知、办展参展等方面相互学习交流。商业上,大家也可以相互推荐、引流,形成良好的氛围。”


庄彬相信,“有越来越多优质画廊参与到市场中来,市场才会越做越规范。”每个优质的画廊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在自己的工作里深挖下去,找到特色,把握住作品的质量,与优秀的艺术家合作”,才是本土当代艺术“现在进行时”的关键。


江立宁个展“ISO”



*本文图片由工作室画廊提供


出品人:董瑞

编辑:吴双

撰文、采访:Tina Xu

版式设计:宋贝贝

审校:小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