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旗下纸媒实现全盈利,是什么在保驾护航?
屹立于南京河西CBD核心区的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题图)
张少杰/传媒大观察
年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召开年度总结大会,通报2016年集团各单位的营收情况:2016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盈利是主面向,集团旗下各家纸媒都实现了盈利。
听到以上消息,观媒君其实并没感到多么意外,因为这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
2016年7月,新华日报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周跃敏接受传媒大观察独家对话。令观媒君印象深刻的是,周跃敏当时作出判断:集团员工有1/3的人对新媒体很有感觉,类似于原住民,以80后、90后为主;1/3的人经过学习和适应,能逐步甚至很快实现转型;还有1/3的人,年龄偏大,转型难度也较大。
基于这一判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制定了三步走媒体融合战略:取消集团各媒体摄影部,成立集团视觉传媒中心;成立媒体融合创新实验区;打造战略级产品“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在这“三大步”的保驾护航下,集团踏上了盈利的快车道。
就拿该集团打造的新媒体产品“交汇点”来说,新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不但要求重要新闻交汇点要首发,而且亲自下载了交汇点。一个新闻客户端受到几任省委书记的重视和关照,放眼全国也并不多见。此外,“交汇点”重时政报道的优势以及对新闻快速准确的反应,都为集团盈利打下了基础。
当然,在当前报业整体下行的环境下,如果仔细分析一些报业集团的盈利构成,很多集团的盈利是靠非报产业支撑的,与这不同的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不仅盈利是主面向,更难能可贵的是,集团还取得了旗下纸媒都盈利的不易成绩。
2016年7月18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江南时报》全新改版,由都市生活类报纸转型为财经类专业报纸,名称也改为《财经·江南时报》,观媒此前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高层了解到,该报原有部分人员内部调整到“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在新华报业旗下,仅市民生活类报纸就有三张,分别是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和江南时报。江南时报以退为进,率先转型为财经媒体,是在纸媒整体下行时采取错位竞争的主动之举,同时也给自身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能在现实效果上收获真金白银也不难理解。
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VR、AR等新技术扑面而来的时代,有报纸靠内容定位取胜,也就有报纸不失时机地搭上技术的快车。
2016年12月19日,《扬子晚报》上线了AR读报功能,一家报纸在自家版面上运用如此先进的技术,在同行内其实并不多见。毫无疑问,有了AR读报功能的《扬子晚报》与自身之前相比,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体验,也在视觉冲击上满足了读者的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AR读报借助的是载体AR程序、手机和有AR标记的平面媒体,并不需要专门人力进行刊印,所以与其他常规报纸相比,AR读报自然在人力上的花费更低。观媒君认为,同样是报纸,在有技术加入前后,放在市场上受用户的欢迎程度一定是不同的,而这受欢迎程度背后则代表的是实际等量的真金白银和漂亮的营收数字。
当然,说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就不得不提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
2016年9月,中国报刊经营价值排行榜发布,《新华日报》荣获全国省级日报十强称号,在全国同级党报中位居第二。而成绩的背后,是《新华日报》响当当的营收能力在撑腰。据了解,中国报刊经营价值排行榜被誉为我国传媒经营的“风向标”,榜单数据以全国400多家主流报刊的广告刊登额数据、报刊阅读率、市场零售发行数据为分析指标,能够上榜的日报本身就很能证明自身的盈利能力。
“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被大家广为认同的一段话,这句话放在2016年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身上,也是特别的贴切。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所取得的这一成就并非得益于天上掉馅饼,而是真抓实干,主动进行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积极推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融创实践的结果。
而对于其他报业集团来说,无论是主动调整报纸结构的《江南时报》,还是玩起AR技术的《扬子晚报》以及有着雄厚营收实力的《新华日报》,其实都有着不小的借鉴参考。
[观媒推荐]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姜璇 jiangxuan@guanmedia.com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