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徐世平:媒体资本论(精编实录)
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在做演讲(题图)
编者按:5月27日,由观媒(传媒大观察)主办的第三届观媒峰会在上海举行,全国省级党报集团高层、都市报和新闻网站总编辑、新媒体领袖、学界专家、企业家等上百位嘉宾相聚浦江论媒。
会上,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分享了他的媒体资本论。今天,传媒大观察(id:bigmedianews)独家推送徐世平演讲实录,看看东方网如何融入资本市场,实现华丽转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有点意外,今天下午的活动会是这样一个场景。
显然,信息有些不太对称,组委会“交代”,这是一个不能有提纲、不能有PPT的“畅谈”。原来我所设想的场景,是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朱春阳教授相视而坐,谈谈媒体资本的问题,观点和思路跟着朱教授走。所以,我非常放松,有朱教授在,你提问我回答。跑到现场一看,场景变了,让我一个人在上面畅谈,而且题目又很大,叫“媒体资本论”。媒体本来就是很大的话题,资本论更大,马克思毕其一生,才写出一部《资本论》。“媒体+资本”,就更难了。
5月份,中央主管部门出台了新规定,5月22日,又补充出台了一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定的细则,操作性很强。据我所知,应该是6月1日颁布执行。《规定》全文发布后,业界有很多的疑虑,觉得这个规定好像有很多地方不那么清楚,执行的尺度、范围,也不是太明白。中央网信办5月22日出台《细则》,就是告诉大家,新规会怎么执行。《细则》中特别强调了和资本有关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仔细读过《规定》的细则,里面有两个要点特别重要。
第一、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不得设立互联网信息服务机构。仔细一想,这条太厉害了。可以这么说,中国的互联网业界,基本上是由有外资的公司组成的,他们的流量,占据了中国互联网所谓入口端的90%以上。我们经常说,这10多年来,新闻网站发展多么快多么快,这是自己安慰自己的说法。站在用户的角度,他们的主要信息入口端始终是被这些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垄断的。
按照《规定》,它们不能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充其量只能做转载新闻的业务。但问题来了,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这些机构,所谓的二类资质的机构,都在从事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活动,用一个比较准确的说法,“类新闻生产”,在这些公司中相当相当普遍。严格意义上来讲,你是不能做新闻内容生产的,但实际上它们都在从事类新闻内容的生产。包括大家熟悉的腾讯的天天快报、腾讯新闻,说是只能转载,但是这里面有大量的原生类新闻内容。也包括像今日头条、原有的几大门户,通过脱胎换骨改造以后,也在从事类新闻业务,包括访谈、专访、各类短视频及图片的生产等。中国两大图片内容提供商,实际上也签约了大量的媒体摄影记者,上传和发布大量新闻图片。其中有一家,被今日头条收购了。还有大量的新闻类公号,每天发布实时的新闻信息,今后怎么管理?是不是平台有资质,公号也可以搭车?实际上,许多公司和公号,并不是在做二类新闻信息服务,而是在做一类的新闻信息服务。这个规定一出,将来怎么办?
第二,一个很重要的界定:非公资本不得介入新闻机构的采编业务。这句话怎么理解?非公资本,就是非国有资本。澎湃比较有远见,吸收的所有资本都是国有资本。现在问题来了,两家上市的新闻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上市前是全国有的,但是上市后就会有流通股,里面就包含了非公资本,甚至是外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非公资本不得介入新闻业务,他们是整体上市的,视觉中国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好吧,人民网、新华网这两家上市公司,是首当其冲的。非公资本是一点都不行,还是有比例?多少才是可以界定的条条杠杠?
《细则》一出台,我想我们也要研究。东方网也是一家公众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原来我们是100%的国有股,新三板一挂牌,为了推进做市交易,老股转让后引入做市机制,现在形成了流通股概念。我们从原来100%的国有股,变成了95%左右的国有股,还有5%的非国有流通股。过去我们开股东会比较简单,大家很熟悉,一打招呼就办了。现在我们开会,提前15天填表,征求意见。上次来了一个黑龙江的普通投资者,也要参加股东会,我一看,1000股东方网的股票。从股东的角度来说,一视同仁,不能有差异。
东方网国有股占95%左右,还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去年,我们完成了第二次股票增发,我们要发展,要钱,没有钱怎么办?我们在市场融资,稀释了东方网的一部分股票。现在的情况是,直接控股的国有股股东上海市国资委,从50.76%掉到了大约43%,不控股了。再加上一些有关联的国有背景股东,比如人民网也是我们的股东,但是,我们没有“一致行动人”的协议,没有做过。我们要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东方网的新闻业务,如果有明确的解读,就会有如何和公众公司分离的问题。现在《细则》出来了,非公资本和新闻业务,仍不太清楚,今后会不会有进一步的解读?我们也在等。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谈资本?有点难。我感觉,从互联网政策研究的角度来说,管理应该是趋紧。这个趋势,估计会持续。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媒体的资本要不要谈?是不是一个问题?要不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我觉得,有些观点和经历,还是可以大家分享。
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整个传媒行业都过得很滋润,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甚至传统的杂志,不存在“钱”的问题,他们基本都很有钱,财大气粗。我们在一个封闭的竞争环境里面,属于“自娱自乐”的状态,没有外来的挑战者和冲击者,日子非常好过。互联网进来之后,整个的状况变了。今天的论坛,大家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互联网进来后颠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动员模式、国家社会安全定式等等,颠覆一切,这就是互联网干的。媒体这个行业,被颠覆得比较厉害。今天吃午饭的时候和上午的主持人、嘉宾聊天,谈到行业的颠覆有什么标准。有的说应用场景被颠覆30%就算颠覆了,有的说应用场景被颠覆40%、50%甚至60%才算颠覆。一盘算,按照这个角度来算,第一个被颠覆的是零售行业,从30%的角度来讲,零售业的消费场景很早就被颠覆了。
除零售业外,中国很多行业还远远没有被互联网所颠覆。这样的前提下,媒体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媒体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它就是信息消费的应用场景。我们看到,实际上媒体的应用场景几乎是完全被颠覆了,包括今天主持人在主持论坛过程中,五位嘉宾有四位在讨论的间隙看手机,几乎很多人,同时在看蔡奇出任北京市委书记的信息。为什么?因为手机有重要的信息在不断提示用户。整个消费场景被颠覆,每个人和手机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的手机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刷手机实现的。大家想想,现在重要信息的来源,不是手机而是其它的?我是做互联网,这一定是我的信息消费主要来源。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人人如此。这种冲击颠覆了传统媒体固有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传统的广告模式被颠覆了,你原有的广告模式太不经济、不精细化,投了100万,50万不知道去哪里了,还有50万不知道谁在消费,我是老板,我也不干。
今天,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推送的商业模式,流量变现的模式,可以准确知道每一分广告流量的消费方向在哪里,这个很厉害。我们有一些做渠道、做市场运营的年轻团队,真的很厉害,我经常看到他们在算帐,几块钱,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生意,他们也敢做。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准确地掌握投入产出比,怎么保证做下去,然后将钱挣回来。这种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出现后,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可以想想,我们是如何一路走来的。最早,信息都是按所谓的“门户超市架构模式”呈现的,都是受了雅虎的影响。所以说,雅虎开创了一个时代,可惜了,今天已完全败落了,贱卖了。这种模式,将信息分类,他们按照超市的模式把信息分类,分一二三层,有高低、左右的区分,让人们可以方便的找到信息。搜索工具出现后,又改变了,人们对货架的认知大大降低,我们完全不必去超市,同理,即使是放在“超市”最差的位置的商品,一样会吸引目标性很强的消费者。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是检索者,有个性需求,所谓首页的重要性,无所谓了。这也是百度、谷歌这样的公司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可是,好景不再了。这样的模式也过时了,我连找的动作都不需要了,信息会主动推送给你,人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找人,智能的平台,完全知道我需要什么。所以,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这样的模式冲击下,传统模式明显不适应了,大量的运用、结构、流程都被颠覆了。所以,有些媒体挣不到钱甚至发不出工资,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我看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要不了多久,如果你坚守原来的流程不变、结构不变,还按照原来的方式生产报纸,我认为它的商业周期最多5年,也可能是3年,你的生命没有了,纸质的模式、业态,可能会消亡。
因此,所有的媒体现在都很痛苦。最痛苦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没有钱了。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毛病,不太爱谈钱。有钱的时候,钱算什么?没有钱的时候,认为钱有什么好谈的?有钱的时候瞧不上钱,没有钱的时候不让谈钱,觉得谈钱俗气。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为什么他会没有钱?他没有从根本的角度和原因上去找商业模式被颠覆大趋势下的认知。我有的时候会和朋友开玩笑,有些媒体的领导人,我不是说他们目光短浅,我是觉得挺可悲的。为什么?这条船都快沉了,不想着赶紧逃跑,他们还在这条快沉的船上“争权夺利”。聪明的人应该弃船而逃,那才是上上之选,但事实恰恰相反。
没有钱怎么办?钱怎么来?这就涉及到资本的安排。媒体通过过去封闭的环境、原有的体系挣不到钱了,没有钱了,但是媒体要生存、要维持,需要有钱。转型融合,也需要有投入。钱从哪里来?有些路径。
各地追捧的做法是财政补贴,各省市基本都有。现在这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我不反对,但也不认同。没有钱,这就是一条路。这一种模式,也是一种钱的来源。但这个方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我可以给你钱,但你自身有怎样的造血功能?孩子成长需要喂奶,但不可能永远不断奶。没有正常的生长机能,靠奶不可能终其一生。
除了财政外,还有一些路径,比如所谓的银行信贷。这一条,很多人都不敢做,为什么?银行资金有财务成本,还有利率杠杆。有时候,但很多人都不敢借,因为里面有财务成本,有归还周期,有杠杆的代价在里面。最好是既没有杠杆,也没有财务成本,又可以拿到钱,这个办法其实就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才是我们拿到钱,能够用于投入、用于发展的重要渠道。
说实话,我们融入资本市场,也有一个过程。我谈谈我的心路历程,为什么我们会去市场融一次钱还不够又融一次?我们亲身体会到我们没有钱的尴尬。我在政府干了几年,回去后也没管经营的事情。股改后,我当总裁,马上必须面对钱的问题。我跟很多媒体领导一样,也一直不愿意谈钱。俗气。第一年接手,觉得挺牛的公司,怎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流动性出现了问题。没办法,就向银行借了9000万,其中浦发银行6000万,建设银行3000万。这两家银行很帮忙的。你们不知道,银行是最不够意思、最不够朋友的合作伙伴。银行在你有钱的时候借给你钱,和你搞好关系,但当你没有钱的时候,找人家借一点钱都很困难。为什么现实会触发我们走资本市场的动机?银行借钱是一个因素,为了借9000万解决流动性的问题。我回想起来,也真的很自豪。短短6、7年时间,不仅把东方网的市值做到50多亿,净资产做到20多亿,还有10多亿的现金在账上趴着。我也想找政府要钱的,但政府不会支持很多。
做这件事不仅是因为没钱,我们在发展当中也确实遇到重大的问题。东方网的互联网基因,说实话远远不够。从筹建开始,基本团队,都是内容编辑人员主导的一家公司。我当时去的时候,代表《新民晚报》,还有代表《青年报》、《解放日报》的,我们都是从报业来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找的是和我们相关的人。中国人习惯找比自己能力差的,越找能力越差,最后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团队。说是新媒体?不像。不是新媒体?干的又是互联网的业务。突然一夜之间发现,我们的团队能力完全不行,只是把内容放在了网上而已。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在想,要如何改变这个团队的基因。
改变团队的基因从什么地方开始?我们也经过了很复杂的思想斗争。你说要改一个团队、一个流程、一个结构,要把性质改变,很难。我们从哪里着手?我做的第一件事,其实就是东方网的电子商务,做电子商务,卖红酒、手表、电器、衬衫等等。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批评我,说你什么都干过,就差毒品、军火了。他们认为我跨的门类很多,其实我没有跨门类,我做的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就是一种互联网的服务形态。做这件事我才发现我们自己能力的短缺。电子商务刚开张,我们非常开心,做了大量的宣传,而且装好门面做好样子,说我们要做电子商务了。费了很大的劲。一个晚上流量很大,但一个订单都没有。这就是现实。那天我很郁闷,做了这么大的努力,居然没有一个订单。第二天、第三天开会,我们研究,就是缺乏互联网基因和用户概念,不知道用户要什么,怎么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的商品,价格很便宜,为什么没有人买呢?销售的体验不行,页面的结构,繁琐的手续,吓走了一大堆的人。
正因为做电子商务,我们引进了各类人才,从纯内容的网站,打造成各种门类人才聚集的团队。原来做内容的人按级别、体系,我六年你五年,我工资比你高很正常。市场化的人才引进后,马上就出现了问题,技术的、市场的、营销的、财务的,都是各类专业人才,你用什么标准、什么体系衡量专业的团队?突然你觉得你的薪酬体系完全不符合市场化的基本要求。那时候再进一步,你会发现我们的决策体系都有问题。我们没有能力培养和养育这个团队,也就是说我缺钱了。
缺钱怎么办?我们也想过,政府给点钱、给点资源。后来我们想明白了,资本市场有的是钱。现在有人认为,新闻网站的内容不值钱,你能卖得动吗?事实上完全卖得动。东方网这样的公司,拿出相应的股份卖给市场,市场很踊跃。东方网两次融资,第一次融资是5.3亿左右,第二次融资在去年年底,4.9亿。市场资本进来后,最重大的改变是倒逼你原有的各种机制,薪酬机制、决策机制、运行机制,资本的倒逼,对你的业绩和影响力、任务指标,会提出详尽的要求。这样,资本和内容、技术、市场,有效的串成了一体。我就在想,从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拿到钱,还可以拿到倒逼我们改革的动力。
今天的时间有限,不能讲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我总的想法,我们可以面向广阔的资本市场,来找到我们能扎根的土壤,最终形成我们的能力。只有这样的能力,才是持续的、长久的。我也向大家报告,东方网不仅在公司集团层面做了类似的安排,东方网公司现在在新三板已经挂牌。我们也是新闻网站里面,第一家做市交易的新闻网站。5月31号会公布新一年度的创新层名单,东方网已在公示名单中。今年新三板可能会有一些政策的红利,这对东方网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所以,我觉得在我们在公司层面、资本层面都会努力做好。
东方网除了总公司外,还做了一堆资本运作的项目,只是没有宣传,有些也不便宣传。东方头条这个项目,现在已经进入辅导期,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早日申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从券商的评估来说,这个公司的业绩、效果都很好,是一家非常优秀、进步神速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已经进入了关键期,国泰君安为我们做主承销商。我经常和我们子公司的老总讲,你们的脑子一定要想清楚,缺钱不要找“爹妈”要,你也不要回家要,兄弟姐妹好朋友也不行。你们也不要去找公司集团要,找总公司要钱,这也是最没出息的。我们鼓励二级公司向资本市场要钱,在资本市场找到自己融资的方向,通过资本市场的融入,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实现我们整个业务链的有序整合和发展。
我看到朱教授在看手表了。估计超时了。打住。今后有机会,我可以和大家做更多的交流。总之,媒体融合转型,都离不开钱。我们不要怕谈钱。谢谢大家!
[观媒推荐]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 陈浩洲 haozhou@guanmedia.com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