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澎湃新闻李嵘:媒体发展要着眼整体着眼未来而不是斤斤计较投入产出

李嵘 传媒大观察 2018-08-16

编者按:媒界大咖,山城“论剑”。6月29日,以“新时代,主流再出发”为主题的第四届观媒峰会在重庆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由观媒、观媒研究院主办,华龙网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为峰会提供学术指导支持。


在“短视频风口与媒体合作机会”环节,360公司副总裁、北京时间联席总裁陈朝华,澎湃视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雄,围绕“时政短视频的新表达”进行圆桌对话,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主持对话。以下是观媒君整理的李嵘发言全文:



澎湃视频是我们2016年上线的一个频道,当时国内短视频正是风口,正好也是适合移动端传播的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它本质上还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精彩程度相同的话,视频表现肯定要优于图片,图片要优于文字。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同等精彩程度下。如果拿不到好的视频资料,或者这段新闻故事又没有监控,那还是得用文字来还原新闻故事。但是,如果能拿到现场的图像视频,用视频来表达的话,这还是第一位的。特别是现在无论是手机阅读还是收取信息,人们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新闻短视频正好符合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所以也是新闻表达很好的方式。

    

澎湃新闻从纸媒转型为主打移动端的互联网新型媒体,我们从业人员也有这个意识,不光是文字能力的保持,对采编团队的拍摄、剪辑视频能力也进行了培养。所以,我们的短视频生产能力在一年时间内获得了很大提高。我们也与外部平台有很多合作,比如在今日头条上有一个统计,我们视频的播放量与产量在他们排行榜中好像仅次于央视新闻。

    

当然,从数量上来说这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质量,拥有好内容的高质量短视频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地位,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努力。新闻还是需要靠从业人员,特别是我们专业人员需要去发掘,因为新闻表达是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的,但是新闻发觉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只有找到大家都欢迎的或者题材方面能够形成自己独特优势的,才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自己的地位。


我觉得我们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北京时间做了很多很好的视频,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如果一定要PK,我不知道标准是什么,就拿体育来说,十年前有一个例子,当时找了100米和200米的冠军,让他们PK150米,这后来变成了很搞笑的事情。我觉得还是大家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或者说相对擅长的领域,各自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除非是拿很小的一个主题,让不同的团队都拍同一个主题,然后拿作品进行评比,但是这也还是得设一个标准。


互联网的容量还是很大的,个人有个人的口味,用不同标准最后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觉得这是完全没有办法用数字成绩来评判的。特别是对时政类新闻领域短视频来说,如果我们共同把蛋糕做大,我想,不仅可以容纳现在的这些创业团队,可能还会有新的团队加入这个战场,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是不怕竞争的,因为只有在竞争中才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还是要跟着技术走,因为技术进步引领着行业发展,当受众现在还是以手机作为接收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时,不管是视频表达还是图文形式,都是在遵循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匹配,如果未来的技术,包括AI、VR技术发展,进入了普及化的程度,我想,我们短视频在形式上或者其他技术上进行配合的话,也会有一个跟着技术脚步进行进步,所以我们对技术发展还是比较敏感的,我们虽然做不到引领技术,但还是希望能跟随技术进步的脚步。


新闻短视频与网红直播、抖音等短视频相比不是最强的。就像前面所说的,新闻短视频制作难度是很大的,首先是新闻,如果是新闻的话,而又恰好在现场或者又拿到了监控资料,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文字还原整个新闻故事可能更加容易,要用视频来表达的话,影像很多时候是一晃而过,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办法还原的,要还原还需要能力很强的记者才能做到。但是从表达上来看,视频又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包括以前一些同仁他们出去创业,像梨视频团队很多都是我们以前的同事,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在中国特殊国情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下,要去做好的新闻短视频可能更不容易。当然,我不是说导向要求不好,导向要求是对的,我们新闻从业包括从纸媒到广播电视在国外三百年在国内至少几十年的历史,各种各样新闻伦理要求,包括新闻专业统一要求,对我们新媒体从业人员来说,不管是短视频还是文字报道,道德标准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伦理标准都还是存在的,所以导向要求也是对的。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要做出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东西,本身各种技术,包括对能力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所以我觉得难度是很大的。也正因为难度大,才带来了挑战,也就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如果短视频从整体上给我们带来流量提升或者点击量增长,从这方面我们还是愿意在短视频上去投资的。我们对采编这块包括其他部门的人力一直是在控制,但我们视觉部门的人员规模一直在扩大。从整体上来说,因为时政新闻这块,政府也会有一定的支持。所以,从整体的营收上说,因为新媒体还在增长,我们没有特别强调短视频是不是投入大而产出不够,跟不上投入增长。从整体上我们是把它做成一个产品,从提升表达方式的丰富度来看待的,或者从采编能力提高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投入上面不是太计较它的产出是不是能跟得上我们的投入。当然,媒体发展还是要从大环境上去考虑这个问题,还是要着眼于整体着眼于未来,而不是斤斤计较投入产出。


所谓的传媒是无冕之王,实际上当时主要是指传媒渠道上的优势,因为传播渠道主要是被传媒所单一掌握或者垄断的,所以有了传媒是无冕之王或者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但是现在时代变了,现在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媒现在还是很重要的渠道,传媒地位可能不如过去,但是还是非常重要的。从高的标准上来说,我们不应该去迎合,而应该去引导。但是,大家生活的社会也并不是真空的,有时候难免也做一些迎合,因为迎合比较容易,所以很多记者就习惯于迎合,迎合也会带来一点好处。而引领是有难度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就不愿意去做,或者不一定做得好。


传媒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应该去做一些引导,至少表明我们在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因为很多的报道选择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实际是体现媒体的价值观或者态度。很多时候说“这个观点是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实际上我是不认可的,毕竟是你报道出去的,你为什么要报道呢,我认为这至少还是代表或部分代表媒体的立场。总的来说,我觉得媒体还是要坚持自己品味和价值观追求,至于能不能做到引领社会,还是要看各自的能力,但是我觉得应该追求这样的目标。


媒体的发展还是深耕于社会的,重庆有3000多万人口,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地方,必然要求媒体符合她的发展气质。所以我觉得,重庆的媒体在这一轮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中还是跟随了全国主流的脚步,包括在移动端的产品创新与网络时代同步上面。但是互联网同时又有去地域化的特点,我觉得重庆的媒体既要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要跨出重庆去看整个世界,至少在西部地区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我们对重庆媒体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接下来希望与重庆的媒体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机会。


更多阅读:

移动互联时代 看看华龙网总编辑的16字办网心经


华龙网执行总编周秋含:盲目突围只会沦为炮灰


    红网新媒体集团董事长舒斌: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搬家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媒体融合已进入云媒时代


北京时间联席总裁陈朝华:短视频让时政报道更“柔软”



吴晨光又出了一本《自媒体之道》

法国队夺冠华帝营销赚了

短视频让时政报道更“柔软”

媒体融合已进入云媒时代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搬家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