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广电王晓雄:时政短视频也要有接地气的表达
编者按:媒界大咖,山城“论剑”。6月29日,以“新时代,主流再出发”为主题的第四届观媒峰会在重庆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由观媒、观媒研究院主办,华龙网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为峰会提供学术指导支持。
在“短视频风口与媒体合作机会”环节,360公司副总裁、北京时间联席总裁陈朝华,澎湃视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雄,围绕“时政短视频的新表达”进行圆桌对话,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主持对话。以下是观媒君整理的王晓雄发言全文:
时政类短视频还是我们的短腿,我们要向北京时间、澎湃新闻学习。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其实我们的短视频更多的是走贴地飞行或者接地气的路线。前两年特色小镇比较火,我们跟当地政府有同样的感觉,现在不是从某某镇位于什么地方、产业是什么样的这种传统套路进行宣传了,而是通过一人一事,人、事、情、理来表达地方的宣传,后来我们衍生开了一个特色小镇的宣传,宣传部掏钱让我们报道老少边穷的故事,后来我们也确实抓到了不少的好故事。这件事情政治上正确,对我们来说是营收上变现,在老百姓中的传播效果也很好。
在十九大前,我们常委部长给我一个任务,让我们做《姑苏秀郎》。我们在十九大结束前一天推出来后瞬间刷屏。我们分管部长还和我说,“小雄,你这个片子很好,但是时间点选择不对,这是个小缺憾。”后来真正好的内容出来了,讲的是新一代80后、90后对传统技艺的理解,以及是如何践行的。整个片子出来刷屏后给我们很多信心,时政主题或者重大政治主题也有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我们没有北京时间、澎湃新闻这样高大上,但是我们在接地气方面还是能做到的。
和“二更”合作相当于引进了一股清流,原来大家做传统媒体一直认为案件、突发事件是最吸引眼球的。其实,正能量的内容通过专业水准制作,符合现在移动端碎片时间传播规律,当我们做到极致后,还是能够做出走心、暖心的片子的,也同样能够实现巨量的传播。
我觉得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可能,我跨过了报纸和广电边界来参加会议。如果按照PK来说,可能澎湃新闻和北京时间对我们是“秒杀”,但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觉得不应该是单纯的竞争思维,我更欣赏的是分享、合作,看看某种程度上是否可以达成共赢。因为苏州市场是我在深耕,护城河也要做好,在这一亩三分地肯定要做到最强,但是我也有一点小梦想,是否能突破边界进行跨界合作,垂直细分领域有很多的可能,所以我更希望的是,我们也要秉持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实现合作共赢。
刚刚说和网红PK,我换一个商业逻辑说这件事,北京时间做得好,我相信政治效应不是一条片子多少钱可以衡量的。换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牌照是政府发的,他们要求我们做一点东西怎么了?这是高端的VIP中的钻石级别的VIP。现在时政短视频是皇冠上的钻石,这个东西一旦做好,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回报。
我回忆起我们苏州台的发展经历,市委市政府我们是真心实意用心去服务的,所以往往能产生惊喜。它让你做什么,你做到80%、90%已经不得了了,因为你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顶多就是放心。如果要做到满意的话,一定要通过我的专业超出他的预期。他们满意了之后,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好谈。我们拿到了一块地,五年之后值多少钱大家可以算一算。我觉得政策就是算,如果我们这样客户服务好了,我觉得台长应该受到大的奖励。我觉得这是媒体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所必须要做的,而且从政治经济学上来看也是大有可为的。
我们自己做东西比较习惯接地气讲故事,比如我们做的精准扶贫这样大的主题,我们选择的故事是西藏贫困孩子到苏州的一个高端私教直升飞机基地学习驾驶技术,本来一张执照的学费要100万,但他们免费培训这些贫困孩子。我们拍的纪录片,后来传统的电视报道得奖后,我们又把它做成了短视频,短视频也得奖了。最近几大央媒都在找我们,这个片子叫《雪域雄鹰》,时长就三五分钟,其实本身故事很简单,谁都看得懂也很励志,如果对时政短视频看法不那么狭隘的话,也可以归到这里面去。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主力军都是蓬勃向上的青年,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既能够带来流量,又能够符合党和政府的需要,这可能是我们从业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更多阅读:
澎湃新闻李嵘:媒体发展要着眼整体着眼未来而不是斤斤计较投入产出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