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处的城市:人行道的艺术 | UC海外观察

丁鹏 城市中国杂志 2020-09-12

全球视野,中国目光。

本期观察员邀你一起,低头看路。



本期观察员:

丁鹏,哥本哈根大学景观建筑系硕士研究生。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人行道是其中细微却值得深究的部分。


哥本哈根的城市步行道通过不同的选材、颜色、尺度组合,塑造出城市空间的不同氛围。




左上:典型的哥本哈根人行道。右上:街边广场前的人行道铺地变化。

下:公园入口的步行道铺地变化。


和城市设计的其他要素一样,城市公共空间步行道也应遵循空间设计的美学。由于其具有的公共属性,城市公共空间步行道除了具备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如要承载活动人流的重量,耐磨等,也承担着塑造空间氛围的职能。


生活中,人们有可能仅仅对一条步行道远远一瞥,就立刻决定是否要绕道。有时,可能是步道上的铺地颜色的使用不妥,让整个空间显得太压抑;有时是铺地的尺度和铺地方式不合适,简直让人犯“密集恐惧症”等等。因此,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之外,公共空间步行道对设计师塑造空间氛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实景照片的对比,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如何通过改善步行道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左:上海。拍摄:袁菁。

右:哥本哈根,雨后。


这两张图片分别为上海与哥本哈根两地典型城市公共空间人行道的铺地情况。


右图特别选择了雨后的场景模式,是为了塑造与左图相似的氛围:环境有些潮湿;缝隙中有些许青苔;落叶碎屑;拍摄角度为行人的俯视;拍摄时的天气都是雨后的阴天。


材料

不论是从尺寸还是样式上,右图材料组合都更多样,铺砌方式也富于变化,材料的材质肌理也有表达。组合和铺砌的方式减少了单调的视觉感受,铺砌的方向感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赋予了人行道更多的细节。


材料的颜色感官方面,右图的铺地砌块的实际颜色比左图更浅。下图是右图的晴天状态,能明显看出其与左图的颜色差别。

哥本哈根,晴天。


先不提浅色能减少空间的压抑感,从人的感官层面的清洁度上来讲,上图给行人的感觉更优。


另一个细节是青苔颜色,上文右图比左图中的青苔更鲜嫩,此处并无比较之意,而是想说明为什么会更鲜嫩:定期用液化气罐产生的明火去维护铺地缝隙。


铺地日常维护。


行人使用感受

相信如果行人脚踩高跟,上文右图一定是更好的选择。其实残障人士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对于盲人来说,上文右图中部具有粗燥质感的线性石块铺地实际上还有导引的作用。


材料成本和资源消耗

下图是上海典型的商业中心前的步行道的铺地。

上海。拍摄:解释。


不论是否抛光,这样的花岗岩铺地尺寸可以随意切割,颜色多样,材质肌理丰富,防滑耐磨,各方面都表现优异,但是其价格高昂以及不可再生,一般仅使用在商业中心附近


石材本身对于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容易收缩鼓胀而导致破裂,所以需要增加单片厚度,或者后期人工加筋处理,无形中增加了造价。再加上低效的良品生产率,造成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由于自重比较大,对施工要求高,再加上其透水性能差,不利于地表雨水的向下渗透,故不建议在公共空间尤其是市政基础建设时大面积铺开。


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公共空间步行道占据城市地表面积不小。在城市洪涝灾害严峻的大背景下,在满足基本使用的前提下,增大步行道铺地砌块间的缝隙透水率,将对海绵城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左:自行车停车位的透水铺地。右:邻里内庭院的有别于街道的铺地。


以上是观察员“低头走路”时的所思所想,以期激发城市设计师的思考。设计在最细微处,时刻考虑使用者的感受。而只有综合设计、人文、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努力,塑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氛围,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微信统筹:李娟

组稿:解释

编辑:屠菡



UC海外观察

别处的城市城市需要怎样的公共空间 

故乡原风景更新的姿势 绿色血液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城市中国》iPad App




《城市中国》

城市智慧

与中国俱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UC_urbanchina 

豆瓣 |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微博 | @城市中国

官网 | www.urbanchina.com.cn/

电话 | 021-65982080(8027)

邮箱 | 00urbanchina@vip.163.com


点击底部菜单栏,阅读历史文章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购买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