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新西兰的总理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
离大选还有不到2个月,选举年的气氛逐渐浓烈起来,谈论谁能在选后执掌蜂巢的人也越来越多!Bill English?Andrew Little?是否还有第三个人选?谁能够成为新一任新西兰总理,带领我们迎来下一个三年呢?
和大家熟悉的美国总统选举不同,新西兰选民并不直接选总理,而是选出一个能够代表所有民众议政的国会。能够在国会占据多数,并能成功组阁的政党,就可以推举一个人选担任政府首脑,也就是总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人选都是该党的党魁。这种被称为“威斯敏斯特体系议会民主制”的制度,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爱尔兰等英联邦国家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具体到如何选举国会议员每个国家又都采取不同的选制。在新西兰,从1996年大选开始采取的是MMP选举制度(Mixed-membe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混合比例代表制)。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选制,对新西兰政治不太熟悉的新移民们需要先来补补课!
一张选票,两个选择
如果单纯从选民的角度来看,我们只需要知道在选举日当天要作出两个选择:
1 选择代表你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也就是选区票;
2 选择在国会中支持的政党,也就是政党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选民们在做这两个选择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支持同一个政党。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在选区票中选择国家党候选人,而在投政党票时支持工党,反之亦然。
以上两个选择的结果将决定:
1 你所在选区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将成为这一选区的国会议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区议员;
2 各政党在全国范围内的支持率(体现在得票率上)将转化为该政党在国会中的席次。
举例来说,目前新西兰国会共有120席,如果一个政党得到的政党支持率是40%,那这一政党在国会中就可以得到120乘以40%,即48席。当然,实际情况往往不会那么简单。
并不是所有政党的支持率都能转化成为国会席次,一个政党要进入国会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1 在至少一个选区获胜;
2 政党得票率超过5%。
在极端情况下,一个得票率4.99%的政党如果没有赢得任何一个选区,那这个政党得到的4.99%选票就成为废票,完全没有作用。而这4.99%选票对应的国会议席就被其他各党瓜分。在实行MMP选制后,总有一些小党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大党最终瓜分的议席总比支持率相对应的要稍微多一些。
那么,一个政党候选人在选区中胜出的席次,和根据政党支持率分配的席次,又有什么关联呢?为什么2014大选后的新西兰国会有121个席次,比规定的120席多一席呢?
目前新西兰一共有71个选区,其中包括64个普通选区和7个毛利选区。在各个选区中胜出的国会议员被称为选区议员,他们是一定能进入国会的。120席-71席,剩下的49席的分配,就要根据各个政党的支持率。
还是以上述得票率40%的政党为例,假设该政党赢下了30个选区,就有了30个选区议员;而40%的得票率可以转化为48席(简单情况下),那么该政党除了30个选区议员外,还可以推举18个人进入国会,这些人选一般是根据该党的党内排名选出的,我们称之为排名议员。我们熟悉的华人国会议员杨健和霍建强都是排名议员,除了当年在Botany选区胜出的黄徐毓芳外,大部分华人国会议员都属于这一类的排名议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121席,甚至122席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一些小党在赢得选区时,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政党支持率。比如说毛利党,2014年大选拿下了2个毛利选区,拥有2位选区议员,但是该党支持率却只有1.32%,转化为国会席次只有1.5席;行动党拿下一个选区,但支持率只有0.69%,连一个席次都转化不了。但是,从选区胜出的候选人是必须进入国会的,这样就会出现Overhangseat(超额席次)的情况,使得最终国会席次多于120席。
MMP选制的特点
MMP选制自1996年实施以来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以至于2011年大选中捆绑了一个MMP公投,由选民们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实施MMP选制。结果57.77%选择保留,42.23%选择改变,最终MMP派占了上风。
那么,和其他几个选制,尤其是最主流的FPP(First Past Pole),也就是简单多数票当选制相比,MMP有什么特点呢?
MMP最大的特点,是很难有一个政党能够赢得超过50%政党票单独执政。新西兰自1996年采取MMP选制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做到这一点,即便受欢迎如John Key者,带领国家党的最高得票率也只有47.31%!事实上,一个政党能得到47%选民的支持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在当今社会,和平年代,比这更高的政党支持率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而在实行FPP选制的国家,由于国会所有席次都是通过选区直接选出的,大党通过影响力、政治资源、动员力等方面的优势,拿下大部分选区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全国支持率即便远不如47%的政党,完全可以通过微弱优势拿下大部分选区而获得60%,甚至更多的国会席次,实现单独执政!
MMP选制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大大增加了小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单独执政不太可能,大党就需要和小党组成联合政府,这就给了这些小党极大的话语权。比如说,今年大选大部分人认为优先党将成为造王者,Winston Peters将成为关键性人物,优先党就是那个关键的小党!事实上,给小党更大的影响力,避免两个大党轮流坐庄,小党被彻底边缘化,正是新西兰当初从FPP转为MMP选制的主要原因!
然而,小党重要性的增加,在让这个社会的声音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极端噪音的出现。由于只要拿下5%选票就能进入国会,一些小党为了最大可能聚拢5%的选民支持,放弃或回避主流观点,转而选择激进和极端化。只要全国有5%选民认同这些观点,该政党就能进入国会,拥有和其支持率不相称的影响力。这样的例子在新西兰不胜枚举,也造成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小党纷至沓来!包括一些不以族裔为名,但以族裔为实的政党,希望吸引5%选民支持走捷径进入国会。
当然,在这些小党中,将MMP制度玩的最纯熟的还是优先党。这么多年来优先党利用“移民牌”、“新西兰优先”、“银发族”这样的概念牢牢把握住了5%这个数字。当然今年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5%逐渐扩大为10%,甚至更多。这很能体现目前新西兰存在的社会问题!
MMP选制的另一个最大得益者是绿党。众所周知绿党在新西兰的支持率很高,最近一次民调有12.5%的支持率。但是在最近几次大选中,绿党都没有在任何一个选区获胜。如果不是因为MMP,绿党将不会有任何席次。然而,在MMP选制下绿党2008、2011、2014大选后的国会席次分别是9席、14席和14席,逐渐成为新西兰政坛非常重要的力量!
没有一个选举制度是完美的。在新西兰这样一个传统的“理想主义左派国家”中实施更照顾大多数人声音的MMP选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新西兰MMP制度是否需要进行一些微调?比如说减少一些排名议席,增加一些选区议员,从而将小党过大的影响力降低一些,避免出现“小党绑架大党”的现象,都是非常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
近期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