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声音 | 寻找一条终身学习的道

爱思青年 2020-02-26

石敏WorkFace 成都发起人,13年媒体12年创业后,在2013年,她发起 WorkFace 成都,至今在成都已经举办了169期主题例会,内容涉及超过15个行业细分领域,聚集了超过2万的创业者和学习者。


她说:“寻找一条终身学习的道。”

2018年3月23日,“爱思青年说·生活即教育”主题分享会在IFS言几又温情呈现。石敏、布彦隆之、陈静萍、肥鱼、汤小元、寇敏、张怡然8位嘉宾以“生活即教育”为主题,与140多位观众一起验证生活即教育,并产出“城是大学”的美好创想。



认知比知识重要


 “行在自己的道上”是一句有力量的话,我们学习、受教育等等,最终目的都是为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找到这条路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有些人一辈子都找不到,有些人却很容易就找到了。


找到这条道,我觉得要从认知自我开始,认知比知识重要,正如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在我看来大体是用的部分,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即使是系列性的知识也大部分如此。



而认知实际上是更关乎世界观层面的问题,我理解认知的重点实际上是对于万事万物的内在关系的认识。


对这个世界是否建立系统性的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深度,更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选择。比如,如果一个年轻人有系统观,对时间、历史有比较深刻的认知,他可能会重新看待自己当下面临的困难。


13年媒体后,我选择创业可能就是因为认知吧!我意识到活在当下,意识到无常后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位,我愿意去做生命价值的探索。


所以我走上相对具有挑战的未知道路,走在这条道路上,每天都在自我探索。虽然创业很辛苦,但内心确是充盈着成长的喜悦,那时我就觉得这是自己的道。



在社群遇见活的教科书


后来我又从创业转到了社群运营,成为了成都workface的发起人,选择workface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WorkFace创始人laopan,他说的一句话深深打动我,


这句话激发了我新一轮探索的欲望和激情。他说他要“活出人生的反向指标”,这句话里面充满了反思和刷新自己的巨大勇气。



社群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商业思维的实践,它重点探索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完全是自下而上的,甚至没有具体的目标。


这个思想是反传统商业的,对于自己来说,有极大的意义,说颠覆也不为过。特别是这些年在进行社群组织和运用的过程中,我彻底放弃了传统的商业思维,去全身心开放接纳感知真实的人性,从社群的实践中,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我经常说一句话,只有放下自己,你才有可能看到其他人。


从2013年到现在,社群的运营,让我感觉每天都是新的,我把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变成一种认知的探索,乐此不疲。


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组织一场活动,应者寥寥,你会把它定义为失败,而我会把它看成是一场学习。


当我面临这样的局面的时候,我只会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得更好,而不会把自己限制在失败的定义和消极情绪中,社群的每个人每件事就像一本活着的教科书,不断给我们启发和滋润,让我们不断成长。


而且在社群里我们倡导脱离工作、脱离组织自由交谈,这时你会发现这些人非常的有意思,有趣、有故事,所以我倡导年轻人学会读人,从读人开始看见很多有意思的人,发现这个世界层次的丰富度。


因为每个人就有可能是一本活的教科书,给我们新的启发,新的滋润。

 


还可查看更多

Imagine City | 如何掌握所有与未来相符的能力?

我想在大武汉造一些小事情

当学校把“王者荣耀”变成课程后

我们终将在这座城市遇见所爱 | 回顾

冶青在常德,建了一座真实的“桃花源”

2017年看似平淡,却是爱思青年机构转型至关重要的一年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