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产阶级,看收入还是看职业?

2016-11-26 南京大学出版社

让知识成就魅力,走进青年新通识时代




11月26日,绵绵细雨的苏州城,南京大学出版社携手诚品书店,参与诚品青年大讲堂系列活动,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老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郑欣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白领》与中产阶级:美国与中国的比较”的主题讲座。


@海峡两岸大学出版社齐聚一堂



从文学到科学,数百本主题通识读本

展现两岸大学出版社知识专业与多元创新的精品出版风貌




文学、音乐与时尚,多本南大社精品图书


周老师首先谈到,社会学人的敏感,首先体现在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上。


现在所说的“中产阶级”即英文中的middle class,其实既可以翻译成“中产阶级”,也可以翻译成“中间阶级”或“中等阶级”、“中等收入阶级”。


接着周晓虹老师简单介绍了美国中产阶级兴起与该阶层变化的历史,并讲述了他个人在印度孟买研究考察时的趣事。



社会中间层,向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和谐、安定、理性、进步的稳定器。中产阶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为“政治冷漠”。


他们面临这样一种情境:许多人摆脱了流行信仰的束缚,却没有获得新的信仰,因而对任何政治问题既无所适从也漠不关心。他们是政治的局外人。


他们既不是激进派,也不是自由派;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反动派;他们是逍遥派,是置之度外的人。

 


此外,周老师还坦言,所有焦虑出现在有可能但可能并不充分的时候。


而最近的一些现象,无论经济的困难,抑或理想的压抑,似乎都让这个社会广大的中间层,对现状焦虑,对未来困惑。周老师询问现场读者,“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的请举手。”回应的读者寥寥无几。


周老师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不应用月收入这一单一标准来定义中产阶级,仅仅从财富来说,中国大多数人已是“中产”。如果我们这个国家未来要有前途,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是潜在的中产阶级。如果他们在未来没有成为中产阶级,那我们的发展道路就是有问题的。



现场读者积极与周老师互动,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意犹未尽


     



著者:C.莱特·米尔斯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定价:68.00元

点击“原文链接” 一键购买




编辑:Jss 七

你可能还会喜欢:

通过接近海德格尔的生活,我们离哲学又近了一步

今天的美国公民基本上是由白痴组成的?

莫砺峰教授是南大第一“网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