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拿什么赢得与脑卒中的赛跑?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76岁的杨奶奶入院3小时前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左侧手脚无法动弹,到院急诊已经叫不醒。通过影像诊断,判断杨奶奶为缺血性卒中,并且伴有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因为在发病3小时的时间窗,因此医生立刻为杨奶奶做了静脉溶栓治疗,术后杨奶奶复查CTA,血管显示清晰,神志清楚。很幸运,这一次医生赢得了这场与脑卒中的生死时速。
1
脑卒中:我国疾病所致寿命损失年的第一位病因
杨奶奶及时就医给医生争取到了宝贵时间,但也有无数卒中病人因救治不及丧命!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的数据显示,中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 ,位居全球首位。《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中也能看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全年死亡数约194万。中国40~74岁居民首次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 。
根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8年的2.32%,由此推算我国40岁及以上卒中现患人数达1318万。各类型卒中病例分布比例显示缺血性卒中占74%。
此外,我国2018年农村居民卒中死亡率为160/10万,城市居民卒中死亡率为129/10万。2010-2018年间,城市居民卒中粗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而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并持续高于城市居民同期水平。
除死亡威胁,脑卒中还会对患病家庭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2017年我国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9607元和18525元,相比2007年分别增长60%和118%。
2
我国如何防治脑卒中?
脑卒中的危害如此巨大,国家是如何对其防治的?2019年年底,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王陇德院士在2019年脑卒中防治工程总结会上提到,目前我国在防治脑卒中方面取得了不小进步,一是建立了覆盖全国100%的省、80%的地市(2020年底达到60%的县)的防治网络。第二是对40岁以上900万人群的危险因素的筛查与干预。三是建立起卒中绿色通道,还建立了有100座城市、1200多家医院参与的卒中急救地图。第四是急性期的治疗技术的开展。不过我国脑卒中诊察仍然存在一些难点。
1、需要快速做出诊断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指南倡导从急诊就诊到开始溶栓应争取在60分钟内完成,这意味着影像科需要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完成全部的影像扫描及影像评估。只有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才能为卒中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2、医生水平要求较高
卒中患者的CT检查十分复杂,如多模态CT检查,病人到达影像科,首先需要进行CT平扫判断是否有出血,是否有早期梗死征象;对于超过3小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CTA扫描评估责任血管及侧枝循环;当时间窗超过6小时,需要进行CTP检查评估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同时,不同的发病时间窗及不同的影像结果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复杂的检查和判断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对临床医生的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
3、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城乡特征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这种差距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拉大。这样的趋势给医疗资源本就不足的基层农村的卒中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尤其是CTP评估,需要具备一定的脑血管病诊断基础,评估不同灌注参数变化蕴含的临床意义,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对治疗方式的判断,对预后的提示。而大多数医院常规灌注检查较少,在急诊状态下更容易出现结果的误判。即便在大医院也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才能胜任。
4、精准量化评估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对卒中量化评估标准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隐忧。目前大多数后处理软件并不具备快速准确量化的功能,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不匹配比值的评估都是定性的大致评估,不同的医生评估结果存在较大差距,既不利于患者的准确评估,又不利于后续回顾性的总结,这是临床价值的损失,也是科研价值的损失。
5、基层预防工作开展受阻
脑卒中的预防相对比较困难,临床多采取干预措施,以控制危险因子为主,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户外活动,调整饮食结构等。但医生仍然建议40岁以上居民定期做卒中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风险。而在我国农村,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各项成本上,脑卒中筛查都很难大面积展开。
3
面对现状,我国卒中防治工作的突破口何在?
面对现状,我国应该如何破局?美国为了缩短卒中患者就诊时间,花费近10年防治体系,短时间难以复制,而围绕着医疗分布不均、影像诊断时效性差,准确性和判读一致性不高几个痛点,AI医疗给了我们新的选项。
在影像诊断的时效性方面,AI辅助影像诊断能够对脑出血的血肿病灶进行自动检出,检出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影像学测量,以“像素级”的精度对病灶进行精准测量,检出病灶的同时对病灶进行性质分类,同时对相关伴随征象进行检出,并生成结构化报告。基于临床应用场景,设定针对于不同出血类型的随访功能,给予临床相应的提示,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而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CT扫描方面,AI诊断系统给出预测的病灶位置,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基于CTP中的CBV、CBF、TTP、MTT、Tmax序列以及MRI序列中PWI序列、SWI序列可以对缺血半暗带进行精准测量,实现缺血半暗带与核心梗死去量化分析,从而指导临床进行下一步治疗。基于MRI头颅平扫DWI序列的ASPECT评分,可以第一时间给出相应的评分,方便临床医生快速评估患者预后。
在出血和梗死的病因方面,基于CTA的脑血管检测可以对于狭窄的血管以及动脉瘤进行检出,大幅缩短了医生的阅片时间并降低了漏诊的概率。而在颅内肿瘤方面,基于多模态融合与知识图谱体系可以对颅内肿瘤进行细致化的影像学分析,最终给出最接近病例层级的诊断结果。
AI可以单独重建清晰的前循环和后循环系统
准确性及量化评估标准方面,2019年,NMPA汇集高校、科研机构、生产经营企业等各个领域,组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组,对人工智能的数据集、评价术语等标准予以确立,为AI辅助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确立门槛,增加可靠度。
对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AI系统辅助本就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卫健委等部委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承认“互联网医院”的合法性;支持处方外流;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而且在AI+医疗的众多应用中,AI医学影像本就是我国目前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应用结合最成熟的领域。因此人工智能弥补了我国医疗资源不均、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提升了医疗诊断的效率。
对于卒中预防,AI的加入能够大大降低筛查工作中的人力成本,并能够通过提高后处理速度的方式加快筛查进度,相信未来随着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普及,一定可以改变医疗保健体系,使其具有前瞻性而非反应性。
右侧大脑动脉闭塞病例,左侧为VR体渲染图,右侧为缺血半暗带/核心梗死区CTP量化评估,均为AI完成
4
更加丰富的软硬件结合
AI辅助诊断能够提高卒中诊断的时效性、准确性等数据,同时也对CT设备的图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CTA检查,通常需要64层以上的高端CT提供图像,过去少有国产CT品牌能够做到,只能依靠进口品牌。
随着近年国产CT厂家技术不断突破,国产CT开始向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宽的探测器排数,和更低的辐射计量大幅度迈进,不久前东软医疗甚至还发布了一款512层超高端CT,在缩短了与进口品牌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让AI辅助系统能够更加广泛的得到应用。此外,在设备原生系统中搭载自开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也是国产CT的一个发展方向。
结语:目前来看,AI确实是快速帮助我国完善卒中防治体系的一剂“良药”,可惜目前全球具备NCCT、CTP、CTA全流程影像评估和分析的AI产品只有Rapid、MIStar等国外企业才有涉猎,国内数坤科技在心脑血管领域有较强劲的研发和落地实力,其头颈CTA人工智能产品已投入宣武医院、苏大附一院等医院使用,切入了卒中诊疗的其中一个环节,帮助医生提升了诊断效率、提高同质化水平;其覆盖脑卒中的全流程智能产品矩阵,包含脑灌注智能分析和智能临床辅助决策等,值得期待。相信,不久之后我们能看到属于中国的、更为成熟的脑卒中AI产品的涌现。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首例确诊者「西城大爷」如何为北京抢出时间?
三星医疗发布高端超声诊断系统——RS85 Prestige
贝克曼库尔特联姻亚辉龙,打造自动化流水线王炸组合!
削减23.6亿!国家医疗大设备采购收紧?
2020美股最大生物科技IPO诞生! 最新市值265亿美元
打击“李鬼”医院,国家终于出手了!
西门子医疗发热门诊解决方案助力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
突发!1300家中国口罩企业面临起诉
中国新冠疫苗进度领先全球意味着什么?
商务合作:4008228766@qixie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