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思维主导拜登印太战略,“一硬一软”确保意图实现

李岩 中美聚焦 2022-04-29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们


作者:李岩(Li Yan),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近来,拜登政府明显加强了对印太地区的外交力度,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短期内再次出访亚太多国,宣示美国对印太事务的“关注”,阐述与印太盟国的“伙伴关系”对美国的战略意义。在执政近七个月后,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开始高调推进,相关布局所显示的战略意图及手段逐步清晰化。
过去十余年,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国的地缘战略重点,相关投入和布局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小布什政府后期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设想以来,奥巴马政府启动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政府则推动“印太战略”。拜登政府当前的印太战略布局,基本上沿袭了前几届政府重视印太地区的总体思路,同时更直接地对大国竞争做长期布局,更注重精耕细作,并体现出如下新特征:第一,机制化明显增强。这主要表现为拜登在国安会设立“印太事务协调员”职位,并由“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推手库尔特·坎贝尔担任这一职务。同时,国安会负责印太事务的团队达到20余人,历史上首次超过欧洲和中东事务团队。这种机制性变化显然具有重大意义。在坎贝尔居中协调之下,国务院、国防部、商务部、国际开发署等部门对印太布局的推进更加有条不紊。第二,战略驱动力量更加多元。此前,美国主要依靠日、澳等核心盟友推动战略部署。拜登则明显注重引入“域外”国家介入印太事务,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近期明显加大了对该地区的外交和军事投入,北约、欧盟也发布了所谓印太战略文件。由此,美国的印太战略开始呈现“多轮驱动”特征。第三,战略推进抓手更加多元。此前,地区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布局的主要抓手,拜登政府则明显加大了运用地区治理问题的力度,疫苗供应、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等新议题频繁出现在外交辞令中。同时,明显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是,拜登政府也更加重视“价值观外交”,极力宣扬以所谓“规则”、“良治”等作为印太地区合作的基准。从拜登政府上述做法看,其背后的主导理念并未脱离美国惯用的思路:现阶段核心意图仍是寻求维持印太地区的“均势”,并通过“威慑”和“危机管控”两手来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一方面,“均势”历来是美国外交政策屡试不爽的战略工具,将之用于印太布局虽无新意,却也得心应手、代价较低。冷战结束以来,印太地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目前中国GDP规模已是日本的三倍,是印度的五倍,中国经济增长和巨量贸易成为带动地区繁荣的核心驱动力。在军事等领域,中国相对地区国家的领先优势也逐步凸显。在美国看来,它在十余年前所担忧的“中国快速崛起挤压美国战略空间”正加速成为现实。面对印太地区形势的变化,恢复有利于美国的“均势”已迫在眉睫。为此,美国必须不断宣示对印太地区的重视,不断加大方方面面的投入。引导欧洲国家介入、炒作供应链安全等新议题,显然也是为了稀释中国在印太地区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在不断加强印太外交和加大军事等投入的同时,美国也高度重视通过“威慑”和“危机管控”来实现地区的均势。“威慑”和“危机管控”作为美国外交工具箱中一硬一软两种工具,在拜登的印太战略实践中有明显体现。其中,“威慑”体现为拜登政府不断重申保护盟国安全利益的“承诺”,例如针对钓鱼岛、南海等问题的外交表态,同时也体现为在印太地区军事布局的不断升级。国防部长奥斯汀近期多次宣扬“一体化威慑”概念,强调“加强美国军事优势与盟国优势的结合”,将之作为与势均力敌的大国展开竞争的“制胜关键”。另一方面,“危机管控”也仍是拜登政府实施印太战略的重要手段。美国虽然一再挑唆制造地区矛盾,并寻机介入,但它并不希望出现导致重大冲突的事件。这种思维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拜登政府虽不断操弄“台湾牌”,但当意识到此举可能招致中国强力反制后,也不得不释放“不支持台独”的信号。总体而言,拜登政府当前的印太战略思维虽然对准大国竞争,但并无太多战略创新,而结构性问题仍然对其构成长期制约。资源投入不足与战略设计之间的鸿沟,多数地区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心态,美国作为“全球霸主”不得不顾忌全球各区域的掣肘,如此种种,既是美国印太战略难以克服的痼疾,也是中国保持战略定力、耐心与美国展开博弈的依托。

原文标题《旧式思维主导拜登印太战略》


推荐阅读 ▽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