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离我们有多近?
作者
肖斌(Xiao Bin),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1月21日,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晤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莫斯科要承诺不会入侵乌克兰,并撤出集结在乌克兰边境的10万左右俄罗斯军队。俄罗斯则坚持要求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停止在东欧和乌克兰的活动,并承诺活动不扩大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
美国拒绝了俄罗斯的要求,并警告说,俄罗斯若入侵乌克兰,将面对更加严厉的制裁。与此同时,美国宣布8500名军事人员进入战备状态并随时部署到东欧地区。俄罗斯则在俄乌边境地区集结了12.7万军事人员。尽管外交斡旋还没有停止,但俄罗斯与乌克兰已处于战争的边缘。
美俄在乌克兰危机中所表现的战争行为,都有特定的政治动机。奉行多边主义的拜登政府需要向北约盟友展示共同抵御外部威胁的决心,修复特朗普政府破坏的跨大西洋关系,从而维护并加强美国的全球领导力。而俄罗斯则保持了过去500年来沙俄、苏俄桀骜不驯的外交传统,即国际体系必须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否则对俄罗斯就是一种威胁,并不惜为之一战。
在国际关系史上,俄罗斯也曾是国际体系的主角,甚至是缔造者之一。但是,热衷于建立“第三罗马”、热衷于划分实力范围、热衷于利益均沾的国家利益观,使俄罗斯在历史长河中多次由盛转衰。在俄罗斯眼中,乌克兰是维护其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缓冲区,绝不接受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到乌克兰。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出现了亲俄和反俄两股势力,并爆发了持续至今的武装冲突。
对于战争与政治意图的关系,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冯·克劳塞维茨在其名著《战争论》中指出,政治意图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没有目的的手段永远是不可想象的。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但它内部非常脆弱。在西方国家的制裁下,俄罗斯的脆弱性不断增加。
根据全球脆弱国家指数(2021),俄罗斯为73.6,在全球173个国家中排第72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脆弱的国家。不仅如此,脆弱性还蔓延到整个后苏联空间,“去俄化”成为诸多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社会现象。根据乌克兰新闻网RBC-Ukraine的报道,2021年9月的一项民调显示,81%的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持负面看法。
内外交织的脆弱性增加了俄罗斯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不安全感。针对西方国家在后苏联空间扩张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去俄化”,俄罗斯选择了进攻性外交策略,其政治意图就是为俄罗斯国家安全谋求战略缓冲区。2008年的俄格战争、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2022年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出兵介入哈萨克斯坦动乱,就是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
在相对和平的国际体系中,绝大部分公众都不希望生活在恐惧之中,进而厌恶战争、选择和平。于是,学者和政治家们总是会选择有利和平的要素或是一些阻碍战争发生的要素,向外界描述战争不可能发生的各种理由。
然而,大部分战争并不是在交战双方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或者有和平的理由发生的,因为小概率事件也会导致战争的发生。1982年3月发生的英阿战争,就是因为阿根廷人在有主权争议的岛屿上竖起一面国旗引发的。对于脆弱的俄罗斯而言,早日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或许能避免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中与乌克兰交战。
此外,西方国家内部的不团结以及新冠病毒带来的社会危机,都给俄罗斯带来了一定的战争胜算。而俄罗斯也备战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2014年之后,俄罗斯军队就研发和列装了大量的新式装备,诸如SS-X-30萨尔马特(Sarmat)洲际弹道导弹、前卫(Avangard)高超音速导弹、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9M730 Burevestnik)等。总之,俄罗斯已拥有庞大的陆战、网络战能力和新的先进常规武器、核武库,有能力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实现其政治意图。
没有迹象表明当前的外交斡旋已促使和平曙光出现,美俄在北约东翼地区的较量依然持续着。部分北约成员国对俄罗斯军事行动的回应,不必然形成某种威慑力量,迫使俄罗斯放弃发动“预防性战争”。
而美国及北约盟国若选择退让,则更加激发俄罗斯通过战争实现自己政治意图的意愿。和平实际上是脆弱的,在失衡的、竞争激烈的国际体系中,战争距离我们很近,而主权国家需要遵循的是“在战争逼近临界点时,不想好最后一步绝不走第一步”。
推荐阅读 ▽
美国衰退是一个伪命题吗?
拜登2022年“中期大考”的障碍
贸易战结果:美国对华投资猛涨
阎学通:中美战略竞争会是不安的和平
拜登印太经济框架的“配角”地位
2021年美国经济的六个“未预期到”
台湾问题搅扰中美,拜登“底线试探”不得要领
中国加入CPTPP或致美失去重大战略优势
多极世界秩序下,美国需要摈弃以遏制中国为要义的单极思维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