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阁对话”:中美战略竞争与避免致命对抗的途径
每逢美国大选和权力交接,中美学界都会集中就两国关系发展路径展开激烈讨论。从奥巴马连任,到特朗2016年当选,再到拜登今年竞选连任,美国对华关系逐渐由过去的“竞合”关系逐渐转向以竞争与对抗为主要特征的全面战略博弈。两国过去的良性合作转变为有限度、有条件的接触。美国甚至在关键技术领域联合盟友推动和中国脱钩,以此遏阻中国的发展。随着2024年大选初选的打响,两党党争可能给双边关系更大的冲击。那么,中美如何在战略竞争与对抗中避免发生冲突?
2023年10月2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IISS)、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北阁对话”公开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本届对话以“全球安全治理:现状与前景”为主题,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于铁军主持。参加公开论坛的七位嘉宾是: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John Negroponte),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奈(Joseph Nye,Jr.),埃及前外交部长纳比尔·法赫米(Nabil Fahmy),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Kim Sung-Hwan),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George Yeo),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Andrey Kortunov),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
嘉宾们就中美关系、欧洲安全形势、印太局势及发展中国家利益等议题各抒己见,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中方和外方学者有关中美战略竞争的观点总结如下。
与会者一致认为,2023年上半年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但在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渐趋稳定的积极迹象。中美应当保持两国之间的官方沟通,并增进民间交流。同时,两国不应使国内政治因素过多地影响双边关系。
潜在爆发点
有外方与会者指出,中美之间致命对抗的潜在爆发点主要在于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些政治势力试图改变美国在台湾地位问题上的立场,包括鼓吹给予台湾“外交承认”。他相信这种企图不会成功。在南海问题上,他认为“南海仲裁案”的裁决难以改变,而该裁决将持续影响国际社会,特别是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另有外方与会者认为,中美关系最终取决于两国自身,而两国都不希望发生战争,因此中美关系可以实现长期稳定。他不认为台湾问题或南海问题是双方之间潜在的冲突爆发点。在台湾问题上,台湾无法利用美国达到自身目的;台湾与大陆还有谈判的空间。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主张并非缺乏根据,但中国拒绝参与仲裁庭的任何程序,这使中国陷入被动,并非明智之举。
他希望未来南海周边国家能够谈判并达成妥协,使南海成为联通本地区的“地中海”。他还提到,东盟也不希望中美发生冲突,东盟与中国的经济融合将会继续加深。
是否会有一战?
中方与会者指出,只要美国还将中国视作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就很难得到大幅改善。许多美国人都在谈论中美之间最重要的是避免战争,可见美方对双边关系的期待非常有限。中方拒绝接受美方将双边关系定义为“竞争”,原因在于中国认为“竞争”是争夺霸权的代名词,而中国无意争夺霸权。
在讨论环节,有外方与会者表示,“新冷战”和“脱钩”的说法具有误导性,中美之间无法“脱钩”。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领域,美国可以通过“小院高墙”政策进行“去风险”,但当前“小院”存在扩大的趋势。美国不寻求像冷战期间遏制苏联一样遏制中国,只是在寻求一种均势;中美并非“注定一战”,中美互不构成关乎对方生存的威胁。他认同以“竞争性共存”的说法来描述当前的中美关系。
有中方与会者提出,当前中美似乎都受限于对对方国家未来走向的判断。如果中美都坚信对方国家正在衰落或即将衰落,那么双方行事都会更加强硬、缺少灵活性。另有中方与会者认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本质是美国争夺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事务中的首要地位,因为美国主观上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会改变既定的国际秩序,但这种关于国际秩序的竞争本身不会导致两国发生战争。
还有中方与会者批评美国政客利用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观感来为其对华强硬态度背书,而正是美国精英的叙事使公众对中国的观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恶化。他进一步指出,2016年至2019年,中美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中美关系却已开始恶化,这是结构性因素不能解释的,需要考虑能动性因素,即双方对对方的认知。中方学者提醒,过度强调台海将会发生战争的预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给中方决策以及中美关系平添困难。
如何改善关系
有中方参会者认为,近年来,中美战略竞争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稳定的决定性因素。第一,亚洲国家在大国战略竞争中“选边站”的压力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东北亚地区。第二,亚洲曾经的经济利益优先的目标已经让位给了大国竞争,经济领域安全化趋势明显。第三,亚太国家对安全环境的评估更为负面,导致过去十年亚太地区军费增长迅速。第四,各国在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合作更加困难。朝鲜核问题有“印巴化”的趋势,很难实现无核化目标。第五,南太平洋岛国最近卷入了中美竞争。
对此,中方参会者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尽快稳定中美关系,让双方与地区国家知晓中美关系的前景、竞争边界和合作范围,以增加确定性和稳定性。第二,中美两国都需要支持地区国家独立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第三,需建立对话渠道和危机管控机制,以防止东北亚热点问题走向失控。第四,中美需要合作管控台湾问题的相关风险。
外方与会者建议,疫情后的中国应当重新向世界开放,特别是要让更多外国的年轻人来中国看一看。
一位中方与会者对大国外交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大国应尊重中小国家,在提供公共产品、解决方案、全球倡议之外,还应思考弱小国家的忧虑所在。第二,形成对自身外交的反思纠错机制是大国的重要责任。第三,大国外交需要多样性、地方性和“软实力”,应建立更多样化的社会参与机制和外交通道。
与会者还对近期突然恶化的加沙局势进行了讨论。有外方意见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外交,要有第三方积极发挥作用,首先把握好交换人质诉求与停火诉求之间的平衡,进而在强有力的国际支持下提出解决巴以问题的一系列完整的法律提案,以全面解决冲突。本届以色列政府上任以来一直忽视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长期性解决。我们须坚定重申巴以两国和平共存观念,但问题在于如何动员各国共同努力,这一点上中美可以合作。
►►►
推荐阅读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