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姚洋 中美聚焦 2024-05-28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作者:姚洋(Yao Yang)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这一战略既可以缓解国内的产能过剩,又可以支持投资目的国的工业发展。


在最近访问北京期间,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批评了中国官员,称中国政府的补贴导致替代能源和电动汽车等关键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她认为,这为中国公司提供了不公平的成本优势,使它们能够在竞争中击败美国公司。耶伦指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是对的,但她关于政府补贴是背后根本原因的说法是错误的。


▲2024年4月4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时隔不到1年再度访华。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耶伦。


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来说,过去40年从物资匮乏到富裕的飞跃是梦想成真。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中国的一切都实行配给,如今已很难找到不容易获得的东西。


中国的经历并非独一无二。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类似的转型,数十年的出口导向型增长使该国能够重建和发展工业。但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随后十年的石油危机,迫使日本企业专注于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这种转变很快导致产能过剩,并引发了整个8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诸多贸易争端。


近年来,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明显。中国经济占全球GDP的17%,但其制造业产出却占全球的35%。一直以来,出口抵消了这种不平衡。但是,随着全球需求下降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出口商越来越需要打价格战。


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根源在于中国是以储蓄为中心的社会。虽然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但中国人仍然保持着强烈的自力更生意识,特别是在困难时期。他们不依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网络,而是通过储蓄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国的决策者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们对当前经济放缓的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一种普遍看法认为,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缓慢的原因在于内需不足。但是,当局的策略是限制地方政府借贷,并实施更严格的预算控制。


在出口爆炸性增长的带动下,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约35%上升至2010年的52%。此后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45%的水平,这意味着每年储蓄约57万亿元人民币(7.9万亿美元)。除了少部分分配给外国资产,这些储蓄刺激国内投资,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奠定了基础。


由于缺乏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无法将储蓄输送到创新驱动型企业,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银行金融占中国社会融资总额的70%,但银行不愿支持创新企业。由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足,投资往往集中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少数市场潜力巨大的高科技行业,进而导致这些行业产能过剩。



中国应该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看似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增加内需,然而,这需要改变人们的储蓄行为,而这需要时间。此外,鉴于政府不愿承担债务,政府支出不太可能增加。


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这一战略既可以缓解国内的产能过剩,又可以支持投资目的国的工业发展。中国的对外投资涉及广泛的技术领域,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电动汽车等先进技术,适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 


美国尤其应该欢迎中国投资。首先,这可以缓解两国之间的经济紧张局势。比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过大力投资美国汽车工业,避免了和美国发生冲突。


同样,中国投资可以支持美国的再工业化行动。鉴于美国总统拜登的战略存在缺陷,这一点尤其重要——该战略为相较于中国明显处于劣势的国内行业提供补贴,例如替代能源、电池和电动汽车。可惜的是,当前的政治氛围使美国决策者无法理性思考该问题。然而,人们早晚会发现,即使存在大量政府补贴,美国公司也无法在这些领域击败中国竞争对手。


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政府都搁置了对产业政策的传统批评。但有效产业政策的内容是什么,仍然有待商榷。就全球福利而言,最好的办法是各国补贴已经拥有或者有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领域,然后与擅长互补技术的国家进行贸易。


遗憾的是,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偏离了最佳道路。考虑到中美脱钩可能产生的全球影响,两国有责任发挥带头作用,携手帮助世界经济重回正轨。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How to Tackle China’s Overcapacity Problem”(2024)



►►►

推荐阅读


谁在误导美国


大选年背景下的中美高层互动


警惕美国右翼推动的对华“新冷战”


中德可携手提升中欧关系韧性


中美人工智能二轨对话的发展和机遇


约瑟夫·奈:美国目标是无限期维持台海现状


末日博士:中国经济需要发展国内服务业和消费


拜登打对华关税牌争摇摆选民 在中东竭力“避战”


布林肯二次访华的头号议题:中俄技术贸易


校准中美航向——《中美聚焦文摘》最新期解读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