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留美博士生唐晓琳失联第6天--压力山大的博士7年!

2017-10-07 知社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美东时间10月6日,北大留美博士生唐晓琳失联进入第6天。她9月30号曾在旧金山金门大桥逗留,此后便失去音讯。她的同学们在10月3号开始在网上公开发布寻人启事,至今也有三天了。

据了解,唐晓琳2004年进入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系读研究生,从时间上推算,这已经是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但至今仍未毕业。

唐晓琳在犹他大学研究生物物理,导师是副教授Saveez Saffarian博士,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曾在哈佛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犹他大学,致力于病毒物理学研究。网页显示其研究得到NIH和NSF资助,课题组有一位研究助理教授和4名博士生。不过所列博士生Pei-I Ku,其Facebook显示目前已经前往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Ku博士10月3号在Facebook发了最初的寻人启事:

美国读博学业和研究都相当繁重,有时候压力相当的大。一位自称是唐晓琳师妹、同在美国读书的同学匿名表示,唐晓琳“有时候要半夜去实验室守着实验,特别辛苦”,“记得有次和她吃饭,吃完了都晚上10点了,她还要回实验室看结果。” 有过美国读博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中外博士生的常态。

唐晓琳维护一个研究者经常光顾、交流论文的ResearchGate个人网页,显示其对研究工作的投入。网页显示,她已经发表6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三篇,两篇发表在业内顶级的Biophysical Journal, 另一篇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这三篇一作论文既有理论计算模拟,又有实验,显示其工作的全面与完整。正常情况,这些研究结果应该接近满足博士毕业要求。当然,美国博士毕业并无硬性论文指标。

唐晓琳也有一个Facebook账号,但鲜有更新,最后一次是2013年12月27日。里面仅有两张照片,其中曾用的一张头像耐人寻味:

根据今年发表于Research Policy上的一篇论文的结果,有51%的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大,在受访最近几周经历至少2种心理状态不佳的症状。此外,32%的受访者出现了超4种不适症状,包括压力大、不开心、抑郁、失眠、无法克服困难或者享受日常生活等。他们患常见精神疾病的风险比其他正常受高等教育的人高出2倍。

也就是说,大约1/3的在读博士存在或者潜伏有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障碍

科研竞争压力大、论文发表不易、生活作息不规律、收入待遇不高……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让很多博士生无奈和困扰,甚至于导致精神问题。

我们期待唐晓琳平安归来,也呼吁给予博士生、博士后更多的精神和物质关怀。科学研究很多时候是苦力活,会经历各种挫折和失败。大多数的博士生即便毕业,也难以找到心仪的研究岗位。现实的困苦和前途的黯淡,真的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但他(她)们,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 是研究的主力军,需要关爱。

扩展阅读

 

UIUC物理系博士涉嫌绑架章莹颖被捕,研究二维材料拓扑物理

国庆快到了,师兄问我有什么安排……

十年 | 从全职主妇,到“出书/编剧/法学院”的斜杠人生

将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留美教授海归前被捕, 不得保释

知社原创整理。各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投稿、授权、合作事宜请联系

service@scholarset.com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