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有这四个信号,很多人不注意血管就“堵”了!
血液黏稠 在医学上叫高黏血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但其实不是一回事。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等。
血液黏稠度高的诱因
● 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
● 肥胖、缺乏运动
● 过度悲伤、兴奋、慌恐
● 长时间游泳,身体流失大量水分
● 高血糖、高血脂,控制不理想
● 长期食用过辣、过咸及油腻食物
出现以下问题
需警惕高黏血症
1. 早晨起床后觉得头晕,思维迟钝。一般要持续到早餐后,头脑才逐渐恢复清醒。
2. 午餐后犯困,需要进行午睡,否则整个下午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很好。
3. 无法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会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4. 不定时会出现看东西模糊。
如果存在以上一项或多项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检查,以明确是不是高黏血症导致。
血液黏稠会发展成血栓?
血液是流动在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液体。除血浆之外,血液中还有大量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这些细胞的含量或血浆中成分增多,血液中流动的物质就增多,血液就会变得黏稠。
血液黏稠度增高最先影响毛细血管。因为毛细血管是所有血管中直径最小的血管,受到血液黏稠度的影响最大。
当毛细血管的血液黏稠度增加时,血液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无法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细胞长时间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浸润,就会损伤甚至凋亡。
血管壁损伤后,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作用,会导致血管损伤,进而发展成为血栓。
血液黏稠怎么办?
多喝水
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种情况在夏天尤为明显。
饮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水约200毫升。
多运动
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有时间就多走走,运动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
运动强度不宜过高,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轻中度有氧运动即可,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当然运动后不要忘记补充水分。
饮食清淡
动物内脏胆固醇较高,多吃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另外,高脂类食物和甜食,也可以增加血液黏稠度。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则有助于降低血液浓稠度。蔬菜和水果里面有大量水分,还富含维生素C和粗纤维。
维生素C可以辅助降血脂,粗纤维可以阻止胆固醇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药物治疗
血液黏稠度高,且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可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部分图文来源:科普中国、人卫健康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往期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