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爱耳日”丨年纪轻轻就耳背?不是玩笑!这些伤耳习惯你中招了吗?

3月3日

以数字“3”好似耳朵的样子

被确定为“全国爱耳日”

如何科学用耳、保护听力

一起学习

↓↓↓


听力,一项需要保护的重要功能


耳是具有“听”功能的器官。声音穿过耳敲击鼓膜,振动被传递并转化为电信号,经听觉神经至大脑,最终被感知为一种声刺激,这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为了完成这一系列任务,耳需要具有精密的结构和复杂的功能。

但同时,耳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噪声、疾病、外伤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耳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7个伤耳习惯你中了几条?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声音必不可少的器官。可是,平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些小习惯都会伤害耳朵。

  • 煲电话粥或不正确的使用耳机:长时间或频繁地接听电话。

  • 经常用硬物掏耳朵:用掏耳勺、牙签等硬物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

  • 噪音:经常去KTV等高分贝场所,即使在这些高分贝场所短时间停留,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 过度疲劳、压力过大:人高度紧张时,耳朵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甚至可能引发耳聋。

  • 不正确的擤鼻涕:如果用手捏住两侧鼻子擤鼻涕,压力太大会导致鼻腔的分泌物逆流,造成中耳炎。

  • 经常酗酒:长期酗酒可能会产生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听力器官衰退,听力逐渐下降,导致神经性耳聋。

  • 滥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以下这些表现需要重视

对于成年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自己可能发生了听力损失呢?

以下这些表现需要重视:


★ 与他人交流时不回应或回应不当;

 因为觉得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低,导致说话声音要比平时大得多;

 在电话中交流有困难;

 变得孤僻、寡言少语;

★ 看电视或听音乐时音量开得很高;

 能听到他人说话,但听不清楚内容,觉得声音很闷,或只能听到咕哝声;

 口齿不清;

 难以听到门铃或电话铃声等高频声音;

 发生耳鸣。


如果出现上述多种情况,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查吧!



不同年龄要针对性保护听力



中青年人


年龄上,虽然听力下降仍以老人为主,但年轻人占比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年轻人压力过大、经常熬夜、总戴耳机等有关。

建 议

1. 在地铁、市场、娱乐场所等噪音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戴耳机。

2. 在安静环境中使用耳机,也要注意时间和音量,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3. 切忌戴着耳机睡觉。

4. 头戴式耳机能传递相对自然轻柔的声音,好于入耳式或半入耳式;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能主动剔除环境噪音的影响,有助降低耳机音量。

5. 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最好每20~30分钟离开一会儿,避免长时间受其干扰。


老年人


老年人若听力降速太快应及时就医,尽早干预治疗,对预防老年痴呆、延长寿命都有积极作用。

建 议

1. 如果确诊听力障碍,须在医生指导下配用助听器。越早使用,越有助减轻功能退化的损失。

2.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都与听力损失有关,注重防控慢性病可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3. 饮食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

部分图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生命时报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往期推荐


一夜不睡代谢崩溃 经常熬夜的人小心血糖失控

开学啦!如何预防校园结核病?这些知识请get√

哪些不起眼的“炎症”,会发展成癌症?5件事把危险降到最低

手足口 &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防治手册请查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