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会】140期|“下一站,瑰葭路”,流落海外的文物期盼归家
《逃出大英博物馆》
下一站,瑰葭路
近日,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上走红,其主要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薄胎玉壶在中国媒体人的帮助下重返祖国的故事。瑰葭,归家。短剧中的小玉壶到了瑰葭站,海外却漂泊着不少中国文物,期盼着归家。根据资料,大英博物馆拥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文载于物,族髓附间。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寻路”“归家”必是它们不绝的呼唤
《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上的走红绝非偶然,其具有题材优势,与大英博物馆文物失踪的消息相当符合。再者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出乎意料,引发深思。除此之外,它从短片的形式写于大众,吸引观众的兴趣,顺应文化科技发展潮流,抓住观众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喜好。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首先我们一起走进的是,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站立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向世界展示精美宝物,同时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也记录着各国的一些历史的故事,保存着一些世界文明文化。
镀金青铜曼荼罗
01
然后我们再一起去大英博物馆看看那些中国的流失文物吧!
这件古物是镀金青铜曼荼罗是一件产于中国清朝17至18世纪的宗教用器。 这件精致的青铜曼荼罗是汉藏风格的物品,清朝时期在中国制造,但呈现的却是藏传佛教的元素。这件铸造品就如同一朵石榴花,与莲花样式的印度铸造品有点相似,如今其在大英博物馆中展现辉煌灿烂的中国汉藏文化。佛像与装饰合为一体。在花坛的中央有一尊佛像,其佛教头衔为本尊。他与其般若,即智慧缠绕在一起。20尊佛像环绕着本尊和他的般若,每片花瓣上有两三尊小佛像立于圆鼓,即祭坛前方。花瓣上刻有佛像和各种符号,包括:马、大象、轮子、香炉、水罐、仗、伞、缎带、天蓬和宝石。
明陶塑地狱判官
看这青脸、紫袍、黑帽的塑像名叫明陶塑地狱判官,它于1900年9月,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之际被英军抢走,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释迦侔尼佛说法图》
《释迦侔尼佛说法图》被创作于唐(701-750),被世人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7窟)。此图高139.0厘米,宽102.0厘米(画心),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斯坦因敦煌遗画。
《女史箴图》
下面出场的是《女史箴图》,它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但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此图虽为摹本,但是内容意义却与原作无丝毫差别。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商双羊尊
商双羊尊,商代晚期的容酒器。通高45厘米,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通体饰鳞纹。
龙耳虎足铜方壶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龙耳虎足铜方壶。河南淅川下寺遗址的春秋一号大墓出土,高79厘米,口微侈,颈修长,腹扁鼓,有圈足,形体秀丽俊俏,与西周时期铜方壶相仿,而其附设配件和花纹,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结言
Ending
故宫博物馆前院长单霁翔曾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宿就是长居故土。短篇爆火,究其原因是自媒体人远赴异国他乡、追随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的情怀;是自媒体平台以公益形式向大众宣传追寻探求文物之根的理想;是中华儿女渴望文物归国的迫切愿望。民族代代传承的文化自觉的基因,身上流淌的家国情怀的血脉,怎会任由华夏儿女使海外文物流失?近年来,我国积极采取一系列外交措施,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各种手段追索流失文物,促成了约十五万件文物回归。文物回归之路展现了民族守护文化之根的坚定,更见证了中华复兴的逐步实现。当代青年更应立足新媒体时代,坚守中华文化基因,守护文物的归家路!
END
“下一站,瑰葭路”
策划:陈思哲(2025届)
编辑:陈菲颖(2026届)、文璐瑶(2026届)
图片:李紫睿(2026届)
排版:庞佳怡(2026届)、罗丰宇(2026届)
指导:蒲 欣
初审:郭 辉
复审:王 雨
终审:任飞扬
往期推荐
【一周一会】139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在瓷都领略穿越千年之美
【一周一会】137期 传承精神 传递责任 | 棠湖中学国旗班交接仪式
搜索关注
新浪微博:棠湖中学
微信视频号:棠湖中学
抖音:棠棠君
扫码关注“双流教育”、“棠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