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圆美》设计代码
十大基本点
第三条方法论
“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设计会衍生什么?”
任何一个空间的演变都应该由“环境,设计者,居者”来共同完成。因此,设计者于“环境”和“居者”之间,便是一个神圣的存在。
那么
我们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过思考和归纳总结呢?对圆美提及“道与艺”的关系又当如何理解呢?
《圆美》书中有云:思考获得认知,顺应宇宙规律,多维度去发现设计的本质,运用事物之间微妙的互换过程产生特定的景象。
《圆美》设计哲学思维体系
结合自身实战项目演绎
〔春秋拾光.园 01〕
〔春秋拾光.园〕设计说明:
中国人讲究和自然环境一起经营生活。
这个比较传统的独立式老洋房住宅,房屋被院落环绕。虽然初见之时,建筑外立面已露新颜,但是从院内院外树木的年轮,依然可以看出时光韵逝留下的春秋记忆。
对于一个空间而言,只有我们发现了她的性格,才有可能因地制宜地生出情感的语言。“情事新奇百出,文章变化无穷,总不出谱内刊成之定格。”春秋,晴雨,朝夕……大自然的语言是朴实而美妙的。
趁着月夜,将月光朦胧之美从门缝的指间倒映成生命的模样。
拾阶而上,并不只是步移景异的代名词,由远及近,同一直线范围的视线也会产生心与心的交融,归宿之情感,往往就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很多人造园,只知春秋与时令光景有关,素不知繁华过后,偏居一隅,享受天伦的冷暖自知,也是一种自得其乐。
起伏的脉沿,微亮的石灯,把木檐的宁静带进心扉。
时节在变,朝夕不变。
于春秋间,小心翼翼地拾起不同的时光记忆,珍藏,才更有意义。
〔尚山水.园 02〕
〔尚山水.园〕设计说明:
园,就是人与自然进行心灵对话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说“造园本身是一种对生命觉悟的过程”,那么我们认为“造园设计就是对生命启迪的自然探索”。
《尚山水.园》通过对“现代时尚的居家生活美学”和“启迪心灵的自然山水语境”的融合,而提炼出来的一种园居生活方式。
在入住近一年时间后,我们再次走访.体验&聆听 园居空间生活的魅力。
也许,这才是设计价值的开始…
设计者
与环境
与本心
与团队
与居者
四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者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
对于一个园居空间而言,每当我们提到“舒适度”大家便都会程序般地提起“因地制宜”。
何为“因地制宜”?
在我从业十几载的时光中,曾发现过一个逻辑体系,将这些体系归纳总结,实践,并分享于大学后生,行业同仁共计数万人以上。
对于一个园居住宅而言,终归“以人为本”我一直寻求通过“自然气候的舒适度”,“建筑空间的和谐度”“室内空间的延生性”等和 “园居”之间的客观联系,来寻求最佳舒适居住体验(在此不予展开探讨)。我把这种用逻辑关系可以推导的方法论定义为。“一个设计师首先得做一个对的设计。”正如《圆美》有云,“敢于从自己的内心流露出设计的力量,让自己的思维更多的走向灵性的层面并最终落地实现它。”
设计者和本心之间的关系(二)
观《圆美》书中提及到用“脑力”设计,只能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心力”去设计,则会让人触动,感动,产生共鸣;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
所谓“相由心生”
设计者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呈现。设计创作要把焦点放在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上,“坚持学习”“知书达理”,“懂得感恩”……这些“格局”都源于和社会相处的自律和细节,心生美好,设计作品才会有美好的呈现吧。
设计者和团队之间的关系(三)
观《圆美》书中思维历练第58条:每一个工程的背后都藏着一群执着而坚定的人,他们严谨,细致,用心对待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所有努力全为让家离你更近。
设计与施工只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以包容之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以及人性的关怀,不断磨合,不断碰撞,才能最终实现好的落地作品。
设计者和居者之间的关系(四)
设计思想与现实的沟通有坚持也有妥协,如同世事难全,而它们将迸发火花,正因为这些,作品将经历洗礼而成熟,美丽大方是优点,小小缺憾也有独特之韵。对于以上《圆美》设计哲学的这些思想,我感同身受,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以来践行着此种理念。
设计者和居者在共同面对的的生活空间,有着不同的诉求,也只通过沟通,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带给居者合意感受的大美创作。
所谓“因人而异”
世间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同,更要懂得相互尊重与礼让,设计人应以包容的心态进行设计的思考与表达,让居者体验,从而享受生活之美,传递和谐之美。
最后,借《圆美》之论作—总结:作品的呈现可由三个基本点构成,一是形态,二是功能,三是艺术。形态由点,线,面,体等构成的多维空间;功能是指蕴含于空间中所对应的生活方式;艺术则要求提炼各要素以达到圆美的形态。阴阳五行,万物相通;心中有道。圆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