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逻辑哲学蓬勃发展——2019年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

刘叶涛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作为对逻辑学进行哲学反思的产物,宽泛意义的逻辑哲学和逻辑学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当下很多的逻辑哲学研究都可以溯源至古希腊和中世纪的逻辑学研究,甚至仍可从中获得重要启发和灵感。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哲学学科,以现代逻辑的创立与蓬勃发展及现代哲学研究发生的“语言转向”为历史前提。按照有关界定,逻辑哲学力图揭示隐藏在各种具体逻辑理论背后的基础假定、背景预设或前提条件,质疑和拷问其合理性根据并提出其他可能,同时对逻辑学和哲学的一些关键性概念进行精确分析。逻辑哲学同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实质性交叉,在当代国际哲学领域属于“显学”。关于当代逻辑哲学的任务,经多年研讨,相关研究认为,当代逻辑哲学研究应着重探讨逻辑与实在、心灵、认知、思维和语言的复杂关联,由此辨明逻辑知识的认识论地位,并对当代逻辑学提出一种总体性说明。

逻辑哲学逐渐兴起

国内逻辑哲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呈现规模性兴起,除国内学者的既有持续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苏珊·哈克《逻辑哲学》的出版并产生影响。自此,推理形式有效性的根据、逻辑真理、逻辑悖论等逻辑哲学专题开始引起国内学界的广泛兴趣。经过若干年的积淀,2000年左右,国内学界集中涌现出一批逻辑哲学研究论著,同时也有很多逻辑哲学专题研究论文发表,其中包括多篇国内学者撰著的英文论文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

最近10余年,一些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具有自主创新性的观点被提出并得到持续性论证,开始发展出系统性理论。以《逻辑哲学九章》《逻辑哲学研究》(两部)、《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逻辑悖论研究引论》等为代表的多种逻辑哲学著作,得到多层面支持和广泛认可。有关逻辑哲学研究的多项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集中了国内逻辑哲学领域的几乎全部研究力量,呈现合力攻关的良好态势,比如“当代逻辑哲学重大前沿问题研究”“逻辑真理论的历史源流、理论前沿与应用研究”“广义逻辑悖论的历史发展、理论前沿与跨学科应用研究”等。一系列逻辑哲学会议在国内召开,其中要特别提到的是从2011年起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与逻辑哲学相关的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因多位国际知名研究者的深度参与而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2019年以“模态、逻辑与哲学”为题成功举行了第九次系列会议。

盘点年度主要论题

2019年,国内逻辑哲学研究论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的认识论地位研究。国外逻辑哲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基础整体论”得到国内学界积极关注。这既是一种新的认知方法论又是对知识的整体说明,既允许建设性循环又强调知识在世界中的奠基,从而可以克服传统基础论和融贯论的不足,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和动态化的后蒯因的知识模型。另有研究重新反思了现代逻辑的功能定位,主张将现代逻辑视作一种用于显示日常语言隐秘结构的“普遍语言”,而不仅是将其作为帮助人们实现对于日常语言局部理解的演算或模型,反对将“逻辑分析”的作用矮化为“逻辑翻译”。

2.真理理论研究。鉴于使用“事实”概念的传统符合论遇到严重困难,有研究提出完全有可能塑述一种不使用“事实”概念又坚持传统符合论合理成分的新符合论,按照这种真理论,在定义“真”时应遵循塔尔斯基的递归程序,由简及繁地逐步定义出越来越复杂的命题的真。另有研究关注了真理紧缩论中的极小主义真理论,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紧缩论,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通过以意义为核心的真模式间接定义真;真是归属于命题的一种弱属性;“真”与“真的”具有不同意义;反对简单地消除真谓词。基于对“真”概念的不同理解,有研究从“何为正确推理”和“正确推理应该如何采用当代逻辑研究范式加以刻画”两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出发,区分了两个层次的真理多元论。

3.广义逻辑悖论研究。广义逻辑悖论研究已发展为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合力攻关的一个典型研究领域,以当代悖论研究的贯通性、综合性研究为特色,可区分为“悖论的一般认识论与方法论研究”“经典逻辑悖论研究及其跨学科应用”“认知悖论研究及其跨学科应用”“合理行动悖论研究及其跨学科应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悖论思想研究”五个研究方向。在此方面,鉴于逻辑悖论与信念修正这两个领域非同一般的亲缘关系,有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念修正理论的新的解悖方法论,试图同时推动逻辑悖论和信念修正理论的发展。

4.模态认识论研究。梳理了模态认识论的主要议题,追溯了现代哲学中模态认识论的思想源头,整理了学界关于各类模态之间的关系、针对模态怀疑论的反驳以及主要的模态认识论方案,指明了模态认识论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模态怀疑主义、弱模态理性主义及模态还原主义的理论剖析,有研究重新阐释了人类设想行为的约束条件,对模态的多样性进行了扼要的刻画。

5.指称和意义理论研究。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的论战已持续近半个世纪,催生了很多新型理论,近年也出现了对“第三条道路”的探索。后期描述论代表性著作《意向性》的修订再版将推动学界进一步回答“名称究竟如何指称对象”“心智在指称实现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等根本性问题。围绕虚构名称的意义和指称问题,如下问题得到研讨:坚持虚构对象实在论的抽象对象理论和坚持反实在论的假装理论能否融合以及何以融合。

上述论题之间并非界限分明,而是相互密切关联。除上述专题研究,实体—实体关联与实体—属性关联的区分、指示性用法和谓述性用法的区分、专名与宽辖域摹状词的关系、先验偶然与后验必然命题的理论机制、代语句真理理论、布尔悖论、亚相容解悖方案、认知悖论、弗雷格之谜等新近成果和经典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此外还有若干涉及相关主题的译文发表,推动了国内学界对于国际逻辑哲学研究的关切。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继续强化逻辑哲学本体研究。以高质量完成逻辑哲学相关重大项目和其他项目为重要契机,推动国内逻辑哲学专题研究继续向广度、深度和精度推进。同时借机加强逻辑哲学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继续提升国内逻辑哲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准,推进与国际逻辑哲学主流研究的实质性合作,进一步改变跟随式学习的状况。

2.有效促进逻辑哲学与逻辑学其他研究方向的密切结合。逻辑学界应进一步树立“大逻辑”观念,去除“唯数理逻辑论”。不难看到,现代数理逻辑史上几乎所有代表性人物同时都是杰出的逻辑哲学家。鉴于此,在从事具体逻辑理论研究的同时,研究者们应更自觉地明确揭示各种具体逻辑理论背后的基础假定、背景预设或前提条件,形成具体逻辑理论与其哲学的互动发展。

3.实质推动逻辑哲学其他哲学研究的相互促进。与国内情况不同,逻辑哲学属于当代国际哲学领域的“显学”,这根源于国际学界对逻辑哲学之功用的深刻认知。如果说逻辑学在某种意义上为所有其他学科“奠基”,为其他科学提供程序、方法和标准,那么逻辑哲学就是要为逻辑学“奠基”,没有这个奠基,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就会变得不牢靠、不安全。从这个角度看,逻辑哲学和其他哲学的共同发展,需要打破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壁垒,推动逻辑与哲学之间的深层互动与关联不断得到彰显。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戳“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学术干货!

精彩推荐
世界史:在总结反思中前进
共绘地方志事业发展新蓝图
聚焦历史、时代与文学——201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人工智能推动民族文化翻译与传播
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卓晶  排版编辑:张卓晶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