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化改革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毛铖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总结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伟大成就,农业农村改革应是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局面。探寻接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新时代路径,坚定不移地将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引向深处,推向高处,是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应有之义,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40年发展奠定坚实根基《湖北农业农村改革开放40年丛书》(1978年—2018年)(宋亚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以一个省为缩影透映全国,展现了农业农村改革40年的重要时刻、关键环节、重大举措和重大政策。这些关键时刻包括1978—1984年的探索突破时期、1985—2002年的艰难徘徊时期、2003—2012年的统筹发展时期、2013—2018年的全面深化时期,展现了我国成功完成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农村治理方式变革的过程和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逐步由二元分割迈向一体化与融合化发展的步伐。第一,开创了精准扶贫这一脱贫攻坚的中国模式。把握住精准“瞄”、精细“扶”的方略与路径;创新出“驻村帮扶”“第三方监测评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配套扶贫体制、机制与制度。第二,农业、农民与农地之间的关系日益得到调适。从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基础,不断放活农地经营权,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引导和创造农地流转市场,再到创造性地向前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渐进又稳定地实现了应有的突破与创新。40年来积累的农业农村改革经验,其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的是以农民为中心,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关键的是审时度势地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各个难题。接续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时代接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路线与方针,为新时代的农业农村改革提供了机遇。当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亟需接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亟需推动包括农产品流通体制、农资市场监管机制、农业生产补贴制度等在内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享有宝贵的土地资源,共有丰富的集体资源与资产,要将这些资源转变为可量化的财产与价值,亟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数亿农民的生计与发展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实现;粮食安全同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之间,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之间的协调发展;农民日益增长并日渐多元化市场化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同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之间的协同发展;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协同发展;一产、二产与三产之间的平衡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待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接续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路径改革如逆水行舟,唯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方能千帆过尽仍从容。丛书对过去40年农业农村发展经验的总结,为新时代接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探寻了改革的新时代路径。第一,坚持党对农业农村改革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战斗堡垒,发挥出党对农业农村改革的定盘星作用。稳住深化改革的大盘,把准深化改革的航向。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链条锤炼、党员队伍梯队搭建,横向扩大党的基层覆盖面、纵向拓深党的基层影响面。深入推进农村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识改革、拥护改革、驾驭改革、创造改革的能力与素养。充分发挥“党建+”的创新引领作用,创新“党建+”的实现模式,实践在改革中强化“党建”、在“党建”中深化改革的耦合路径。第二,始终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将改革的主动权、选择权交给农民。改革必须始终围绕保障农民利益这一根主线,倾听农民呼声,征求农民意愿,进而研判改革时机。将改什么、怎么改、何时改的选择权交给农民,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革,主动支持改革。第三,把握好接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五大关系。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实际,防止激进与冒进。把握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既要鼓励基层基于实际所需先行先试先探索,又必须从宏观上把好方向,从顶层设计上控好节奏,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全局性,坚持渐进原则,防止“木桶效应”,又必须找准改革的关键点、突破口,用好改革的“巧力”与“撬点”。把握好破旧和立新的辩证关系。既要勇于打破惯习和常规,又必须有破必立,做好承接与接续工作。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的初心在于发展,改革的使命为了发展。改革必须以稳定为前提,在稳定中整装前行。第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重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而带动农民增产又增收,作为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标。必须审慎、稳妥地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尤其是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坚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股份合作制方向,加快确“三资”、明“三权”进度,构建公私兼顾、积累与分红并重的利益分享机制和联结机制。第五,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进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在合村并组的改革进程中,破除“条块分割”治理藩篱,优化“村两委”组织、人事结构,优化村民自治体系。推进村民自治的纵向下移、横向扩展,加大基层服务型政府的改革力度,加速“放管服”改革,推进农村治理向服务深刻变革。着力破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均等难题,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县域为中心,向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整体重构与全面转型。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探索中,强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村规民约的文化软治理地位和作用。第六,积极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衔接的体制机制与制度改革。把握好“半程”与“全程”的改革接力时机,“增量”与“变量”的递进发展机遇。在行政机构设置与职能转变、驻村帮扶轮换与任用机制、规划衔接与融合、政策特惠向普惠的承接转移、人才孵化与培养等各个领域,实现更加精细化、高效化的耦合改革和无缝衔接。第七,不失时机地协调推进包含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在内的农业产业体系综合配套改革,真正实现“统”与“分”的结合。在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综合配套改革中,改革创新构建以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探索构建利益缔结—责权匹配的产权共有、产业互帮连接体制与机制。积极探索构建以股权联合为核心的专业合作社产权共有体制与机制、以市场契约关系为核心的产业链联结体制与机制。在支持保护体系综合配套改革中,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黄箱”“绿箱”政策,科学合理设置“防火墙”,完善一揽子政策与财政扶持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和严密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分类监管体系等。(作者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分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学术干货!

 精彩推荐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以改革促进疫情后经济高速增长

构建新型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当代西方文化语言学的源流、演变、趋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何迪雅  排版编辑:何迪雅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