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现代化㉒】张翼:​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08-28

编者按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报约请国内外学者撰文或接受专访,推出此特别策划。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须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以此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分阶段长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部署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对今后五年“关键时期”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设计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关键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提高居民收入以增进富裕程度,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消费差距,通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代际之间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要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同时,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从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藉此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使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到那时,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架构中,当前我们正处于“关键时期”的历史方位。在全国层面,既不能把未来的战略目标“当前化”,也不能将当前的战略目标“未来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件大事,既是一个“等不得”的问题,也是一个“急不得”的问题,而要分阶段长期推进,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体现出不同阶段、不同国力、不同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下的政策配置特征;既发挥战略目标的引领作用,又防止机械固化与急躁冒进思想,在统筹兼顾、系统谋划中做到整体推进,同时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力争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继续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继续系统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就业、养老、社会治理、社区发展、社会保障等领域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过共同奋斗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只有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宏伟力量,只有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尊重全体人民的首创精神,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才能形成气势磅礴、排山倒海的奋斗合力,才能将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真正建设成为具有共同富裕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新时代以来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8万元(相当于6100美元)提高到2022年的8.56万元(相当于1.26万美元)。根据人均GDP以2.5万—3.5万美元为中等发达国家的下限和上限区间,则我们还需要在科学分析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势的过程中,通过高质量发展但又保障一定的增速,才能在2035年实现党的二十大所设计的奋斗目标。因此,对于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以“共同奋斗”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共同奋斗中首先要做大“蛋糕”。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是“富裕”基础上的“共同”,而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当然也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同理,共同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与同等富裕,而是收入增长过程中全体人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共同富裕。在这一长期的、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继续防止不切实际的福利主义与平均主义思想,通过制度设计消除内卷风险,力戒躺平主义与“摆烂”行为,力戒小富即安思想。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共同奋斗的艰苦实践,就没有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开放搞活,激发人民生产的积极性,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继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先富帮后富的社会基础,防范“等富”和“均富”的“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消除两极分化,补足短板,提升全体人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在分配过程中,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一次分配中发挥市场的要素分配作用,弘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思想,鼓励勤劳致富。在二次分配中,要逐步加大政府干预力度,通过地区项目配置,东中西协作,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手段,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在三次分配中,要发挥好社会调节作用,构建先富带动后富的运行机制,鼓励公益、慈善、捐赠行为,扩大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供给渠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优化共同富裕社会新形态建设的环境。总之,要坚持在发展过程中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通过共同奋斗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要通过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营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着眼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科学决策,得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可以说,没有全体人民的团结、没有社会大局的稳定,就没有过去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


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繁荣,越来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科学技术所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进步速度。所以,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同样,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们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只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借助机器人的使用而提升劳动参与人口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宏伟夙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科技创新速度,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改革与创新教育新模式,大力提升整个民族的人力资本,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以颠覆性创新加快形成新产能、新业态、新就业岗位,推动产业转型。惟有如此,我们才能通过产业转型拉动就业结构转型,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改善整个社会的收入状况,以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领下,协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家伟大强盛、社会文明和谐、环境绿色美丽。

总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共同富裕,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经由这一过程所造就的社会形态是全新的,既不同于中国历史曾经存在的各种社会形态,也不同于当前其他国家实践的各种社会形态,而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彰显时代价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如小康社会体现着经由全面建设而达到全面建成的过程性历史那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建设也会体现出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过程性历史特征。在这一注定会彪炳史册的伟大工程中,科技创新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章排序不分先后
新媒体编辑:王村村

往期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①】社科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②】韩震: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中国式现代化③】刘建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

【中国式现代化④】辛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⑤】何中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⑥】高国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⑦】项久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

【中国式现代化⑧】赵义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⑨】洪银兴:现代化的一般性和中国式

【中国式现代化⑩】麻国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⑪】周文: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⑫】乔治·佐戈普鲁斯:中国式现代化——适应中国发展实际的独特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⑬】大卫·古德曼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突破“华盛顿共识”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⑭】左立明:跨越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鸿沟

【中国式现代化⑮】图尔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⑯】辛向阳: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

【中国式现代化⑰】丰子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⑱】吴忠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式现代化⑲】虞和平:从历史看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⑳】马敏: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㉑】陈恒:多样性发展中的现代化

点个“在看”不失联
“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