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雷音连载丨《姥姥语录》11

2016-06-26 大唐雷音SI 大唐雷音寺

这是一部温暖人心的书。人人有姥姥,但活到99岁的姥姥真不多。她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人生和岁月锻造了她的智慧,“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着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用了。”

透过这个姥姥,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女性、尤其是妈妈身上的美丽与智慧。

《姥姥语录》系列音频,已经获得倪萍本人授权并且在“大唐雷音寺”特许使用。我们将用16天籁听这段与亲情有关的人生故事。 



《姥姥语录》(11)

作者:倪萍

朗诵:倪萍



图文无关


从姥姥家回到青岛以后我就很少画面了,但是画家在我心里一直有着很高的位置。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职业了,可以不跟任何人打交道,独立的世界、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多自由啊!我不画画了,可是我却喜欢看画,什么风格的画我都喜欢,从西方的油画到中国的国画、民间的"小画"我都喜欢。也曾因为工作而有幸采访过许多大画家,还有幸在黄胄、华君武、许麟庐、范曾、韩三是林、陈丹青、莫名这些大画家的画室看过他们作画。

画家的书也写得与众不同,丰子铠、黄永玉、范曾、陈丹青老师的书都写得很精彩、很深刻,我甚至觉得吴冠中的文比他的画还好看,他们的书凡是出版的我都买过、读过、收藏着。琢磨他们的文字,欣赏他们的画,我从中感悟了很多,也学习了很多。

真正拿起笔自己画了,你才知道画笔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得动的。朋友说你完全有条件请大画家给你指点指点,我笑了——请一把大斧头来砍一个小树杈,多么可笑!我去儿子学校看他们小学生的画展,我回来都不敢拿笔。

姥姥说过:"在地上站着就别老想着天上的事儿。"

"那就跟自己比吧,和小时候在灶台上画小鸡的那个我比,现在的画一定是进步了。 

拿起笔画画的动力也很单纯,我是给姥姥在画画了。

樱桃下来的时候买一大筐放在桌子上照着画,吃的比画的快;荔枝下来了又去买荔枝,专门挑一些带叶子的好回来照着画。可服务员小姐好心怕叶子、怕枝子压分量全给摘下去了,呜,光秃秃的的果子,不知道叶子长得什么样。我就画不了啊,我再买一筐,专门挑带叶子的。画画吃吃,画得很快,吃得也很开心。配乐啊、表弟、哥哥都来要画,哈,可以卖画了。只是画得上秤称称,几块钱一斤,反正没有樱桃贵。这是姥姥的秤。

有人说如今最值钱的不是金子了,是画,你当年采访过那么多大画家,怎么一张名画没有啊?

我一直记着姥姥说过:"人的手不能轻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来,伸多长都行,就是救命的事儿!除了这个事儿,你的手不能随便伸!"

要张画不为救命还真伸不山手,名家名画不一定要自己收藏,看过就行了。

先画的是花,因为姥姥最喜欢花。花是一盆儿一盆儿地从花市往家里搬,花瓶里的花也几天换一回,照着画。越画越不像,没有技法真是困难重重,心里想的,眼睛看着的,画出来就南辕北辙,名人真的不是能人啊!

姥姥说:"能人干什么都能,废物干什么都不成。"这话对吗?

我自以为是自己是个能人,我也傻了,胡涂乱抹吧,只此华山一条路了。人要是只剩下一个选择了,路倒是好走了,越走越胆儿大。

其实我几次拿起电话想拨通大师们的号码,最终还是放下了。姥姥说过,不是救命手不能随便伸。

笔不听脑子的,但笔是产生画的工具呀,着急呀!会画的东西有限,能画出的画怎么看'也不像画。画桌上摆着儿子的画,摆着丁芯儿子的画,我这画来画去还不如两个十岁的孩子。

我不放弃,这就是我!

画画要有苏晓明的精神,还是她最先鼓舞了我。

去苏晓明家第一次见她画画很吃惊,从来没画过,拿起笔就画人物。先画自己,画了用手机发给卢秀梅,秀梅回信说:"这是猴子还是人?"晓明不怕打击,接着画,画王朔、画刘索拉、画丁芯、画姜文,画的原作都是"强行"给他们本人送去,好在朋友们都喜欢,都说像,也不知是真是假。丁芯还把自己的像摆在家里,赵宝刚说一看就知道这是他老婆。姜文自己上门取画。

是天才?是执着?

她逼着我画,我不是天才,可我胆子大。

才画了-周,苏晓明就把我的画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张暴默,发给了丁芯。这些外行的朋友啊, 一个劲儿地鼓励,一个劲儿地夸奖,暴默甚至还"订货"了"等拍卖会的时候你拿两幅来做慈善。"哈,我的这一群没数的朋友.友谊把画贴上了。

白天画,晚上画,一个夏天我这么不停笔地为姥姥画画。逐渐地有样儿了,逐渐地会拿笔了,逐渐地会用颜色了。 

姥姥不也不会画画吗?可她给我们绣的鞋垫上的那些花草,贴在筐箩上的那些喜鹊、牡丹不都栩栩如生吗?

感谢姥姥的"养眼经",使我们曾经傻子一样的眼睛明亮了起来。

等画画成个儿了,写字又难住我了。自以为原来用钢笔写字还不错的我,用毛笔一上纸就全傻了,哎吆,简直那个难看呀!字画字画,字比画还重要,没有字的画不像画呀,半成品呀,急的我呀。

正值中宣部学习班上课之际,我们班有一位才女孙晓云,一个博物馆的馆长,书法写得那个漂亮啊!我一问人家,吆,人家三岁就开始练书法写毛笔字。我还得再练四十几年,天哪!

好朋友石人还给我刻了相当有水准的章,可我目前就这水平了,我还盖什么章画什么画啊?但是我内心知道姥姥不嫌弃。

我就是盼望姥姥现在的那个世界不那么冷清,鲜花永远盛开着,丰收的喜悦还挂在姥姥那好看的脸上。

"丰收"在姥姥的日子里是很金贵的两个字。穷的时候,丰收了的喜悦天天挂在姥姥那好看的脸上。

秋天是姥姥最喜欢的季节,不光因为丰收,还因为天气不冷不热,大人、小孩都旺旺兴兴的。那些个日子你不曾见姥姥睡过觉。天黑了,一家人都躺下了,姥姥还一个人在两口大锅前忙着煮地瓜。姥姥坐在灶前,东锅续把柴,西锅再拉几下风箱,炕上热得我们呀,都像壁虎一样扒着墙睡觉。

姥姥说:"连秋收的日子都不知道紧忙乎的人,那春和夏你还等什么。到了冬天你就知道这一年又白过了。 "

姥姥说,秋的日子得一天当两天过。

赶着天好,把秋地瓜晾干。她拣出最好的地瓜煮熟了,再一个一个扒光了皮,浑身一丝不挂的地瓜们被姥姥晒在房顶上,有白瓢的,有红瓢的,远远看上去像一团一团的花儿,姥姥的房子像个大粮仓一样在村里特别扎眼。地瓜们晒得半干不干的时候姥姥就把它们闷进坛子里,坛子口是开的,为的是让秋风风干。接近初冬的时候,坛子里的地瓜就变成了一块块布满雪花一样白霜的地瓜干了,这些白箱都是地瓜中自然分泌出来的糖分。糖挂在表面,地瓜干失软中带硬,筋筋道道的美食。

姥姥几坛子几坛子地闷,邮差几包几包地来取,这是姥姥最欢快的时刻。她的那些城里的儿女{门、外甥们、孙子们,都是吃着这样的地瓜干长大的,年年这样、秋秋如此。认识我妈的朋友,几乎都知道姥姥的地瓜干独此一份,吃了还想吃,见了就想拿走。

姥姥家的水门口是沙子山地,地瓜格外的甜。山上种的地瓜都是面嘟嘟的,吃起来像山栗子;山下种的地瓜稀,稀得像年糕。姥姥把稀的做成熟的地瓜干,把面的切成地瓜干儿的生片,晒得干透了,一冬一春就用它做各种米搭配做粥。

秋天太阳好的时候,姥姥家的房顶上、院子里、院墙上、东边的大道上晒得全是地瓜片。带泥的地瓜先在河里洗,那时水门口的河水清澈透亮,地瓜就倒进河里,周围用鹅卵石堵起一个天然大水盆,河水冲一早上,下午再去取那地瓜,就像有人替你洗过了一样的干净。姥姥一篓子一篓子地往回㧟(kuai,用胳膊挎着)回家,再一个一个地用带刀片把地瓜切开。你想呀,这几百斤的地瓜姥姥得忙成啥样呀?可她欢快的样啊,你以为她晒的是金子。这些地瓜干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还得一篓子一篓子地收起来,太阳出来再一篓子一篓子地晒出去,懒的人家干脆就不收了。晒上去什么时候晒干了晒透了再往家拿。

姥姥说:"孩子你都记着,在地底下埋的东西都是好东西,都是吃了有劲儿的东西,它使劲往地里扎,那个力就是生命力。人也是这样,有本事的人都不是在表面能说会道,开个花几日就败了,扎个根儿才能长久。 "

姥姥还是育种专家,春天最暖和的炕头上总是让地瓜种们给占去了一半儿。姥姥选出最优秀的小地瓜,把它们排着队埋在沙土里。不到半个月地瓜就全都发芽了,发了芽、长山叶子的地瓜就是地瓜种,然后姥姥拣着长得齐刷的地瓜芽,再一个一个地移载到山上的地里,一棵小苗初秋就结出一大堆地瓜了。地瓜生长的那几个月里,嫩的地瓜秧子姥姥就掐下来煮面条吃,老的秧子收地瓜的时候再把它晒干了、粉碎了喂猪。在炕上和地瓜苗子一起睡的那一个月,我常感觉是睡在田埂里。你想啊,躺在沙土边上,闻着地瓜叶子的味道啥感觉?现在想起来都有些激动。

这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丰收的景象永远定格在姥姥家那一片雪白的雪白地瓜干世界里了。

现如今富裕了,餐桌上的地瓜,姥姥碰也不碰。姥姥说她吃怕了,当年那是没法子。

可你当年看不出姥姥怕,看的只是欢喜。为什么?

一样东西吃五十年,中国人的肚子呀,姥姥的胃呀,怎么那么坚强!

为了姥姥的怕,我们尽量不让地瓜进门,想吃了就在地瓜摊买个烤的就地吃完再回家。

一进门姥姥就说:"吃烤地瓜了吧?"姥姥闻到味儿了,什么也瞒不了姥姥。

有一回从饭店买了些紫薯回来,特意把皮剥了:"姥姥,尝尝,什么东西?像栗子一样香甜"。

姥姥看了一眼:"扒了皮我也认得它的骨头,地瓜! " 

"这是福建特有的,咱们那儿不产。"..

"嗯,它就是外国产的,也是个地瓜!"真不知道为什么曾经带给我那么多美好记忆的地瓜竟让姥姥如此地"怕"。

我知道了,这就是姥姥.打起精神过日子的姥姥,面对现实识时务的姥姥。

人家借她的钱不还的日子,姥姥说:"好哇,不还就不还呗,利息都在他心里和咱心里存着哪,越涨越高,最后咱的利息比原来的钱还高,他欠的账也比原来的多。"姥姥算的是人情账。

姥姥是两个姥姥,有的时候明明白白,有的时候糊里糊涂,可姥姥心里永远有她自己的算盘。算盘也是两个,一个在她心里,一个在她家的抽匣里一一她家祖上留下的老算盘,我上学还用过呢。别看姥姥不识字,打算盘可溜啦,家里的大、小账姥姥三下五除二就都扒拉几下就清楚了。要不我妈上学选择了做会计?莫不是因为他们家有个算盘,还有个会算账的姥姥。

姥姥说她是会算账,她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辈子大便宜。她活得很知足,用她的话说"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 "

我问姥姥"现在好像人人都觉得不幸福、不快乐。没钱的人不快乐,有钱的人也不快乐;没当官的人不快乐,可是当了官也不快乐;普通人不快乐,名人也不快乐。快乐都跑哪儿去了。"

姥姥说"孩子,快乐这个事儿啊,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一百个快乐,你这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的快乐?小快乐别嫌小,加起来就大了 " 

知足者常乐。

姥姥说"乐就是福。 "

我说:姥姥,你的幸福指数太低了。就说做女人吧,你这一辈子缺失得太多了。身为女人,你这一辈子没穿过高跟鞋,遗憾吧? " 

姥姥摇摇头:"那年月你不包脚你就成怪物了,连婆家都找不着。谁的眼还长后头,能看着现在不包脚?没有办法,旧社会嘛""身为女人,你一生没穿过裙子,遗憾吧?" 

姥姥说:"怎么没穿?围裙不是裙子? " 

围裙也是裙子,我们都笑出了眼泪,多么乐观的姥姥,围裙也是裙子。

穿围裙的姥姥!

写着《姥姥语录》,解读者姥姥的一生。一个不认字的老太太,一生都在翻阅着人生这本大书,她是一个用功的学生,她是一个用功的女人。生活的书本指导着她的日子"书本"的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如果不是这样,她可能完全过着另一种日子,也许没有好坏之分,但多姿多彩和平淡无奇之分一定是有的。

也许姥姥是无意识地选择了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她从一开始就品尝了她喜欢的精神、物质双轨的生活,她的知足和局限都决定了她这一生是别样的有滋有味。

她的知识是因为她的不知道,不知道又成全了她的幸福。也许知道得更多,她的幸福会更少。

就像翻阅《撒切尔自传》的姥姥,她的那份好奇、那份惶恐、那份羡慕,你从她脸上就能读出。同是女人,地球上还有这么个活法的老太太。也许距离太遥远,人就没有了天经地义上的可比性,因为姥姥反复说:"哦,这是一个外国女人,和咱不一样。 "

平衡在姥姥的日子里是轴心,我常想她的这种平衡来自哪里,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我们缺少的往往都是这样的平衡,不满足、不满意、张狂、暴躁,懦弱、郁闷、灰心,不都是因为掌握不了自身的平衡吗?对生活的期望过高,对日子的信心又过低,都是因为没有了对生活的准星。


雷音连载丨倪萍《姥姥语录》1

雷音连载丨倪萍《姥姥语录》2

谭飞:女粉丝居然对吴亦凡做这种事!(姥姥语录3)

雷音连载 | 倪萍《姥姥语录》4

雷音连载 | 倪萍《姥姥语录》5

雷音连载丨倪萍《姥姥语录》6

雷音连载丨《姥姥语录》7

雷音连载丨《姥姥语录》8

雷音连载丨《姥姥语录》9

雷音连载丨《姥姥语录》10

记得点赞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