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当我谈独立农场时,我在谈什么
Editor's Note
今天分享来自月月关于原宿的两篇文章。今年8月份,月月来到原宿做了一个月的志愿者。第一篇文章,月月写下在她的理解中,原宿作为一个“独立农场”的存在;第二篇文章,是关于在农场让月月“找回平静的七件小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悬崖上的智齿 Author 李三月
写在前面:本文无配图,图要留给下篇用
——————————————————
我们常说“独立电影”、“独立音乐”、“独立游戏”,它们往往有别于“商业电影”、“商业唱片”、“商业游戏”,是不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更注重风格、个人表达与独立精神的作品。
如果说电影、唱片、游戏尚属于文化艺术行业的话,那么食品和消耗品行业的主流,则更是把“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主义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农场也有独立与商业之分,我生活过的上海的农场(《辞职之后,入川之前》),应该属于后者。
它的农场主(或说“老板”)大部分时间并不在场。他更像一个投资人,在一线城市周边投资建设“有机农场”,并为每一家农场聘请专业的技术经理,再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工负责生产。
而它的经营模式,以服务顾客为第一要务。这就决定了它很难有过多自主的原则可坚守,只能一切以客户满意为上。客户把它当作消费的场所,它把客户当作赚钱的目标,农场与顾客没有什么真正的沟通。
以上大概是国内大部分商业农场的经营手法。客观地说,这些农场能做到“有机”,已经实属不易,它们努力迎合消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完成盈利目的,也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事。
——————————————————
可如果存在一家“独立农场”,它会是什么样子?
它当然不该只有一种样子,它应该是百花齐放的,这样才契合“独立农场”的精神意涵。
离开上海的农场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去了江苏东台的原宿自然环保农场,在那里做了一个月的志愿者。
在我看来,原宿自然环保农场,就是独立农场会有的样子。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创办于2015年,位于江苏省东台沿海平原地区。农场借鉴朴门永续理念设计并建设,专注于自然建筑、自然教育、自然农耕的实践和推广。农场占地160亩,其中包括70亩左右的野生大水塘,与外界水源断隔,主要是雨水蓄水,池塘内野生水鸟野鸭和芦苇丛生,各种野生物种和养分丰富,是稻田灌溉的水源。” 关于 原宿自然环保农场
(以上是原宿农场的官方简介,完整篇见文末链接。“原宿”这个名字,并不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和东京涩谷的原宿街区有什么关系,而是取自“原本的住宿”的含义。)
——————————————————
“独立之处”在哪里?
原宿并不是一家生产型的农场,它160亩土地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为农业用地。农场中那片70亩的大水塘,曾经是当地开发项目遗留下的大坑。农场的创始人崔崔和老吴,把这个大坑留作野生水塘,给迁徙的鸟类栖息,并在水塘前后种植了很多树木。树林和水塘加起来,几乎占了百分之八十的面积。他们只种植了几亩水稻,另外开辟了两块菜园来满足一日三餐的需求。
在一家农场生活,就像阅读一件作品,最开始会带着各种疑问——“为什么不把水塘做成鱼塘呢?”、“为什么不把树林栽种成果树呢?”、“农场这么大,不用雇些工人来做事吗?”。其实作者往往已经把他想表达的东西放到“作品”里了,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自然会得到答案。
正如崔崔所说,他们做这个农场,是想探索和实践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琐事和平淡朴素的一日三餐中,重新认识世界,也重新认识自己。他们不想为了盈利而勉强自己做不适合、不喜欢的事,即便有了尝试新事物的想法,也不急于去把它转化成利益,而是慢慢地推进,在过程中不断磨合,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成长,这样才不会让初心变得面目全非。
但是独立农场难道是用爱发电、不用赚钱的吗?当然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可持续,也是可持续生活的一部分。在上文引用的介绍中提到,它会不定期组织自然建筑、自然教育、自然农耕的实践活动,以活动收入来支撑农场的日常开销。问题是,这些活动与商业农场的自然活动有什么不同呢?
在商业农场中,消费者不会参与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等劳动,而农场也不会阻拦消费者把都市的生活方式带入乡村,例如带着大包小包零食、咖啡、奶茶甚至自热火锅来农场享用。商业农场通常会备好足够数量、足够容量的垃圾桶来盛载消费者们的“产出”。”
原宿则提出了“非服务性场所”的概念,在报名活动之前,人们会被告知来到农场并不是来体验一种服务,而是来过一种生活。每个来原宿生活的人,都需要参加每日的基础劳作,没有谁是“服务者”,也没有“被服务者”,或者说是“所有人服务所有人”。这样任性的规则,看上去似乎会劝退很多人,然而正因为它毫不讳言自己的好恶与边界,才过滤掉了大部分浮躁的人群,吸引来真正愿意认真生活的人。也正是在共同的劳作当中,人与人之间才会发生平等与深入的沟通。
原宿的独立之处并不只以上几方面,而简单的“独立”二字也不能概括原宿的全部。
——————————————————
去原宿之前,读它的公众号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神秘感,我也正是追逐着这股神秘感去到了那里。后来神秘感散去,我看到的是它的“独立精神”。当一个人不去盲目地迎合主流价值取向,而是按照他/她的真实内心去完成一个作品时,我们就可以说它是独立的。这个作品可以是一个农场、一间小屋、一个游戏、一部电影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形式并不重要,因为最核心的内容,是创造它的那个人。
——————————————————
PS
欢迎阅读原宿农场360度立体自我介绍“关于原宿“
欢迎阅读原宿农场长长长长的“生活公约”
——————————————————
PPS
啰哩啰嗦的原宿初印象就这些
我的原宿生活的日常——
待续…
我的农场日常
眉山篇
成都篇
上海篇
“我们”在原宿 系列
上一篇
明日预告
爱华:朴门杂记 & 第一个朴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