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延庆:对0~6岁孩子基本的要求,是能掌握五种技能——

大米和小米 大米和小米 2022-01-09

郭延庆

北大六院副院长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ALSO理论创建者

郭教授课前提示:


居家情景就是刷牙洗脸穿衣服?

不是!


一提起居家情境,很多人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刷牙洗脸洗衣服这些琐碎的事情,其实不然。

 

实际上我们家长的脑袋里应该有一个与居家情景相关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包括三类事项:


饮食起居

游戏学习

行为管理

 

洗脸刷牙穿衣服叠被子只是这个图书馆里的一本本书,如果我们没有图书馆的概念以及分类,那么在面对生活杂事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遗漏一些情况甚至视而不见。

 

而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了下面这座“图书馆”,那么一切都会变得很清晰:




听完郭教授的话,建议大家要把↑这张图打印或保存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检阅以免遗漏。


而前言之后,郭教授继续讲了饮食起居游戏学习的内容,让现场不少家长“脑洞大开”,我们已经替你整理出来啦,点击右边标题即可阅读: 


郭延庆深圳颠覆式演讲,让现场200名孤独症父母脑洞大开! 


郭延庆颠覆式演讲第二波:在家和孩子玩游戏,你可能一直忽视了这个点


今天,来到大家平时提问很多的主题——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

 


书目一


能听、能说、能等

能坐、能学

 


我们对孩子基本的要求,是孩子0~6岁的时候能够掌握以下五种技能:

 

1.能听:孩子能够听懂我们的话并学会配合。


2.能说:孩子自己有需求的时候能够通过合适的途径让别人理解。


3.能等:在不能马上得到某样东西或者不能马上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能够做到等待。


4.能坐:孩子会去到幼儿园、学校上课,将来会出去找工作,要能在这些环境里坐得住。


5.能学:要有一种学习的姿态,能够接受教导。


这五大技能是孩子适应幼儿园或者小学都必要的学前准备技能,如果孩子在这五个技能上有所不足,都会影幼儿园或小学对孩子的接纳。

 


书目二


问题行为的分析

管理及预防

 

我们要怎么培养孩子“能听、能说、能等、能坐、能学”的这五项技能呢?


“能”是一种行为表现。


“听”、“说”、“等”、“坐”、“学”是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的行为库存(behavior repertoire)之一。


而建立这样的行为库存,是一个从不能到能,从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两个相辅相成的行为管理手段:


辅助和强化以及问题行为管理。


我们首先要判定孩子能力的基点(干预前的行为库存,或者行为水平),为孩子确立个别化的听、说、等、坐、学的具体行为目标。用桌面的回合试验教学技术(DTT)或者自然情境下的教学技术,通过辅助和强化的技术,让行为从无到有,再从少到多。这是基本途径。


如果我们在培植孩子行为库存的过程中,发现既不是强化和辅助的不够,也不是设立的行为目标不适应孩子当下的行为能力。


而是,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他/她试图以问题行为逃避这个学习过程(当然,我们需要对该问题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保它的功能是在逃避学习或者任务)。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不再是培养和化育缺陷的行为能力,而是矫正问题行为(也就是,针对问题行为的管理)。


通过管理问题行为,我们把听、说、等、坐、学做为不可逃避的任务,让他/她学习到这一规则。



居家情境下的干预秘籍到底是什么?


郭教授说



记住这7个字


应时待需不折腾



可以理解成呼应时机。


世上万物万事,其生发壮大衰败消亡莫不应时。时使物生,时促事成。管、养、带、教一个童娃,也需要时时把握时机火候,相时而动,应时而行。


首先,我们要学会去观察孩子,立足孩子本身,争取成为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接着,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起点,明确如何开始干预孩子;最后,在实际中发现和创造干预孩子的机会。



可以理解成待其所需。


以花植为例,它离不开水土田肥,但是不是浸泡在水里肥里,就花艳苗壮呢?显然不是。水肥虽好且离不开,若不待需而给,则花草亦消亡得快了。


我们教孩子也一样,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去做。比如,当孩子拧不开瓶盖的时候,他除了需要我们帮助,更需要学习如何做才能让自己获得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会待需而教,让孩子主动提出想要获得帮助的需求。



应时,待需已然隐含不折腾的意思了。此处特别提出,是提醒之意。


因为应时、待需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它依赖于客观的观察、了解、学习和把握,而不是个人主观有爱就成。


强调个人主观的爱而忽略客体客观的“时”与“需”,那爱的行为就变成了种种折腾。返观如今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干预,打着爱的旗号折腾孩子而不自知的,实在数不胜数!


要做到应时、待需、不折腾,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我们管、养、带、教的这个童娃,他的脾气秉性,他的好恶行思,他的趣味趋避,他的应人应变,他的能与不能。


而要了解和熟悉这些内容,就离不开与孩子生息相求地生活以及对孩子实时地观察、学习和评估。


⬆️这一步该如何做呢?


郭教授讲继续给大家带来


《四种观察和评估孩子的训练方法》


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