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家孩子还不会说话,他们说只做口肌训练就可以了”

李月裳 大米和小米 2022-01-09



很多父母会问:“我家孩子不肯说话,有时说话也是口齿不清,是不是因为舌头有问题或者口腔肌肉有问题?”


这样问的家长们很多都会简单地认为孩子的言语问题是由口腔肌肉问题引起的。


其实不只是家长,国内的部分干预机构,他们也把口腔肌肉治疗当做言语治疗。有一些机构甚至会用针去扎孩子舌头,用冰等物体去刺激孩子的口腔……


这样做,真的对孩子好吗?


这是正规的口腔治疗吗?


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孩子才需要口肌治疗?


语言跟口肌治疗又有什么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

你一定要仔细阅读好好收藏!!



口肌训练≠言语治疗 


文|李月裳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言语治疗科主管



口肌训练是什么

 

 

口肌训练是针对跟说话或进食相关的口腔肌肉群进行锻练。


训练内容针对下颚、嘴唇、舌头、软颚、喉部等肌肉来进行,按需要加强这些肌肉的活动力量、幅度、速度、耐力、稳定性和协调性。


训练的过程或会按需要使用不同工具提供触觉提示,像是压舌棒、吹气笛、牙胶、吸管、震动器等。


口肌训练是言语治疗的辅助性治疗项目。一些跟发音或进食无关的口腔活动并不应该纳入训练,例如吹鼓脸颊、舌头左右摆动。




孩子语言沟通能力

比说话清晰更为重要




常常听到家长问:“我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有些家长会以为孩子只要多做口肌训练,他的语言沟通能力就会越来越进步。


其实,这是不会发生的。


孩子不能发音或说话不清,未必是因为口腔肌肉问题引起的,更多的是孩子本身有语言沟通发展问题,在理解和表达方面达不到对应语言发展阶段的应有能力。

 

此外,孩子的发音是有发展阶段的。2岁左右的孩子,一般能够掌握双唇音,例如可以清楚说出baba(爸爸)、mama(妈妈)之类的单词。


难度更高平翘舌音,如广东话中带/s、tsh /声母的字词,比如「小心」、「切橙」,或普通话中带/z、c、s/ 和 /zh、ch、sh/ 声母的字词,比如「坐车」、「生菜」、「粽子」,大概要到6岁左右的孩子才能完全掌握这些发音。

 

如果孩子只有3岁,家长却以为通过大量口肌训练后,孩子就能把话说清楚,这是不必要而且不太可能发生的。


另一方面,如果过早改正孩子的发音而不教他们如何在生活运用,孩子的语句只会像坏掉的唱片,或许某几个字能说得清楚准确,但说来说去只有几个字,其他人不明所以,结果还是无法完整传递讯息。

 

因此,我们应该着重提升孩子沟通和语言能力,从提升沟通动机、词汇量和语句长度方面入手,当他们建立基本沟通能力后,下一步再教他们把话说得更清楚。


以上介入方向对于语言发展障碍和自闭症的孩子尤其重要。


 


不是每一个做言语治疗的孩子

都需要口肌训练




即使孩子需要透过言语治疗来改善说话清晰度,也不是每一位都需要口肌训练的


口肌训练的主要对象是那些从视觉或听觉提示只能得到有限帮助的人士,他们无法透过听从指令或看着模仿目标语音,例如听到「把嘴唇闭上说m[妈]」后未能正确响应。

 

以障碍类别来说,口肌训练适用于口腔肌肉功能性活动受损的人士,如——


唐氏综合症


唇颚裂


脑瘫


言语失用症


中枢性构音障碍


运动性语言障碍

 

实际上,咀嚼吞咽食物和讲话都是使用相关的口腔肌肉群,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吃东西没有问题,比如说孩子能吃各种坚硬的食物、吃水果会吐果核、吃鱼能吐鱼刺的话,就可以初步排除孩子是因为口肌的问题导致言语问题了。

 



认识孩子的口肌发展



口腔肌肉发育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若孩子在各年龄层有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可多加留意他的口肌发展是否出现异常:

 

1岁时 

还是经常出现呕吐反射

吞下半固体食物(如:白粥)时嘴唇不会合上

咀嚼期间嘴唇和脸颊很少活动

 

1.5岁时 

咀嚼时嘴唇不会合上

吞东西时舌头经常伸出来

用杯子喝水时,水经常从嘴巴流出

 

2岁时 

经常流口水

未能使用吸管喝水

未能自如咬食肉类或较坚硬的面包

 

3岁时 

咀嚼时无法把食物从一边转移到另一边

咀嚼时舌头很少活动



确实存在口肌问题该怎么做?


 

 


先经过言语治疗师的专业评估再决定



一个完整的评估包括了解个案史、口腔结构、语言理解和表达、说话清晰度、家长的问题和期望等,以分析其整体沟通功能。


评估过程若发现孩子有发音问题,则会进一步观察孩子有哪些语音是可以透过视觉或听觉提示发出,哪些是不可以。


如果孩子无法透过视听觉提示发出某些目标语音,就会安排完整的口腔感觉和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是否需要在治疗服务中加入口肌训练,然后将评估结果和建议告知家长,在家长知情同意后再进行相关治疗。

 

此外,评估过程若发现孩子有其他服务需求(比如听力、认知、心理问题),则会转介至相关专业做跟进。

 

不恰当的口肌治疗最大的危害是——浪费孩子的宝贵干预时间。


因为这些时间是买不回来的!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过评估就进行口肌训练,还可能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部分孩子有口腔触觉高敏的情况,他们会抗拒吃坚硬的食物,不喜欢有东西碰触他的嘴巴。


如果强行使用不当的工具(比如震动器)来刺激他们的口腔肌肉,不但达不到训练效果,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危害,对所有的训练都抗拒,对整个语言沟通失去兴趣,结果得不偿失。

 

为了把握孩子的干预时间,家长在为孩子安排口肌评估及训练时,建议多跟治疗师沟通,以了解安排口肌训练的目的和相关配合事项。


 


在家配合训练


 

除了考虑带孩子到外面做口肌训练,建议家长积极配合课堂训练内容,多带着孩子在家做,这样才能够促进训练效果。

 

其实促进口肌发展有很多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例如,可逐步增加稍微坚硬一点的食物代替孩子日常软绵、细碎的食物。


从只能吃半固体食物能吃固体食物能吃坚硬的食物或者精细的需要吐出骨头的食物,这样慢慢地锻练他们的口肌能力。



正确的口肌训练


 

 

如果孩子需要找专业的言语治疗师做口肌训练,我们提供以下


 

1. 治疗师应该针对孩子的口肌弱项去安排个别化训练计划,而非没有计划随机做训练的,或者就按照一个套路对所有的孩子去做。


2. 在做完口肌训练之后,应该马上转化为功能性的发音的训练。


比如说,今天的口肌训练是针对舌头位置的,如果孩子能做到把舌尖碰到上排门牙后面,要辅助加强做[啦]的发音训练,比如「乐」、「辣」,这样转化才有用。

 

2. 点是很重要的。


研究数据表明,如果仅仅只是做口肌训练,没有对应功能的转化的话,孩子是没有多大进步的。

 

另外,如果孩子已能把口肌训练项目稳定类化至功能性发音,则不必继续进行口肌训练了。


举例来说,如果经过相关的一些口肌训练后,孩子在没有含着压舌板或其他触觉提示的情况下,能稳定合唇发出 /m/音,就不需要再进行相关的口肌训练,可直接跟孩子练习含 /m/音的单字,比如「马」、「帽」。

 


总结及建议

 


▷ 口肌训练是针对跟说话或进食相关的口腔肌肉群进行锻练。


▷ 对于孩子是否需要进行口肌训练,建议先经过言语治疗师的专业评估再决定。


▷ 不能单独的只锻练口肌,需要相应的做发音、语言理解和表达等沟通训练,才能真正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此


针对“口肌训练万能”的误区



1.言语治疗首先要注重沟通,建立沟通语言行为才是第一要务。请不要把大量时间金钱浪费在并不需要训练的地方。


2.不要神话夸大口肌训练的作用,要理性看待,不可能只做了口肌训练就能从不会说话变成会说话,从发音不准就变正常了。


3.请谨记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口肌训练也不是单一的去做,也必须再去转化为功能性的介入。

 



点击阅读,大米小米往期语言专栏:

孩子不说幼儿园(学校)的事,是因为你没有这样做!

和大米一起,跟香港著名语言治疗师李月裳了解这十个关键问题

独家|孩子社交障碍?言语治疗师教给你7个高效家庭策略!

大家都在疯抢的语言训练干货,接好了!

送你8个语言训练的小技巧

孩子口齿不清,三个轻松居家训练法

港大语言治疗系主管李月裳专栏①|家庭多语环境,会不会影响孩子学说话?

做自己孩子的语言训练师②|大量实例!100个与奥运有关的抽象词汇轻松教

她为什么不说话?

语言训练实战!教会孩子从自主表达到主动提问

语言训练实战 | 如何写好和孩子互动的剧本?

都想让孩子学会说话,可沟通中口语所占比例只是7%!

最专业的言语治疗课开始招生了!

咬字不清、问东答西……这些问题你家孩子也有吗?

让孩子开口的七种高效策略

孩子先学会这两项能力,他的语言就好教了!

语言治疗师:破解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困境!

语言治疗师:学会解读他人想法,是成功社交沟通第一步


参考数据——

1. Bahr,D., & Rosenfeld-Johnson, S. (2010).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peech oral placement disorders (OPDs): A paradigm emerges.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Quarterly, 31(3), 131–138.

2. Belmonte,M. K., Saxena-Chandhok, T., Cherian, R., Muneer, R., George, L., &Karanth, P. (2013). Oral motor deficits in speech-impaired children with autism.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7(July), 1–8.

3. Green.R., Moore, C. A., Reilly, K.J., Higashikawa, M. & Steeve, R. W. (2000). The physiologic development of speech motor control: Lip and jaw coordinatio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3 239-255.

4. Lau, T. H., & Lee, K. Y. (2013). Oral motor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suspected speech sound disorders: A comparison with children with typically developing speech.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16(3), 139-148.

5. Mann o, C., Fox, C., Eicher, P., & Kerwin, M. (2005). Early oral-motor interventions for pediatric feeding problems: What, when and how. Journal  of Early and Intensive Behavior, 2(3), 45–159.

6. McCauley, R. J., Strand, E., Lof, G. L., Schooling, T., & Frymark, T. (2009).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Effects of nonspeech oral motor exercises on speech.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8(4), 343-360.

7. Newmeyer, A.J., Grether, S., Grasha, C., White, J., Akers, R., Aylward, C.,Ishikawa, K., & deGrauw, T. (2007). Fine motor function and oral-motor imitation skills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with speech-sound disorders. Clinical Pediatrics, 46 (7),604-611.

8. Robin,D.A. (1992) Developmental apraxia of speech: Just another motor problem.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 19-22.

9. To, C. K., Cheung, P. S., & McLeod,S. (2013). A population study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Hong Kong Cantonese consonants, vowels, and tone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6(1), 103-122.

10. 美国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疗一级及二级课程资料


采访|梦心

整理|澳门聋人协会属下启聪中心语言治疗师 高柳莹

         小狒  小智  梦心

排版|小狒

编辑|大八


-完-



加入大米和小米QQ群 

一起交流分享


大米和小米粉丝一群

413811513

大米和小米粉丝二群

13035839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