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自闭症 vs 阿斯伯格征,哪个更幸运一点?
2013年,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面世,将曾经独立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期崩解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全部归纳为同一个名称——自闭症谱系障碍。
但在医生家长中间,还常常将自闭症谱系分为多个类别:
典型与不典型自闭症
重、中、轻度自闭症
高、低功能自闭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
这些分类有的看社会交往,刻板行为,兴趣狭隘等核心障碍的符合程度,有的着重于智力功能和语言功能。
因此,我们也常常遇到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医生面前得到不同的诊断结果的情况:有的是高功能自闭症,有的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
于是
家长就困惑了
高功能自闭症与阿斯伯格
是一回事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在概念上,我们知道高、低功能的分类主要注重于智力,当一个自闭症儿童,智力测试在70分以上,我们就称为高功能自闭症。
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定义是:
具有与自闭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
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但又不同于自闭症,与自闭症的区别在于,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光从简单的概念,我们很难准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的老朋友,阿斯伯格综合征女孩嫩成,也正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并在邹小兵教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下了今天的文章——
关于嫩成,点击了解:
那么
现在就开始
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
分辨之旅吧~
注意:本文不代表“大米和小米”观点,仅供参考
浅谈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异同
文 | 嫩成
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
近些年来,国际上一直对是否应该将阿斯伯格综合征归入高功能自闭症之中争论不休。
根据查阅过国内外文献,以及诸多阿斯友人的阐述,我得出了最终的观点:高功能自闭症(HFA)和阿斯伯格综合征(AS)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又有着很多差别。
对此,我特意咨询了邹小兵教授。
他说,你的观点是有意义的,因为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Volkmar和澳洲的Tony attwood(《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的作者)也坚持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存在的,与高功能自闭症是有区别的。
近期,我听闻有家长朋友表明想要了解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异同,以便更好地帮助家中的谱系儿童。
作为一个语言型的阿斯女
我决定从
二者之间的联系
二者之间的差别
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
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希望能给广大家长朋友们一些启示和帮助
联系
1
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
同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个光谱型的障碍,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都是底下的分支,核心是先天性的社会交往障碍。
2
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普遍存在感官异常的现象
其实不只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其他分支的患者,也普遍存在感官异常的现象。
如果一个谱系患者,不喜欢被人触碰,过分怕疼或者不知道疼,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忍受不了强光,也受不了噪音,不是他们矫情,而是因为他们的感官系统异于常人。他们很有可能触觉过载、痛阈值和普通人不一样,味觉过敏,视觉过载,听觉异常。
3
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都可能存在运动障碍
权威资料表明,有50%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存在运动障碍。这些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大动作笨拙,走路的姿势奇怪,做操难看,比同龄人更晚学会游泳、骑自行车。
我认识的确诊的一位十几岁的阿斯友人,曾经告诉我,她很久才学会金鸡独立。我想,我是可以理解她的。毕竟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别人都是跳绳一分钟都能跳百十个,而我只能跳十几个。
邹小兵教授告诉我,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在语言和运动方面是的确是有区别的。
我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上,也看到了这种说法。它指出,有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运动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却有运动障碍。
不过,邹小兵教授又指出,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长大之后,运动方面的差异就不那么明显了,因为有些大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也出现了运动不协调的问题。
综上所述,部分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都可能存在运动障碍。
差异
1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智力水平
普遍高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定义里,有这么一条:多数患者没有智能障碍和语言障碍。
据我所知,智力水平达到七十以上,具备语言功能还有学习能力较佳的自闭症患者就可以称之为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了。
如此看来,不考虑个体的差异,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平均智力水平是普遍高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
2
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相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在社交方面更缺乏主动意识
至今仍然记得一句典型的评价:自闭症患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是以自己的方式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如果把高脑功能自闭症儿童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放在一群儿童之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可能缺乏与普通儿童互动的意愿,而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可能有与普通儿童互动的意愿,但是很有可能采取的办法很可能是唐突的甚至笨拙的。
3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获得诊断的年龄
通常滞后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
也许是因为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障碍表现更为明显,所以获得诊断的时间会更早一些。
很多高功能自闭症患儿大概三岁就获得诊断了,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就不一样了。许多患者是成年之后才获得诊断的,著名的漫画家朱德庸先生就是五十多岁之后才被确诊的。国外很多成年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女性患者,很多是因为患有严重的进食障碍,才被发现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
其实,在医学不发达的年月里,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都被父母当作敏感、过分倔强、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奇怪儿童抚养成人的。我的许多成年阿斯友人,小时候就是那批奇怪的儿童,长大了之后,就变成了奇怪的大人。
4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普遍强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等诸多问题,但是多数都是没有明显的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的。
我认识一位阿斯男,他打字很流利,但是总觉得他理解不了一段话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比如,去年,我的外婆去世了,我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外婆走后,这个春节过得兵荒马乱,内心的孤寂和外面的热闹格格不入。”普通人看到之后,都会告诉我节哀顺变。他给我的回复,又一次让我确定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阿斯男。他告诉我:“过年要开心啊!”
他就是典型的没有语言障碍,但是听不懂话外音,缺乏共情能力的阿斯男。不过,这种经典的回复,却从未见过阿斯女说过。
在阿斯伯格症候群中,也遵循着人类共通的法则,那就是,女性对于情感和语言的理解能力普遍强于男性。
如果说,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语言表达流畅,但是却不一定恰当的话,那么许多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就是虽然有语言,虽然智力水平也不算很差,但是语言表达却非常匮乏。
换言之,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强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存在的问题是语言表达匮乏,而一部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是语境,语言表达流利但是不恰当。
特异性
1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更加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曾有文献指出,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患者通常是某些认同的规则的捍卫者。
普通儿童在幼年的时候,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一些规则的漏洞,并且通过不遵守规则,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只要认同某个规则,就会非常刻板地遵守它,哪怕并没有其他人监督,亦或者这个规则并不是硬性的、不可违抗的。
这种现象,在成年之后,仍然可能会存在。
举一个例子。
超市某款洗衣液搞特价,有会员卡的话19.9元一桶,没有会员卡的话49.9元一桶,我因为没有会员卡,而选择了不搞活动22.9元一桶的另一款洗衣液。
超市的促销员看到之后,制止了我,告诉我:“你下楼结账的时候,管其他人借一下会员卡,就可以买那款特价洗衣液了。”
那一刻,我哑然失笑。
原来,很多规则都是可以变通的,而我却总是固执又盲目地选择了做常人眼里傻傻的“老实人”。
2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
情绪档位存在缺失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指出,普通儿童的情绪表达是逐渐由强度一提升到强度十,而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和成人可能只有两个强度指数,从一到二,从九到十。
因为某些时刻,普通人可能会流露出庆幸、失望、尴尬之类的细微情绪,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却无动于衷。
实际上,他们不是荣辱不惊,而是在某些时刻,对环境的反应没有那么敏感罢了。
不过,如果出现了患者们觉得接受不了的情况,或者重大打击,他们可能直接跳过中间的情绪档位,情绪从一直接飙到十。
因此,患者们很容易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有人觉得患者们情绪淡漠,有人觉得患者们反应过激。
实际上,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既不淡漠,也不是总是反应过激,只是和普通人相比,情绪档位存在缺失罢了。
3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可能在伤心的时候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指出,有一部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不太会像普通人那样流露和表达伤心的情绪,而容易将悲伤的情绪表现为愤怒。
一位国外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少女曾表示,痛哭对我没有帮助,所以我就开始生气扔东西。
因此,如果家中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在不该表现出愤怒的时候,表现得怒不可遏,家长可以询问他是不是感觉非常难过,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识别自己的真实情绪。
4
在社交场景中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不像“人类”而像人工智能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指出,假以时日,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获得了相对高级的新理论能力,但是他们处理社交信息的时候,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经历,这种运用后天认知机制补偿心理理论能力的先天不足,很容易令患者感觉精疲力竭。
普通人天生具备社交直觉,很多时候只要遵循本能,不需要过多思考,就能在社交场景中做出恰当的反应。
我必须提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生搬硬套到新的社交场景之中,才能做出还算恰当反应。
很多人说我在即时社交的场景中反应迟钝,那是自然的,因为普通人是通过本能做出反应的,而我必须通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当我第一次和诸多阿斯友人提出“我们在社交场景中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这个观点的时候,他们表示,我的形容比较恰当。
当然,我们在缺乏经验和教训的童年时代,在社交场景中的表现是相当笨拙的。是时间和惨痛的教训,让我们不断地进步,最终进化成了所谓的“人工智能”。
1
总结
1
以上这些,就是我根据文献和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异同,以及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特异性。
当然,我所说的,只是普遍性的联系、差别以及特异性。
每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都是独特的人类个体,他们首先是人类,其次才是谱系底下的患者,身上有些特殊的地方是非常正常的。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或者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看到了他身上的问题或者遭遇到的困难,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而不应该一概而论。
写在后面
我们如何帮助
高功能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
谢谢嫩成,一个努力又有个性的阿斯伯格女孩,结合文献和自己的经历写下这一篇文章,虽然不能说百分百全面和专业,但就像是邹教授说的,是有意义的,也供有需要的人士参考。
邹小兵教授曾在一文中提到:“在美国,超过一半以上的自闭症患者是轻度,这些轻度患者其实就是以前DSM-4时所说的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大约20%为重度,30%为中度。
在我国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但近年来,在一些自闭症诊治水平较高的医院(例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目前轻度的患者已经超过一半。”
面对如此庞大而各具特性的
高功能自闭症
与阿斯伯格综合征群体
了解它们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
找到适合它们的干预方法
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
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教育方法,“大米和小米”发表过系列文章,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邹小兵教授亲笔写下的教育三原则
为特别大脑的孩子谋求生存空间,邹小兵写下阿斯伯格征十大特征和教育三原则!
此外,还有许多专家的答疑,家长的故事值得参考:
自闭症人士须知|天宝·葛兰汀:自闭症及阿斯伯格人士独立生活必须学会的十五大技能(上)
对于高功能自闭症:
前几天,在文章郭延庆:关于自闭症分类,好多家长都搞错了中,郭延庆教授指出:
“高功能有两类,一类是自然高功能,不是后天教出来的;另一类是低功能通过早期发现、系统干预开发出来的,这一类孩子在所有的高功能孩子里面占三分之二。
也有家长会问:高功能会不会变成低功能?这是有可能的。比如,部分高功能的谱系孩子由于没有被医生诊断、被诊断但没有进行干预训练、家长没有观察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实际状态……而造成能力的慢慢退化。”
邹小兵教授也曾说:“自闭症极具抢救价值。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患者可以获得的改善非常大,重度患者也很可能显著改善为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个体。
相反,如果失去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机会,一些轻度患者也可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
因此,就算是高功能自闭症孩子,干预也同样不能松懈!相关方法,我们可以参照:
四条!郭延庆教授花二十年心血总结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教育干预纲领!家长必看,必研读!
-END-
编辑 | 春桃 当当
图片 | 花瓣网 昵图网 内容顾问 | 孙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