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偌大的中山路竟容不下一间陈化成故居?
编者按:前两天曾推出叶子老师的好文鼓浪屿,是寄托政治愿景的高地?还是安放疲惫身心的港湾? 今天再推送一篇
文|叶子
一
厦门的朋友跟我说,到了厦门,一定要去逛逛中山路。
中山路,是厦门最老牌、最繁华的商业街,也是厦门人流最旺,商品最多,名气最大的地方。
在这条宽敞、绵长,径直通向大海的步行街上,不仅有着美轮美奂的骑楼建筑,还有着风格迥异的商铺,五花八门的小吃,以及纵横交错的小巷。
应该说,中山路之于厦门,就像南京路之于上海,王府井之于北京,春熙路之于成都一样的存在。近百年来,它在现代与历史不断交融中,见证着厦门的成长与繁荣,承载着老厦门人的记忆与乡味,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二
走在中山路上,首先吸引我的是两旁独特又精美的连排骑楼建筑。
这些高低错落的骑楼,色调以粉红和乳白为主,带着浓郁的南洋和闽台风情。
起伏的轮廓、纷繁的山花、漂亮的连排窗、精致的雕饰……皆于古朴中见韵味,在典雅中显风情。
三
其次吸引人的便是那些琳琅满目的商铺。
这里汇聚了众多的国内知名企业、中华老字号、还有书城、茶庄、药店、琴行、宾馆、南音、电影院和咖啡吧,可以说,南北干货、东西特产、中外名品,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厦门人有一说,到了中山路,你逛不完,看不够,买不尽。
四
此外,这里的厦门特色小吃更让人垂涎不已。
软糯香甜的黄则和花生汤,名不虚传;清甜爽口的八婆婆烧仙草,其味无穷。尤其是以天然黄麦芽为原料,手工制作的苏小糖牛轧糖,低卡低热,不黏牙,不齁人,既好吃、好看又新鲜!
有幸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坐在海滨大厦四楼星巴克开阔的露台上,手捧一杯咖啡与鼓浪屿隔海相望。
和熙的阳光,把辽阔的海面和曼妙的鼓浪屿镀上了一层金粉,显影在玻璃镜面中,宛如一幅生动、精美的油画,散发出不尽的意韵和风情,带给人极其愉悦的享受。
五
当然,中山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
虽说,这些古迹因年代已久,略显老旧斑驳,但正因如此,更显出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毛泽东主席亲题的“新华书店”,因伟人的妙笔丹青而蓬荜生辉;被誉为“厦门最具艺术价值的老建筑”江夏堂,则因其鲜明的闽南特色,让人叹为观止;罗马式建筑风格的中华第一圣堂,外型醒目,气氛肃穆,但不知怎地,从里面传出的钟声,竟有些刺耳!
六
这里,还有曾任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的故居。
陈化成,厦门市人。鸦片战争爆发时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他英勇善战,治军严明。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六,英国侵略者出动船只百余艘,陆军万余人,全力进攻吴淞要塞。吴淞口是长江的门户,也是内陆的腹地。当时,已是67岁的老将陈化成,毅然亲临阵地指挥发炮,与侵略军对击,并亲点火药,打击敌人。最终,因寡不敌众,身上7处受伤的陈化成,为国英勇捐躯。
陈化成殉国后,国人有诗凭吊:报国捐躯日,遥天黯将星,山河留壮气,风雨泣阴灵。泪洒三军血,名流万载馨,茫茫烟水阔,凭吊问沧溟。
赵朴初先生也曾作诗表达景仰之情: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
七
陈化成故居,不在中山路的主干道上。为了寻觅它,经过了好一阵七弯八拐,左转右绕,最后,才在一条充盈着古老南音的小巷里,找到了它的踪影。
这是一座典型闽南风格的红砖厝。简单的土木结构平房,面积不大,有个小小的院子。唯有围墙边,现存的两座旗杆石,昭示着房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
但正是这间古朴简陋的院落,孕育出了一代气吞山河的民族英雄!
八
当我跨进院门,刹那间,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整个故居零乱狼狈不说,幽暗的厅堂里,竟然还有几个打工者正在喝酒吃肉,大块朵颐……原本,想进去瞻仰一番,可事实上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一时又惊又恼又尴尬。
于是,不由得悲从中来:偌大的中山路竟容不下一间陈化成故居?繁荣兴旺的厦门岛竟给不了民族英雄一方清净之地?
厦门,你要么就不要在此设立英雄故居,既然设立了,就得保证起码的清净整洁呀。如此不伦不类,如此潦草怠慢,说轻了是对英雄的漠视,说重了简直就是对英雄的亵渎!
难道,像陈化成这样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不值得大家去敬畏,去景仰吗?
九
都说,中山路代表了厦门的繁华与富足,是厦门人的骄傲。可当我们在享受丰富物质,领略时代韵律时,是否想到过精神世界的可贵,文化信仰的重要?
厦门,历来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说,近年来,厦门市政府正在着力将厦门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艺术之都,想法很好,愿望不错,但具体如何实施,需要深思,更需实干!!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法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