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山,仅靠克虏伯大炮,就能阻挡东西方侵略者的脚步?
编者按:继前天推出叶子的文章厦门,偌大的中山路竟容不下一间陈化成故居?,今天再推一篇好文
文|叶子
一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东南端的海岬处,毗邻厦门大学,紧靠演武大桥,三面环海,一面接陆,视野开阔,风景秀美。
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
该炮台的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同时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二
胡里山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清政府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得的28生(280mm)克虏伯大炮。
此炮长13.9米,重87吨,其口径280毫米,仰角可达30度,并可360度旋转,有效射程达19760米,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
这门威力巨大的重炮,乃“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上古老的十九世纪海岸炮”,被称为“炮王”,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三
当年,克虏伯大炮是清政府狠下决心,最终花了10万两白银才购得的。如今,作为稀世奇珍,其价值无法估量。
其实,清政府购买的克虏伯大炮有两门,只可惜的是,现今完好保存的仅为东炮台一门,西炮台的一门大炮,则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被群众拆毁。
四
那么,话说回来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那时候,为什么会不计血本购置克虏伯大炮呢?
首先,鸦片战争期间,厦门岛曾被英军攻陷,特别是1841年的抗英保卫战,厦港要塞石壁炮台被英军摧毁,为了加强东南防务,购炮乃当务之急。
其次,饱受东西方列强蹂躏的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兴起了洋务运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为首的洋务派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购买洋枪洋炮,建立海军,加强军事,来富国强兵。
再有,厦门是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南北航线、东南亚航线的重要枢纽。对于清政府,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因而,清政府才咬紧牙关拨款,再加上多方筹措,不惜重金,不远万里去德国采购了当时最先进,最生猛的克虏伯大炮。
五
大炮买回来后,便被安装在了胡里山炮台。
该炮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能预先将敌舰拦在厦门之外;南面跟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形成犄角之势,封锁阻击厦门的敌舰;向西可追击闯入厦门的敌舰;往北则可支援陆军阵营。因此,有克虏伯大炮压阵的胡里山炮台,被称为厦门的“天南锁钥”。
1937年9月3日,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一举击沉了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抗日战争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
六
在胡里山炮台,引人注目的除了克虏伯大炮,还有每天的“迎客仪式”和“红夷火炮清兵操练”的情景表演。
“迎客仪式”,向游人展示的是胡里山炮台建成时,福建水师提督带领众将士开门旗舞迎客的场景,重现了炮台当年“八闽门户、天南锁钥”的威武。
“红夷火炮清兵操练”情景表演,则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红夷大炮炮兵操练及发射炮弹的整个过程。鼓声惊心,喊声动地,炮声震天,令人振奋不已!
七
应该说,胡里山炮台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亦是闭关自守的清政府在被动挨打的状态下,为维新求变,富国强兵作出的一点尝试,实为无奈之举。
只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太骨感。
愚昧又幼稚的清政府,靠一个胡里山炮台,两门克虏伯大炮,就能阻挡东西方侵略者的脚步?就能护佑大清朝长久的安逸,永世的太平?因此,这样的尝试,注定失败;这样的幻想,注定落空。
要想太平,只有自立;要想安逸,唯有自强。要想不被人奴役,不被人欺侮,只有全面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落实到军事上,则要努力提高海陆空全方位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来说,这一切都是空谈。
八
下个月,就将是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的华诞。
70年沧海横流,人民海军在血与火的历练中铸就威名;70年春风鼓浪,中国海军,在风云际会里勇立潮头。
五大兵种,联合作战,重剑在手,击水中流!伟大的人民海军,将一往无前!光荣的中国海军,将长风万里!
如何才能阻挡侵略者的脚步?如何才能赢得国泰民安的盛世?
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致力经济建设,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法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