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本主义诞生的三个瞬间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潮沉思录 Author 潮思


文 | 正义必胜


撕裂人类那孱弱的身躯,畅饮她们的献血,吮吸她们的内脏,就如同吮吸多汁的浆果。

——题记


自从资本主义于16世纪的欧洲诞生,并在之后的数百年里将其影响力从亚平宁半岛扩张到宇宙空间,人类的命运便与这个被资本主义所塑造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深深地绑定在了一起。人类目前所有的已知领域,都被打上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烙印,即使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迹罕至,抑或是意识世界中的幽暗难寻,都很难不被其所影响。随着人类的嗅觉器官闻到了宇宙的金属味道,资本主义已经扇动着那畸形的翅膀腾空而起,将其触须伸向了无尽的虚空,开始染指那不可名状的未知领域。



资本主义那不同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的其他社会制度的特性,几乎令全人类都陷入了悲喜交加的情绪旋涡之中。她生产出的美梦可以制造出令人类如痴如醉的超常刺激,达到快感的巅峰,而其名为“痛苦”的副产品也会令无数人在绝望中失去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资本主义诞生后的人类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争夺美梦与抛洒痛苦交错的历史。这种诞生于旧世界的生产方式在战争与财富的催化下成为社会制度,并通过殖民者的帆船与对财富的渴望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又从新世界出发,迈向了所有的已知世界。而在资本主义从诞生到走向世界的几百年中,有三个瞬间如同石蜡切片一样,记录了资本主义的初生与蜕变。



切片一:又是十字军


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人类社会中昔在或今在的社会制度一样,都是在旧有的社会制度上发展出来的,其在欧洲大陆上诞生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发端于11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虽然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是在宗教狂热的煽动下由愚蠢的贵族带领着鲁莽的骑士以及无知的农民所进行的徒劳无功的入侵,不仅死伤无数,也没有完成收复耶路撒冷的目标。但这些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十字军东征之所以发起并能够持续将近两百年,并非是出于宗教狂热,而是因为对财富的渴望与在这二百年中诞生的无数获益者。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只要能够乘船顺利到达彼岸,那么被异教徒窃据的财富、珍宝与奴隶都将唾手可得。



于是在将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无数的财富与先进技术经由地中海进入欧洲,并滋润着如威尼斯这样的自治城市,而在财富与知识的刺激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也在这场战争中开始孕育。大规模的战争、众多的参与者和掠夺而来的众多土地与财富,令如何统筹这一切的问题浮上了台面:十字军为了能打下更大的土地,得到更多的战利品,要尽可能地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商人们为了在这远征中获得大量的财富,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不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这种磨合与博弈中,威尼斯的金融业获得了巨大地发展,汇票、支票、银行业、保险业、股份公司等资本主义制度所必不可少的元素纷纷出现、成熟,并发挥出了其特有的力量。


随着战争的持续与金融业的成熟,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十字军东征已经变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类似风险投资的商业活动,因为相比买进卖出的传统商业,资助远征的回报要高得多。只要资助十字军的远征,就可能得到相比投入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这些回报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被十字军洗劫和占领的地区,刀剑可以让他们毫无保留地交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因此,十字军与来到威尼斯的投资人们,也形成了一种类似当下部分创业者与风险投资人之间的关系。



十字军们如果想得到足够的支持,就一定要开出足以打动投资人的条件。他们与投资人签订契约,将未来可能获得的一切利益中的一部分早早地许诺了出去,无论是将来能掠夺到的财富,还是控制物产丰富地区后的商业特权,纷纷变成了打动投资人的条件。条件越优越,获得投资人青睐的可能性就越高,就越可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从而极大地增加远征成功的可能性。


投资人们是否要资助十字军,则取决于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衡量。为了保证投资不会血本无归,一定要选择战斗力有保证的军队,最好是有国王带队的那种。为了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一定要选择进攻富庶地区或是承诺回报够高的军队。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不能把自己的投资都放在一支军队上,而是应该采取多头下注的策略,这样就算有几支十字军沉入大海或全军覆没了,只要凭借成功的那几支十字军的收益,也是稳赚不赔。因为投资人们的默契,几乎每支十字军的背后都不止一个资助人。


十字军东征为威尼斯带来了繁荣,令地中海遍布威尼斯的海军基地与商号。为西欧带来了数不清的财富与知识,甚至被法国学者米肖·普茹拉称为“欧洲社会的命运走向光明的第一步”。但其对欧洲最深远的影响,则是用血与火的实践证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可能:一种以金融业为基础,以风险投资为主要特征,以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为标准的,将人类社会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活动进行重新评价,并根据预期即可能获得的利润高低来决定是否对其倾斜资源的生产方式。(一些学者将其概括为追求超额利润)后续的历史证明,这种生产方式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



切片二:风起伊比利亚半岛


在天真者的想象与知识者的谎言中,一种生产方式的建立是不需要任何基础的,而特定的生产方式更是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将无变成有,将一变成无穷,直到永远。但遗憾的是,发端于亚平宁半岛的这种生产方式显然没有这种力量,当一个地区的禀赋对她来说不再优越的时候,她不仅要将曾给予的一切剥夺,还要收取利息。当威尼斯的财富之源——地中海世界不再拥有大量待人发掘的珍宝,只有如恶龙般的奥斯曼帝国看守着剩余的财富的时候,依靠着恪守“利润”信条才得以享受荣华富贵的投资人们和只有为投资人工作才能谋生的航海家与佣兵们便前往了下一个应许之地——伊比利亚半岛。



在当时的欧洲各国中,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国家并不算强,虽然这里不乏技艺高超的战士,但狭小的国土、贫瘠的物产与孱弱的国力,令这些国家长期处于欧洲世界的边缘地带。但伊比利亚半岛特别的优势,却得到了投资人们的青睐。


这里处于地中海世界的西端,在远离东地中海的腥风血雨的同时,与南方的非洲大陆近在咫尺,而根据古老的传说,只要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中国。除了地理环境的优越外,这里还有特别的社会环境,因为种种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影响,这里有着发达的航海业和热衷航海的君王们,他们对于大海那边拥有未知的财富这点深信不疑,而深知无力在欧洲大陆上分得一杯羹的他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大海。


最终,在君王们对财富的渴望与投资人的资助下,一个个后世耳熟能详的航海家们登上帆船,朝着西方与南方出发了,后世则将这一追逐利润的浪潮取了一个带有进步意义的名字——地理大发现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葡萄牙,而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则成为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殖民者。早在1336年(元至元二年),葡萄牙政府就组织了一次针对北非的加那利群岛的探险活动,在发现古老传说中的岛屿的同时,也验证了通过航海获取财富的可行性,于是在之后的历史中,一批批由葡萄牙官方组织的舰队出海了。


他们沿着非洲大陆的海岸一路航行,将所过之处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他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相继在果阿、马六甲建立新的殖民地。至于葡萄牙是如何建立这些殖民地的,非洲蒙巴萨群岛的苏丹寄给友邦的信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最近一个强大的领主(葡萄牙首任印度总督阿尔梅达)经过这里,四处纵火。他强行闯入我的城市,不仅人被杀死,就连天上的鸟儿也坠落到地面。在这座城市里,死人的恶臭迎面扑来,没人能估算出他们掳走的财富数量。



葡萄牙人直到进入明帝国的疆域,才在一番钢铁与火药的谈判中,发现亚洲原来也有贸易对象。识时务的他们租借了澳门,作为与这个庞大帝国进行贸易的场所,三百多年后,才在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狂潮中,顺势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但葡萄牙王国在亚洲还是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参与这一活动的投资人们也获利颇丰。葡属印度国的收入在1588年为288942雷伊斯(当时的葡萄牙货币单位),1607年达到了355560雷伊斯,至1619年已经达到了412500雷伊斯。无论是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生姜等香料,还是靛蓝这样的染料,甚至是红檀香木,葡萄牙在将这些珍贵的商品大批运回欧洲后,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不过,有一些货物葡萄牙只能通过购买获得,例如产自中国的瓷器与丝绸。


年代

葡萄牙从亚洲运回欧洲的货物重量

1497—1500

170吨

1501—1510

26085吨

1511—1520

26060吨


葡萄牙之所以能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中留下一个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因为她在地理大发现中的重要地位,还因为她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殖民地。在这个殖民地,任何资源与人力都按照利润原则进行最符合资本主义逻辑的配置,其在殖民者登陆后的历史,几乎成为了资本主义历史的缩影。


葡萄牙殖民者最早来到这个群岛的时候,“整个岛屿都被参天大树所覆盖,几乎没有站脚的地方。”这时正处于葡萄牙四处殖民扩张的时期,于是这里的林木被砍伐,用来制造远洋的船只,而被砍伐过的土地则用来种植小麦。后来,欧洲大陆上对蔗糖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利润甚至已经超过了远航,这里便成为了甘蔗的种植园,而原本用来制造船只的树木,也变成了用来熬炼蔗糖的燃料。


除了岛屿开发模式的改变,对于机器与人力的改变无疑更具有某种“现代性”。为了能提高榨糖的效率,旧的碾槌研钵机器被淘汰,新的双滚压机被采用,它相比传统机器能够更快地榨出糖汁。对人力的使用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将工人进行分工,一组砍甘蔗、一组榨糖的工作方式取代了旧的由一人身兼二职的方式,新的工作模式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使工人变成了随时可以替换的活零件,令使用奴隶进行劳作成为了可能,而在监工的皮鞭与酷刑的惩罚下,奴隶们总能爆发出惊人的效率,直到他因为精疲力竭而死。


当岛上的树木被砍伐干净,无法再熬炼蔗糖的时候,这里又被种上了葡萄,成为了酿造葡萄酒的地方,而盛装葡萄酒所需要的木桶,则来自其他林木茂密的殖民地。随着岁月的流逝,今天的马德拉群岛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殖民历史的存在与其所代表的苦难也渐渐远去,成为了只有少数人在意的这个旅游景点的“特别”的装饰。



这种模式并非没有代价,对岛屿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大量奴隶的死亡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这些对葡萄牙的殖民者们来说,都不过是投资开发岛屿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成本”而已,有色人种“天生就是奴隶、不开化、野蛮和非人类”,既然连人类都不是,何必要套用人类的价值观?资本主义在意识领域上的典型表现,就是不断将被掠夺者“开除人籍”,从而将掠夺合理化。



葡萄牙王国虽然在地理大发现中占得先机,成为资本主义早期全球扩张的代表,但是随着其他国家加入到海外扩张的行列中,葡萄牙王国的自身劣势便凸显了出来。虽然领土可以凭借殖民扩大,但无论是直到15世纪后期才达到120万的人口,还是落后的以至于大量产品都需要进口的国内手工业,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观,这些问题始终限制着远洋殖民的利润增加。于是,当另一个更强大的国家加入远洋殖民的行列中时,依靠追逐利润而生的投资人们便像当初离开亚平宁半岛一样离开了葡萄牙,他们的目的地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另一个国家——西班牙王国,这个国家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笔者并不想过多地将笔墨耗费在描述西班牙帝国的繁荣上,因为对于这一问题,即使在中文世界也已经有足够多的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讲述了。相比西班牙帝国的辉煌年代,更耐人寻味的是西班牙帝国的衰落。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都能在自身的逻辑内自圆其说,而这些看法中比较能引起笔者注意的,仍旧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进行的分析。西班牙王国虽然因为地处地中海的边缘可以远离东地中海的血雨腥风,但其自身依旧是个半岛国家。半岛国家可以将双手伸向大海,双腿却不得不扎根于陆地,当王国的舰队扬帆远航的时候,君王们总要回望陆地,看看那里有没有什么威胁到自己国土的事物正在出现,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地中海也变得愈发不安宁了。



因此,帝国总是要留下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来守卫帝国的陆上疆域,虽然西班牙军队在那时的欧洲大陆上可谓强军,但因为这支军队保卫的是君王的利益而非海外的殖民地和运载黄金或香料的航道,便成为了对于投资人来说令人厌恶的“成本”。



西班牙帝国的历史也似乎佐证了这种猜测,西班牙帝国自出现开始,始终要在欧洲大陆与海洋深处两个方向分别投入力量,无法专心经略其中一方。这不仅分散了帝国的力量,也令投资人们觉得自己的投资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因为很大一部分海外殖民的回报,都被用来支付在他们看来与自己的利益毫无瓜葛的帝国军队在欧洲大陆上的军费支出。尤其是自16世纪中叶开始,在西班牙帝国与欧洲大陆上的低地国家和将势力从东地中海向西延伸的奥斯曼帝国的连年战争中,这个全欧洲最富有的帝国竟然因为无法及时偿还外债而破产了四次!


更大的问题是,因为大规模的对外殖民与在欧洲大陆上的连年战争,西班牙王国的人口出现了严重的下降,至1700年时,本土人口只剩下了600万,这对一个“日不落帝国”来说,无疑太少了。于是,投资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目标,而坚持与西班牙帝国共存亡的投资人们,其中有不少因血本无归而名载史册。



切片三:大英帝国


将目光从西班牙帝国的光芒下移开的投资人们,瞬间就发现了一个充满前途的国家——英国。英国也是位于欧洲西端,毗邻大西洋的国家,虽然当时的国土面积不如西班牙,但至1700年时,人口已经达到了930万。而且,因为存在较为丰富的煤炭与钢铁资源,英国还有着不弱的金属产业,这对于以枪炮为通货的殖民活动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最重要的是,英国是个纯粹的岛国,孤悬海外,远离欧洲大陆上的纷纷扰扰。她可以跳入大海,不必担心双腿被困在大陆上,无论是发展殖民力量还是保卫本土,都只要加强海军就可以了。而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是传说中在大海上“像牛一样迟钝”的法国。



当大量意在投资海外殖民事业的财富进入英国,这个对外贸易以出口羊毛为主的国家也迅速加入到了海外殖民的行列。1567年,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批准和一些人士的资助下,一个由著名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带队,由五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进行环球旅行,以验证英国参与海外殖民活动的可行性。其目的有三:第一,侦查西班牙属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第二,与尚未臣服于欧洲国家的土著部落建立联系;第三,劫掠西班牙货船。这次环球航行在掠夺西班牙货船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根据一份1581年的评估,德雷克的战利品价值达到了600,000英镑。


德雷克的远航在证明了英国参与远洋殖民的可行性的同时,也揭露了一个对西班牙帝国来说十分尴尬的现实:西班牙的财富运输网络比想象的要脆弱得多,只要一支规模不大的舰队,就可以通过劫掠西班牙运货船而获取巨大的回报。后续的历史便尽人皆知了,随着私掠船生意的火爆,英国的国力迅速膨胀,也加入到了大洋的竞逐之中。


对于英国皇室和投资人来说,只要发几张纸(许可证)或出几艘战船的钱就可能获得西班牙的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不仅可以加强英国的军事力量,促进英国的技术发展,还可以用来资助西班牙帝国的反抗者,简直是无本万利。


对于私掠船上的亡命徒们来说,可以合法地抢劫就是最大的满足,如果劫掠成功,还可以用获得的钱财换来更强大的战舰。



而对于西班牙帝国及其支持者来说,这简直就是噩梦。耗费无数奴隶开采出来的贵金属和熬炼出来的蔗糖,一旦被劫掠便成为了敌人壮大自身的资本,而加强护航的话,又会增加帝国的财政压力。无论如何选择,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某人A:为什么英国不在陆地上!这样帝国的方阵定可以攻入伦敦,烧死那个叫伊丽莎白的女巫!

某人B:要是英国在陆地上,我才不投资呢。


最终,无论是英国王室还是投资人们都所获颇丰,而私掠船在世界各地建立的补给基地,有的则演化成了殖民地,成为大英帝国的开端。面对英国的挑战,西班牙帝国虽然数次组织舰队进攻英国本土,却都遭到了失败,只能任由英国的私掠船与战舰劫掠自己的财富。1713年,西班牙帝国崩溃了。



西班牙帝国崩溃后,大英帝国很快就填补了她留下的权力真空,并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殖民帝国,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不是成了帝国的殖民地,就是遭受过帝国的入侵。在大英帝国的辉煌时代,帝国精英们最喜欢的文化活动,就是追忆古罗马帝国的荣光。


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与其殖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西班牙帝国在殖民的过程中,一边大喊着“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一边将帝国的旗帜插上了踏足过的每一片土地,这在极大地扩张了西班牙帝国的领土的同时,也令帝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负担最终造成了帝国被撕裂的结局。


在撕裂西班牙帝国的过程中居功至伟的英国,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因此英国在殖民活动中相比西班牙更加恪守“利润”信条,对殖民活动采取企业化经营,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殖民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那些“先武力殖民,武力殖民失败后再尝试贸易”的铁憨憨前任们不同的是,她会事先对目标地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获得回报最丰厚的应对策略,无论是军事殖民、赶尽杀绝,还是发展贸易、订立盟约,抑或是贿赂官员、培植亲己方势力,都在选项之中,这种经营方式也确立了后继国家对外扩张的基本原则。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灵活手段,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英国人于17世纪初到达印度时,印度正值莫卧尔王朝时期,这时的印度国力不弱,另有葡萄牙人在这里经营多年,如果贸然发动殖民,不仅会在与印度的战争中徒耗钱粮,还可能令葡萄牙人从中获利。因此,这时的英国仅仅谋求与印度进行贸易的权利,甚至帮助印度抵御葡萄牙的扩张,努力装出一副“国际友人”的样子。



1614年,英国舰队帮助印度军队击败了一支挑衅印度贵族的葡萄牙舰队,不仅得到了贵族的赠礼与感谢,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也觉得英国是“印度人民的老朋友”,允许英国商人在印度境内自由贸易、建立商馆,这给英国商人在印度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英国商人将印度的香料与纺织品运回欧洲或其他亚洲国家贩卖,获得了高额的利润。据说在贩卖香料的贸易中,英国商人的平均毛利率是95%,相比之下,今天被人吐槽“抢钱”的腾讯公司,利润也只有25%


之后,英国通过讨好、贿赂印度贵族和王室联姻等方式,相继于1626年、1668年、1698年从印度贵族和葡萄牙方面获得了三块领土,这三块领土后来发展成了马德拉斯市、孟买和加尔各答市,是为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开端。这期间,英国殖民者中的激进派并非没有妄图通过一场殖民战争来将印度纳入掌中,但事实证明此时的印度还不是英国殖民者能鲸吞的,为了得到这个答案,英国殖民者不仅损兵折将,还向莫卧儿帝国赔偿了17000英镑。



当历史进入18世纪,英国殖民者的机会来了,随着莫卧儿帝国内部冲突的尖锐化,出现了诸侯割据、中央集权濒临崩溃的局面。在这样的乱世中,英国殖民者通过扶持亲英诸侯,拥立傀儡贵族,逐渐成为了印度的统治者。当确立在印度的统治后,英国殖民者撕下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


18世纪50年代,孟加拉的纳瓦布(当地最高行政长官)阿拉瓦迪汗因为膝下无子,指定小女儿的儿子为继承人,招致了两个大女儿嫁入的家族不满,他们勾结其他贵族,意图争夺王位。英国人见此状况,也暗中支持反对势力,最终以将其扶上王位的条件收买了孟加拉军队的司令米尔·贾法尔,成功颠覆了孟加拉的政权。也是在这一次,英军将领克莱武在洗劫孟加拉府库多年后,说出了那段自豪的宣言:“富裕的城市在我脚下,壮丽的国家在我手中,满贮金银财宝的财报库在我眼前。我统共只拿了20万镑。直到现在,我还奇怪那时为什么那样留情。”克莱武也许确实拿少了,因为伦敦的律师费一点也不便宜。


(英国殖民军用火炮处死印度反抗者)


浴火而生,以利为食


虽然在现代人的印象中,资本主义是在贸易中诞生的,其起源地也确实是在以贸易闻名的威尼斯等自治城市,但如果将其历史切片之后再放大就会发现,是十字军的血腥远征所掠取的巨大财富真正催生了资本主义,是王国的远洋殖民继续壮大了她并让她走向全世界,唯有沾上一层浓浓的掠夺与殖民味道的贸易,才能成为资本主义的养料。



渴饮沾着鲜血的财富诞生的资本主义与浴火而生的飞龙不同,她没有忠诚,没有底线,也不会成为谁的坐骑,她只为缓解自己对财富的饥渴而存在,她只为继续渴饮财富而存在,哪里有财富的味道,她就飞向哪里,哪里的财富已被其痛饮殆尽,她就离开哪里,头也不回,随之而去的还有她的仆从。



她的仆从们很精明,她的仆从们总能用最少的金银获取最多的财富,总能用一头牛换回三头牛,再用三头牛换回一万头牛。她的仆从们又很愚蠢,当有一万头牛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用这些牛来开垦耕地,而是再去用这一万头牛去换三万头牛,以至于最终在饥荒中杀牛充饥。这精明与愚蠢,都来自于她,他们尊崇,她便让他们做地上的王,他们忤逆,她便让他们代替他们。



她诞生于人类的鲜血中,

以人类创造的财富为食,

却占据着王座,

她执权杖、

她悬利剑、

她佩金玉、

她持书简,

她耀如古神,

她光照昼夜。


人类再次被自己创造的事物所桎梏了,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参考资料:

《论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扩张动因》刘瑞玲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的东地中海世界》代成兵

《廉价的代价》【美】拉杰•帕特尔【美】詹森•W.摩尔

《海洋与文明》【美】林肯·佩恩

《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私掠船活动》黄鹂


作者简介

正义必胜    闲云野鹤


 沉迷历史,窥伺全域,草莽白丁一枚


最需要加工资的,是他们!

谁决定着伊朗人的复仇资格?

谢谢网易工程师和高以翔,被资本控制的世界,愿弱者的苦难不要像灰尘一样被拂去

资本谋杀高以翔

悲哀 | 这家官抖,警务秘密不是你该炫耀的资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