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德育导师|哲学学院陈越骅:学术导师,人生导师
埋头科研,潜心学问
身兼数职,依然和同学们比肩同行
循循善诱,细细耕耘,倾心守护
做好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方向标”
大气谦和,温柔中正
思想教育、课程教学、科研创新
实践教育、就业指导
全程在线,答疑解惑
这是一群可爱的人
研究生成长的每个阶段
都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
就是研究生德育导师
✦
✦
老师简介
✦
陈越骅,哲学学院教授,博导,求是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宗教学理论、宗教哲学、晚期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研究,任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宗教学研究所主任助理,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意大利米兰安布罗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香港道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新华社瞭望智库专家、“瑜伽文库”系列丛书编委,多本国际与国内学术期刊特邀审稿人,发表学术论文等20余篇。目前担任哲学学院研究生三班(含外国哲学、宗教学两个专业)德育导师。
✦
✦
✦
陈越骅老师自2013年到浙江大学原人文学院任教以来,一直担任外哲、宗教、休闲学班级德育导师,今年已是他担任德育导师的第9个年头。
陈老师实验室
担任德育导师期间,陈老师尽职尽责,在关心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同时,还时刻关注大家的思想心理状态并在必要时及时进行疏导与开解。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德育导师,陈越骅老师对学生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促进学生们学习,也启迪大家的生活和人生。陈越骅老师在每一届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位极富工作经验的德育导师、一位极富专业魅力的学术导师、一位极富生活智慧的人生导师。他以自己的学术人生为参照,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而非仅仅出于老师的职责,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现代学者的成长路径。
✦
✦
✦
感性:做自己喜欢的事
✦
每一次新生见面会,陈越骅老师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的学术初心是什么?”在他看来,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但却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知道并肯定回答的。
陈越骅老师强调,他之所以一开始就问这个问题,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很重要,而是这个问题对初为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很重要。有什么样的学术初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术人生,就会走什么样的学术道路。研究生们处在学术生涯的起点,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深刻影响之后的学术走向,甚至会影响最终的学术高度。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为他而问,是为同学们自己而问,同学们不需要回答他,但是一定要回答自己。
陈老师开讲座
陈越骅老师认为,学术初心,既是一个人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学术道路的目标。思考这个问题,要遵从一个原则,即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自己喜欢的事,要在旅程的最初,就确立好自己未来几年要走的路,因为一旦出发之后,再想要调整方向就很困难。他希望学生们的学术道路是平坦的,不要半途而废,而要勤勤恳恳、有始有终。
为了引导学生们树立科研诚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立好学术初心,陈越骅老师十分重视班团活动,经常性面向学生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和指导,他在工作中态度认真,办事公正,受到研究中心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
理性:做自己擅长的事
✦
陈越骅老师时常向学生们强调,一定要学会理性谋划自己的学术道路,要放眼整个学术生涯,不要只看着眼前这几年。硕博阶段只是起点,当学术旅程开始之后,就要不断思考怎么走、走多远以及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陈越骅老师认为,谋划阶段,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擅长的事,初心要结合兴趣,但谋划要结合能力。要善于把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擅长的事统一起来。特别当喜欢做的事和擅长做的事有冲突、不可兼得的时候,如何抉择就很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坚持是一种智慧,妥协是另一种智慧,需要理性分析,客观对待。他希望学生们都能走大道而不是走小路——学术道路永远是宽阔的,而不是幽僻的。
陈老师与学生谈心
为了增强研究生凝聚力和归属感,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陈越骅老师认真对待所在研究生班的研究生同学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并参与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活动,选拔和培养研究生骨干,开展多项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
诗性:做自己有把握的事
✦
陈越骅老师不仅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德育导师、一位优秀的学术导师,更是一位智慧的人生导师。他对学生们的启迪是超越学术的,学生们从他身上学到的不只如何做学术、搞研究,还有如何与自己相处。
他的学生们曾问过他一个问题,“那些创业者,动辄身价上亿,一跃而为青年导师、人生偶像,而做研究的,皓首穷经,成果却无人问津。两相对比,可悲可叹否?”
对于这个问题,陈越骅老师的回答充满诗性的智慧。“创业这件事,给我十次机会,我也不见得能成功一次,但读书这件事,我从小就很确定,我一定可以成功。”他幽默而坚定地回应道,“所以人要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有些人适合创业,有些人适合做学问、搞研究。你属于哪种人,自己要认清楚。”
陈老师在上课
陈越骅老师一直坚信,浮躁与迷茫一样,都是不坚定。做学问、搞研究,就是要和社会的浮躁保持一种拒斥感,不要迷茫,要坚定自己的事业,在获取物质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更高的东西值得追求。做学问的一个使命就是要把这种追求传达给社会。
同学感言
✦
陈越骅老师平易近人,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业和心理状态,时常就最新的消息与学生分享交流。另外,老师阅历丰富,经常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以自身经验帮助大家。
和陈老师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每一次消息他都及时回复、耐心解答,尽量提供帮助;对待班级事务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不管多忙也会抽空参加班级活动。陈越骅老师还能时常了解我们的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帮助我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又能做好与学院、系(所)以及导师的沟通联络工作,真正做到了以德育人、以身示范!
老师寄语
读研究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在校期间丰富的资源是大家实现梦想的最好助力,而非用于矜夸,更不是用来躺平。感其来源,就要有家国情怀,珍之重之;回首初心,就要探究本原,增长见闻,臻于至善;时有精进,就要切磋琢磨,切忌独学无友;终究有成,更要养成人格,但求诸己,弘道益人。
推荐阅读
文字 | 张怡仪
图片 | 黄宇洲
编辑 | 王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