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德育导师 | 计算机学院常瑞:珍惜时间,做最好的自己
埋头科研,潜心学问
身兼数职,依然和同学们比肩同行
循循善诱,细细耕耘,倾心守护
做好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方向标”
大气谦和,温柔中正
思想教育、课程教学、科研创新
实践教育、就业指导
全程在线,答疑解惑
这是一群可爱的人
研究生成长的每个阶段
都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
就是研究生德育导师
老师简介
常瑞,浙江大学信息安全系副系主任,博导,CCF高级会员,CCF体系结构专委委员,CCF系统软件专委委员,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并获ACM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会奖。研究兴趣围绕系统安全和形式化方法,研究方向包括体系结构安全、内核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等,现任国家信息标准委员会专家、IEEE 可信设备扩展标准项目副主席,近三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硕士生7班德育导师。
从教十余载,桃李满天下
常老师与信息安全结缘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在军校十余载潜心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得全军优秀教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网络空间安全教学尖兵等珍贵荣誉。来到浙江大学之后,她不变初心,继续从事系统安全方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积极开展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担任研究生德育导师,在科研方面带领学生攻坚克难,在育人方面倾心言传身教,与学生们一起为祖国安全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常老师非常注重对同学们生活状态的关心。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她常常传递出正能量,鼓励大家用阳光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坎坷。“亦师亦友”是同学们对常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大家无论有什么方面的困惑都乐意主动与常老师进行交流,常老师也总是第一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为了更好带动班级同学融入集体,常老师还会精心组织一些富有趣味和意义的集体活动,增进师生、同学间的情谊。去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0级硕士生7班全体党员就在常老师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同学们在回忆过往峥嵘岁月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
正人先正己,修人先修心
从迎接新生入学到目送毕业生离校,德育导师会深度参与研究生在校学习科研的全过程。常老师认为,既担此职,就要在各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同学们身上多花一些时间,多用一份心思。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德育导师要与学生将心比心,以身作则。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常老师时时注意遇到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也会更容易受到感染,两相助益。
教学与科研任务都不算轻松,但在常老师眼里,两者并不冲突,这是身为教师的觉悟,也是过往经验的总结,如果不精进科研,就无法促进教学的深度,如果不潜心教学,又会脱离一线、脱离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状态和学习节奏。
珍惜时间,做最好的自己
与学生的相处让常老师感悟良多,在谈到对学生期望时,常老师表示,比起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者”,她更希望同学们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能够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认识,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合理目标。常老师经常鼓励同学们,在发现“此路不通”时不妨换个思路,学会和学习科研中的压力和平共处,合理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You are your time,你花时间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有所收获。如果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在我看来就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我对同学们的期望就是:珍惜时间,做最好的自己。”
导师寄语
作为工科研究生,希望同学们在勇攀科学高峰的同时,能够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学会把自己身上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拓展更宽广的人生格局。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杭州,在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浙大,要主动汲取成长养分,勇于突破边界,敢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迈向新的学术高度。祝愿大家都能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做最好的自己。
学生感受
“
常老师是一位十分好的老师,“良师益友”形容她特别恰当。在学术上,常老师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乐于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在生活上,常老师很关心学生,跟学生在一起没有师长的“架子”。在我刚刚入学的时候,对学校环境还不适应,她主动地为我排忧解难,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常老师宽严相济,让大家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专心学业。
“
常老师不仅专业功底深厚,而且对行业动向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学术造诣毋庸置疑。她对学生耐心细致,在学业和生活方面都悉心指导,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优异的科研环境。她在工作中亲力亲为,始终奋斗在学术前沿,心系国家芯片和安全行业发展,以身作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非常感谢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常老师对我的栽培与指导,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快速成长、收获颇多。您的陪伴与鼓励让我觉得,这有些艰辛的科研之旅中,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师恩深重,没齿难忘。
“
常老师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态,愿意倾听同学们的声音,总是在我们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带着我们一起快乐“玩耍”,引导我们理解什么是“科研”,鼓励我们在求学阶段不断突破自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