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今富人的罪恶可能不在于吝啬,而是滥行布施

徐永光 乐见岛 2018-12-05

作者: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来源:“社会创新家”新媒体


本文共计2190字,建议阅读7分钟


公益机构扶贫,有的也是撒钱,而不是去提高受助人的能力,激发受助者参与的动力。其结果只能激发人的贪欲、人性之恶。这绝对不是为善。



以下为徐永光的演讲实录:


慈善扶贫,最坏的一种做法就是当“搬运工”,把钱送给穷人。早在120多年前,美国慈善家卡耐基就骂过,他说当今富人的罪恶不在于他们吝啬,而是滥行布施。

 

汶川地震一年之后,我去一个村子,政府已经把路修到村口,房子都盖成新的了,但是村子里面的路还是烂泥路。晚上我住在村子里,下着大雨,在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踩,我问老乡“村里的路怎么不修修?”其实,他们只需拿一点碎砖头铺一铺、垫一垫,就不用趟泥水了。你猜老乡怎么说?“等政府啊”。我在思考,人怎么会养成这个样子?其中一个原因,我们是“父爱型”政府,这种爱爱到了让人丧失了很多能力;有的地方,打扫卫生都要等NGO、志愿者去做。

 

公益机构扶贫,有的也是撒钱,而不是去提高受助人的能力,激发受助者参与的动力。其结果只能激发人的贪欲、人性之恶。这绝对不是为善。

 

所有的相关研究都在提醒我们,如果慈善项目不激发受助人内在的动力,所有的资助结果都是负面的,有的甚至会赖上你。

 

现在离2020年扶贫攻坚目标还有两年多时间。我希望大家了解,不是到2020年中国就消灭了贫困,绝对不是。到2020年,是按照现有的贫困线标准(2011年定的年收入2300元标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好多人会产生误会,2020年以后是不是没有贫困了,扶贫基金会是不是也要更名了?

 

7月3日,“南都观察”开了主题为“谁是绝对贫困终结后的穷人”的夏季论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提出了一个概念,2020年以后中国还存在贫困,叫“转型性贫困”,或者叫做“相对贫困”。现在,美国还有4000万(占全美人口的15%)贫困人口拿政府的食品券呢。

 

所谓“转型性贫困”这个概念怎么理解?我们现在解决的贫困,可以称之谓“原生型贫困”。未来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转型中产生的贫困。我们经常关注的农民工子弟,流动儿童教育缺失,留守儿童亲情、情感缺失。这样的群体有上亿。农民工的家庭及他们的第二、第三代,其实是承担了我们这个社会转型、城市化转型的巨大成本。

在“南都观察”夏季论坛上,我提出来一个概念,要用“抢救性的思维”来关注贫困地区的儿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孩子们如果你现在不去关注,不关注他们的学前教育,不关注他们的亲情、情感问题,不关注他们的营养、健康问题,那么这些孩子实际上会输在起跑线上。大家都很了解罗斯高(编注: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问题学者、发展经济学家)一个研究,他跟踪研究了中国西部一个省的儿童,这些孩子是留守儿童,没有人跟他们玩、讲故事,他们一天到晚和猫、狗在一起玩;还加上营养不良。这些儿童的智商在90分以下的占到了53%。在美国,这样的儿童都要上特教学校。当然有人对他们的数据有质疑,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公益做精准扶贫,做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就是一种抢救性投入。孩子耽误不起。中国目前还有1600万农村孩子没有机会上幼儿园,这个事谁来负责?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这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刚性责任。但是学前教育部分,还没有列入公共服务的基本开支,政府有钱可以做,没钱可以不做。公益机构、公益资源就应该在这时候发挥作用,公益先行,政府跟进。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很努力,他们已经建了差不多2000个山村幼儿园。不久前,刚成立的浙江新湖基金会,就安排7000万元在云南怒江地区与政府合作,做学前教育全覆盖。这个事情是非常有价值的。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1:7,到了成人阶段,教育的投入就没有这么高的回报率了。


一些公益机构到农村做儿童艺术教育,组织合唱团,推动音体美教育,我非常赞赏,因为这是农村孩子最需要的。农村教育经费依然不足,留不住好老师,一些学校音体美教师严重缺失,音体美课程都没有开设,所以农村孩子出来很多五音不全。大家都知道,音体美、艺术教育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关乎儿童创造力的开发,这些都必须在低龄时开发,年龄过了就不行了。我在姚基金农村学校篮球季活动上讲,对于儿童来说,音体美是起跑线,数理化不是起跑线。就好比我们造一辆车,音体美是这个车上的轮子,不能缺少,而数理化是这个车子上面装的货。缺了轮子的车子,装不好货,也是行之不远的。


公益应该真正地去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领域,公益资源要投到最有效的地方。

 

——全稿完——

 • end •


文:徐永光

来源:社会创新家

编辑: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




往期回顾

1. 日本“明治”时代如何造就现代公民?

2.  日本庇护工场“梦生民”:身障者快乐生活的乌托邦

3. 当面对丑闻只能沉默,就不要再埋怨公众不理解公益了

4. 性话题的去禁忌化、去神秘化、去羞耻化刻不容缓

5. 中国家长的无声谋杀:妈妈, 你还要我死多少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