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药的道道,你知道多少?
编者按
如今不少人会选择中药来做一些身体上的调养,中药在某些方面确实比西药更加能起到作用,但是中药作为一种药材,使用正确了能使人身体康复,使用不正确却会带来意外的坏处。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今天我们跟着张镐京教授一起学习吧~ |
日常我们生病时,特别是有慢性疾病时,常常会说看看中医,喝点汤药。由此可以说明服用中药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中药煎煮成汤。说起煎煮中药来,也许你会认为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比如,在煎煮中药时选用什么样的容器煎煮中药好?加多少水?煎煮多长时间?火力的大小等等,这些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煎煮药物器具的选择
中药汤剂煎煮器具历来都认为用夹砂陶器(砂锅)最好,因为这类器具具有传热均匀,且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易与药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价格便宜。所以,今天这种砂锅仍然是我们最为常用的煎煮中药的器具。也可以使用搪瓷器具和不锈钢器具,这两种器具的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适合煎煮中药。
铁质器具不宜煎煮中药,这是因为铁质器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并能在煎煮的过程中与药物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能与鞣质(又称单宁)生成鞣酸铁,使煎出的药液变深,与黄酮类成分反应生成难溶的物质,还可与有机酸反应形成盐类等均可影响中药的疗效。用铁质器具煎煮中药甚至会引起恶心和呕吐。铜质和锡质器具也不适合煎煮中药。
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煎煮药物的器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煎煮时加水量的选择
在煎煮药物时加水过多,煎出的药液过多,使病人因药液量大难以服下;加水太少,势必缩短煎煮时间,从而导致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煎煮出来,这样也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那么加多少水为合适?一般来说,加入的水以高出锅内药面3厘米为宜。
但是还要注意,一剂(即一付)药物大都要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时可以多加一些水,这是因为药物本身还要吸收一部分水分。第二次煎煮时,就可以适当少加一点水,以水能淹没药物即可。两次煎煮液的总量控制在300~400毫升左右为宜,如果煎出的量过大,会增加胃的负担。
对于一些由特殊药物组成的方剂,则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水量的多少。如煎煮具有芳香易挥发、质地疏松的药物时,用水只要淹没药物就行;而对质地坚硬且需要久煎的药物,用水量就应该多一点。以上主要是对成年人而言的。
给小儿煎药时,加水量不宜过多,并且还可以把第一次同第二次煎出的药液混合起来,再继续加热,使药物的水分逐渐蒸发,药液的总量减少,便于小儿服用。
药物在煎煮以前最好先用冷水或者温水把药物浸泡30分钟—1小时后再煎煮,这样能充分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药效。但千万不可用开水煎煮药物,这是应该注意的。
煎煮火力与时间的选择
通常在水沸之前,用大火(习惯称之为“武火”)煎煮,待水沸后再改用小火(习惯称之为“文火”),直至煎成。
至于煎煮多长时间?要看不同方剂的情况而定,一般的方剂煎煮15分钟就行了。对于治疗感冒的方剂,因有一部分气味芳香的药物,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煎煮的时间应该稍短一点,大约10分钟即可。治疗虚证的方剂中大都是滋腻、坚实的药物,因此,煎煮的时间就要长一些,煮沸后再继续煎煮20~30分钟就可以了。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附】煎药方法与特殊中药的选择
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现介绍如下:
(1)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磁石等,因质地坚硬,难以出味,应打啐先煎,煎煮后20分钟再下其它药物,以使药性充分煎出。除此,泥沙含量大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或质地较轻而体质大的药物如夏枯草、白茅根、竹茹等,应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药汁煎煮其余药物。
(2)后下:气味芳香,借其挥发油取效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白豆蔻等,宜在一般药物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3)包煎: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覆花、车前子、枇杷叶等,要用纱布将药包好,再放入药锅煎煮。
(4)单煎:又称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犀角(代)、羚羊角(代)等,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煮被其它药物吸收,可另煎。
(5)烊化: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龟胶、鹿胶、蜂蜜、饴糖等,用时应单独加温溶化与药液兑服,或加入煎好的药汁中溶化后服用。因其同煎时易黏锅煮焦,且黏附其它药,影响煎出率。
(6)冲服:散剂、丹剂、水丸、自然药汁,以及某些贵重药物或芳香药,需要冲服,如麝香、牛黄、三七、六神丸、生地黄汁等。
|作者介绍|
张镐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代表作《种杏仙方内府药方药性》。
来源:中医养生保健(2005-6),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