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荣曼 2018-06-02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近日书生读国医大师张磊老师的医案医话集,朴素的语言下是踏踏实实临床实践者的体悟,每一步都很稳,看到其对临床用药时药量大小变化的阐述,甚为启发,愿与大家分享。



药量对于处方的影响众所周知,除了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及情况来调整药量或药味之外,张磊老师还归纳了几种不同的情况。


比如一些方药的分量比例,尤其是经方,最好不要随便改动剂量,如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是当归的五倍,如此才能起到阳生阴长、气旺血生的效果。而桂枝汤中的桂枝与白芍各等分,在课堂上老师就强调过,桂枝和白芍一阴一阳,等量同用可以起到调和营卫之功。


再者,用量不应忌惮过大或过小。对于调和阴阳营卫者,补益气血之虚弱者,扫残余之邪,或壮阳补火者(火衰虽小剂可助),均应以小量来缓图之;而大瘟大毒、大积大聚、红肿热大,或气脱阳亡、津亏液耗,或质重和平淡药物等,可用大剂量以急治之。

还有些方药有特殊用量,也不要畏其大。


总之药量的使用要根据病情的急缓轻重、年龄、体质、气候等因素斟酌灵活处之。以下是张磊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于小量使用情况进行的归纳。



升提中气


人参 Panax ginseng


治疗中气虚而下陷时,在补中益气药中加入升麻、柴胡等以升提中气,疗效颇佳,但其用量不宜大。如《傅青主女科》中治疗产妇气虚下陷的补气升肠饮,升麻用量为1分(人参1两,生黄芪1两,白术5钱,川芎3钱,升麻1分),傅青主解释说,升麻少用则气升,多则血升,此方纯于补气,所以用量不宜大。从临床上来看,升提药中虽然升麻、柴胡用量不拘于1分,但确实不宜过大。


疏利气机


气机腻滞而不畅者,皆宜小量理气之品来疏利气机,比如滋补剂中加入小量理气药,可以宣畅呆滞;祛湿剂中加入小量理气药,可以鼓荡气机。药物的作用有时与功效大小并非是正比,此处理气之品量虽小,但作用甚大。


醒脏腑之困或唤脏腑之性


云木香 Aucklandia costus


脏腑功能因某些原因处于困顿不振的状态时,可以加入小量激发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比如脾气虚弱,失于健运,食纳减少,兼有湿象,临床上除了健脾益气的药,还常常会加入少量的草果、菖蒲、木香等来醒脾;肝血不足而失于条达时,也可在补肝之品中加入少量柴胡、薄荷等以唤起升发条达之性。


引火归元


当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出现虚热之时,常用小量的桂、附加入壮水之品以引火归元。


反佐


吴茱萸 Tetradium ruticarpum


一些大寒或大热的症候,若单用正治,往往出现格拒现象。此时,在大剂温热药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大剂寒凉药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反佐。此处的量小可以是真正的小,也可以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小可以是相较于大剂寒凉药或温热药而言,如治疗戴阳证的白通加猪胆汁汤,方中的猪胆汁和人尿并非小量,只是与温热药相比,量仍是小的;但是在左金丸中,黄连重用以泻火、降逆止呕,少佐吴茱萸之辛温以开郁散结、下气降逆。


助气化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气化失常,容易出现代谢过程障碍,功能失调。比如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小便不利,治疗上审因辨证,湿者渗利、热者清导、阴虚壮水、阳虚补火。为了助膀胱气化,除渗利、滋阴外,还经常加入小量的桂、附以启肾之气化。这种情况下,桂附用量不宜大。


兼治标证


根据病证具体情况,若标证虽显,但不是主要矛盾时,或标本同时治疗时,治标药味不宜过多,药量不宜过大。如顺肝益气汤治疗妊娠恶阻,方中陈皮只用3分,砂仁1粒,神曲1钱,而人参、当归用量1两,熟地5钱。以此来滋阴养血补气以治本,少佐开胃之品兼顾呕恶之标。


此外,剧毒药、某些芳香开窍药用量宜小。

 

参考文献:《张磊医案医话集》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转载自“医界书生”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