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致效 2018-06-02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导读

曾经,遇到过无数的患者或者朋友,问效哥:“效哥,我湿气重!怎么办?”效哥问:“你怎么知道你湿气重啊?”他们说:“找了个中医给我号脉,那个中医说我湿气重!”呵呵,然后,效哥会用正统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再给说这些话的人,细细看看,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湿气,有个别人,即使有湿气,也不是很严重,可以轻描淡写的过去!

 

很多中医,喜欢对患者说“嗯,你湿气重!”很多患者,喜欢问医生:“我湿气重吗?”呵呵,简直了,男一号和女一号对台词,捧哏的和逗哏的对台词。

 

本文作者王致效,为四代中医世家子弟,副主任医师。本文是他针对“湿气”写作的科普文章,非常全面。

 

中医说“你湿气重”这句话为什么很流行?

 

“湿气”,也叫“湿邪”,是中医很多致病原因中的一种,很多“中医”之所以喜欢说你“湿气重”,是因为:

 

1、大多是考虑到现代人类生活“好吃、懒做”这个共性,再加上看到稍微肥点,或者齿痕舌、营养过剩、高血脂什么的,更容易联想到湿气湿邪的积累。但,对于那些比较啰嗦的、问来问去的、不太信任医生的患者,“你湿气重”也许只是一个搪塞之词,让你问无所问。

 

2、来自于各种媒体对“湿气”的普及,尤其是患者经过很多养生“糖”的洗脑,以及最近十来年“火神派”、“扶阳派”因为刘力红、李可的流行,从而误认为自己湿气重、寒气盛。

 

3、“湿气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模糊到可以囊括或者概括很多病。湿气包括寒湿、湿热、暑湿、外湿、风湿、内湿、脾湿、上焦湿气、中焦湿阻、下焦湿气、肝经湿热、湿热困脾、痰饮(湿邪)伏肺、射水凌心、湿毒扰肾、湿犯巅高、湿留四末,等等等等。一句话,你的身体,表里上下,五脏六腑,几乎每一个部位都可以找到和湿邪有关的疾病,而其他的致病邪气往往没有这么广的致病范围。所以,一句“湿气重”,说的人,心里无愧,听的人,深信不疑。一句“你湿气重”,相当于一把Wifi万能钥匙,可以蹭开很多Wifi。

 

类似于“你湿气重”的敷衍话,中医和患者还有一句,“你宫寒”,回头我们再专写一篇宫寒的文章,大家在这里只要知道“你宫寒”这句话并不靠谱就行了。的确,这个社会,性冷淡的女人不少,但是,那是因为什么?每天忙得要死,累的发疯,谁还想啪啪啪,并不是真的冷淡。真正的冷淡,是不管怎样,都厌恶啪啪啪啪,如果有个很放松的环境,很疼人的暖男,谁不愿意啪啪啪。君不见,很多人外出旅游,往往因为放松,啪啪啪的更容易怀孕。

 

如何判断是否有湿气?

 

请参考以下正经的中医“湿气”的国家标准,来判断一下自己是否有“湿气”!

 

1、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多,四肢偏细。

2、舌苔偏厚腻,舌有齿痕。

3、女性白带量多,男性阴囊潮湿。

4、小便不利。

5、大便稀溏。

6、颜面油腻,头发油腻,口中粘腻感觉。

7、背痛或后背不适,身体痠痛。

8、胃胀,进餐后,不适加重,肠鸣较多,平时痰多。

9、关节沉重,活动不利。

10、腿沉,严重时腿肿。

 

湿气,分为10度,一条算1度。1-3度,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加上下文的小方子调整过来。4度以上,就该认真找个中医调理了。湿邪比较难于去除,所以,不管找哪个中医,一定要有耐心,病去如抽丝。但是,不管是谁的中药,2周如果没有丝毫进展,可以考虑换人了,除非医生事先与你有约定的。

 

什么叫做“湿气”?什么叫做“去湿气”?

 

“湿气”指的是人体内无法被代谢和排出的一类不正常的“阴液”,也就是“水湿”。人体内各个器官脏器,协作配合,才能将进入人体的各种代谢物排出体外。主管人体水液代谢和排出的脏器一旦出现了不配合,被称为“水湿之邪”的异常“阴液”就会留在体内,形成各种危害人体的致病因素。比如血糖代谢不掉,就是糖尿病;尿酸代谢不掉,就是痛风;血脂代谢不掉,就是高脂血症,等等。通常,肺、脾、肾、三焦,是湿邪代谢的最主要的脏腑,

 

“湿气”确实不好,应该往出排,所以下一个概念叫做“去湿气”,标准写法叫做“祛湿气”。人体湿气被排出体外的途径有三种,就是黄帝内经里面提到的“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发汗、利尿、攻下逐水”。也就是说“去湿气”,是要根据“湿气”在人体所处的位置,按着“就近”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方法,驱逐出人体。比如内经就提出,“肚脐以上肿”,包括手肿、脸肿,选择发汗法就优于利尿法,而肚脐以下肿,利尿法才是三种治法之一,还不是全部。

 

“湿气重”到底是该“祛湿”?还是该“健脾”?“祛湿不如健脾”这个说法对吗?

 

怎么说这个话呢,凡事有个轻重缓急,中医也很讲这个,比如“大小不利治其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人一旦出现大便小便同时不排泄的情况,不管这个人还有什么其他再重要的病,也必须先“通利”大小便,等大小便通畅了,再去治疗其他更重要的疾病。因为“大小不利”会在短时间内危及人的生命,而其他疾患哪怕再重,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威胁到生命。

 

所以,湿气重,该健脾还是该祛湿?这个问题要把握一个度。

 

1、如果脾虚很重,湿气也重

应该先祛湿,此刻,即使给了强壮脾胃的药,脾胃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强大到可以“自主”去除湿邪的程度。也就是说湿邪的去除,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所以,此时此刻,健脾不如祛湿。正确的治法是“祛湿7成,健脾3成”,湿气去除的越多,脾胃也就会因为负担减轻了而加速恢复。

 

2、如果湿气很重,脾虚不重

依然应该重点在祛湿。打个比方,如果身体是顺丰快递公司的仓库,那么快递员就是脾,而各种揽收的包裹就是湿气。平时快递员够用,富富有余,那么,当双十一时包裹爆仓,快递员显得相对不够用时,请问,此时,如果你是这个仓库的经理,是扩大编制招聘更多快递员(健脾),还是加大派送揽收频率(祛湿),让货物变少?

 

3、如果脾虚不重,湿气也不重

此时此刻,是应当先健脾的。在都不重的情况下,脾健壮了,湿气自然就会通过脾的除湿功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祛湿的尺度,如何不伤阴?

 

上文提到了,湿气、湿邪,无非就是体内不能正常代谢掉的水液、阴液。所以,即使有湿气,也要“中病即止”,不能祛湿太过。否则,人体一旦没有了多余的湿气,再去强行利湿,就会无“湿”可利,从而变成了“伤阴”,反而不划算了。所以,见好就收,往往比渔夫的那个贪婪的老婆要好得多。

 

这个度如何把握,很关键,参考上文提及的十条金标准,如果你的症状只剩下1条时,就可以考虑停止祛湿的过程了,剩下的一点湿气,正常的身体是足够把它们去掉的。

 

常用的祛湿方法

 

1、来点靠谱的中药

(1)中药小汤药,出自张仲景圣人的苓桂术甘汤。

茯苓10-30g,炒白术10-30g。

 

水煎煮,浸泡1小时,上火煮,水沸腾后计时30分钟,即可,喝汤。这是一天的量,自觉湿气不重的可以选择各10g,然后最大到30g就不要再加了。湿邪的去除,刚才说了很慢,需要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天来了,化冰也需要时日。

 

(2)中成药,参苓白术散(水丸)

参苓白术散的最大魅力是健脾,通过健脾补益肺,就是所谓的“培土生金”法则,再加上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规则,所以,一个参苓白术散可以去尽体内的湿气和“痰”。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湿去之后的一身轻松之外,对于老爸老妈还可以给他们去除容易患“脑梗”的致病因素——痰。

 

2、适当、适度的运动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所以,中医老司机把脉的第一步,一定不是布指,而是,先摸尺脉部位的肌肉弹性。通过肌肉的弹性,第一步就能判断出这个人的后天之本——脾胃的强弱。所以,脾胃好、无湿气的人肌肉、四肢壮实,反过来,肌肉四肢壮实的人,脾胃一定好,体内几乎没有湿气,他们更多的会多少出现气阴略虚的状态。

 

没必要都去健身房,那里面的运动都是中医叫做“作强”的动作,过度勉强自己,最终导致的是伤肾。所以,如果动作过度,往往反而出现阳痿早泄等肾虚的情况。所以,这些问题都要把握“度”,在家里,做点仰卧起坐、下蹲起、俯卧撑、倒立、站桩,哪怕就是站在那里摇晃两臂,或者是原地跳,都是好的。运动起来,气化当时就会增强,湿气通过气化就会开始减少,坚持适当、适度的运动,对于湿邪的去除,一定有用。

 

3、如果居住环境很潮

很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气候潮湿,比如南方梅雨季,一个是地域和楼层,比如四川潮湿,比如住一楼,这些都会潮湿。这种湿气属于外湿,人体长期居住在这种环境,不管多好的脏腑排湿系统,早晚都要故障。所以,此种情况下,配个静音除湿机,几百块钱,不贵,还没有看中医的汤药贵呢。但,当你看着除湿机一会的时间从你的屋子里抽满了几斤水后,你才懂得,你的屋子有多么潮湿。

 

食物辅助祛湿健脾

这个基本可以否定了,如果纯食物,会很慢,正经的用中药调理都不会很快,食物又怎能靠谱。当然,药食同源的食品又稍微优于普通食品,中医在临床实战上,一点都不轻松,绝不像“养生糖”里面那些嘴炮中医一样轻松,他们口中,各种疾病简直都很容易通过花花草草果果菜菜轻轻松松就治愈了。呵呵,实际上,不是那样。

 


|作者简介|

王致效,中医妇科、内科主治医师,国家执业药师,传统中医坚定的捍卫者。其曾祖是民国时期名医王守典,时以治疗各类疑难杂症闻名,尤擅治疗心脏病。

 

王致效临床疗疾遵循“三分治,七分养”,每叮嘱患者生活宜忌以防治疾病的复发,用药遵循师授家传,攻补兼施,每获良效。于心脏病、风湿病、妇科病、小儿病上见闻接诊稍多,略有心得。针法上讲究迎随、开阖、疾缓、吐纳等八法补泻,亦有收效。

 

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妇科病、小儿常见病、肥胖症、哮喘、肩周炎、内耳眩晕症等,常通过针药结合来治疗上述病症,并擅长针对不同人群作生活及养生指导。

 

现为《时尚健康》特约专栏作者,开通个人微信号“笑谈中医”(ID:xiaotanzhongyi)。

 

来源:“笑谈中医”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