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星座决定人格和未来运势? | 伪科学随手打脸之批判性思维
小友说:年少轻狂时,小友也是直线思维:视线局限,思路狭窄。直到读心理学时学到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我们以往写过多篇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章(详情请看文末)。今天,我们希望通过钱静老师的演讲来告诉你答案,演讲者钱静是清华大学公开课“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入门”主讲、《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 7 版译者。
批判性思维是心理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非常感谢湛庐给我这个机会,像重新学一遍心理学一样读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我也很高兴把这本书带给大家。
今天要讲的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个概念,这是津巴多在新书中特别强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贯穿在本书教学当中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要帮助我们用批判性方式思考有关行为与心理过程不同寻常的说法。
我们可以先用批判性的方式想一想这个问题:占星学。
占星学是通过出生时恒星和行星的位置来预测未来和解释人格的一种流行的说法,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有人说是星图。那它是都从谁的嘴里冒出来的?星座专家。他们依据的星图,这个星图是最新的吗?可能是三千年前就画出来的星图。地球经过两千年的演化,当时的巨蟹座现在是双子座,它的描述还能对应上吗?我相信完全会对应上。因为人们看到不论什么星座描述的时候,总觉得还是在说自己。
星图
它依据的是什么?一般是依据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但如果这个人出生的过程假设是难产、早产、破腹产,这个时刻到底从什么时间来算呢?如果是用一个批判性思维的眼光去看的话,都是这些科学家应该问的问题,是相信一个道理之前应该去提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提出来的时候,答案往往不一定需要深究,就足以对它本身的说法效果产生一个很强的质疑。
其实作为不懂占星学的人,我们是没有资格完全用专业眼光去批判它的。1990 年,有一些占星学家非常勇敢地跳出来,跟心理学家一起做了实验,这个实验当时被发表一个特别出名的杂志上,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占星学是否靠谱。
实验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首先问占星学家,你们需要哪些资料来去判断这个人的性格,以及未来的运势?占星学家列了很长的 list,知道这个人的生辰八字,要知道这个人出生地点,要看这个人正面和侧面,这是他们往往能够接触到的一手信息。
心理学家们找到 30 名 21 岁的被试,有男有女,星座不同。这些人做了一些配套心理学的测试,包括性格分析。
正式实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让占星学家按照提供的信息去对号入座,看哪些人到底是什么职业,哪些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如果他们是有手艺的话,应该能准确地把这些人对号入座。
同时作为一个实验的话,它应该有一个控制组。控制组是什么呢?也即让一些刚刚进入学心理学的大一新生来和占星学家一起做同样的配对,但大一新生没有占星学知识,只凭他们的直觉来配对就可以了。
实验结果是,占星学家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占星学如果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考证,去检验它的这个效果来讲,是禁不住考验的。
但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去看星座?为什么很多人相信星座呢?明明知道没有靠谱的来源,为什么大家看完以后觉得“说得真是像我”呢?
你相信星座吗?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确认偏差。当人们听到一系列描述的时候,当你发现有一些描述跟你自己相符合的时候,你会记住这个事情,把不太准的忽略掉。这个用来解释星座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一些人比如赌徒,往往会回忆起自己赢钱的样子,输钱的时候就不太记得了,这个也是典型的确认偏差。当基于事实的真相不存在时,基于想象的幻想就会产生。
但批判性思维教会我们,当你看到一个事实或一个现象以后,你要去更深地分析这个现象是怎么来的,这个事情是谁做的,做的过程是什么,这中间有没有其他的变量在里面影响事情等等。我们要带着这样一些质疑眼光去看,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不怕这样的检验。尤其当我们有不同声音的时候,更需要这样的检验。
刚才讲到很多人还是认为星座这个事情非常靠谱,因为哪怕理论上觉得有质疑,但我觉得描述得实在太像,说到我心坎里了。这种情况后来被归纳为叫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既是演说家,也是杂技师,他有一个非常大胆的作为,就是经常在公开场合预测人生、对人做性格描述,而且被描述的人往往会觉得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的描述比较笼统,而且里面总有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但这些描述往往是正向的、受人喜欢的描述,大家都喜欢把自己说得更美好,然而每个人其实都是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有外向的时候,有内向的时候,在任何一个性格维度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描述,肯定不会有错。
当时有心理学家专门做了一个比较严谨的实验验证“巴纳姆效应”。他给自己学生做了一项人格测验,为每人生成一份人格分析报告,里面有大约五行对性格的描述,譬如“这个人平常比较外向,但有的时候也会喜欢独处”、“这个人朋友很多”、“这个人总是有一些没有达到的愿望,但有上进心”等。每个学生对自己拿到的描述和自己本身的特质做一个匹配性的打分,0 到 5 分,5 分指完全说的是我,0 分表明这说的完全和我不像。结果是,平均分高达 4.26 分,但其实这个教授给每人的描述是完全一样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首先,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些自恋的成分。就像白雪公主里面的后妈一样,反复问镜子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做巴纳姆效应相关研究的人发现,人们在选择接受哪种描述更适合自己的时候,更喜欢接受一种更正向,更积极的描述。
本皇后最美!
这个实验还有后续研究。实验者让被试真们正做了一个心理测试——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有500 道题,并产出非常非常冗长但也非常全面的分析报告。他们把每个报告发给每个学生,但同时也给学生发送另外一个包含许多巴纳姆语句的报告。
他们告诉学生这是正在开发的两套心理测评系统,A 和 B,你们来评论一下,哪个其实更像你?让学生去选一下,你更接受哪种描述?结果发现,大多数人更喜欢假的、并不是自己真正人格分析报告的描述。
作为学心理学的人,我们应该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什么是更加科学,更加真实的描述。
批判性思考大约有四个基本原则:
只有非常少的“真理”不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你看到每个现象的时候应该多问一句,这个从哪儿来的?有哪些相关证据?
不是所有证据都是有效的证据。比如没有对照组的,只有相关而非因果关系的结论,往往都是我们需要质疑的。
某些人被认为是权威,或者有许多专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都是对的。
批判性思维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
最后一条是指在很多考虑问题的时候,你不能完全用科学的方式去看待一个问题。很多问题本身有它的社会学、人文基础,有很多很多其他方面不能够完全忽略的地方,所以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面对。
我再给大家说一个例子,这个跟星座有点像。首先可以先看一下自己的右手,二指和四指的长度,比较它们的长度会得出两类结果,一类差不多一样长(大多数是这样的),还有一种四指比二指长一些,有些男性是这样的,有一些女性也是这样。
左边还是右边?
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典型的男性手掌,四指比二指要长。有人对女性 CEO 做了一个比较,会发现女性的 CEO 四指往往是长于二指的,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他们还测量了这些人做决定的果敢度和自信度,然后会发现这两个是有一个相关的关联。难道偏男性特征的女性会更果敢吗?
后来人们去研究手指和数学能力,发现是不相关的。我们的手掌什么样是由基因决定的,做什么运动都很难改变二指和四指的比例。四指的长度和胎儿期的雄性荷尔蒙相关,也就是说妈妈肚子里母体雄性荷尔蒙浓度偏高的话,这个孩子生出来后四指就会长于二指。
这样的发现不光在人类身上能找到,在动物界其他许多动物身上也许有这样的现象,比如火鸡的四指和二指有明显差别。科学家做了一个非相关因果的实验,把一些待孵的鸡蛋分成两组,泡在雄性荷尔蒙浓度比较高的溶液里面,另一个泡在正常的溶液里。发现孵出来的小鸡,泡过雄性荷尔蒙的四指就比二指长。那么,从胎儿发育期母体环境的雄性激素量到孩子手指长度可能是有一个比较因果的联系。但是,从手指长度到认知能力是否有因果关系呢?没有实证考察我们很难确定。
我们在清华的课堂上也做了这样一个实证,当时我们采样200多名同学,100多名是男性。我们先做了一系列的数学能力测验,再拿手指长度比例和数学能力做相关,发现这个相关性非常低。如果光从手指长度看是没有联系的,但如果分析其中一个数学测验,再看完成测验的样本里面的男生手指长度,会发现有一个弱相关。
当你有了这些信息以后,你要思考怎么样运用这个信息。你能只盯着这一个可以得出的结论的测验看,放大男生的手指长度和比例和数学成绩的关系,做出一个正相关的结论吗?你可以这么推,但不能这么简单地推,看你采用什么样批判性思维的程度了。实际上,你做的实验越多,你离真相越近。
批判性思维就好比看小说,它最后可能是没有答案的。如果看一本书找不到答案的话,总觉得有那么一点意犹未尽。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每章结尾也都会有开放性的问题,每章都会给你一些见解,一些指向。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你可以再去拿证据来,找新的证据来研究这个问题,心理学就是这么一个学科,能够带着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方式去审视你手中任何一个证据,任何一个说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有可能不是那么干脆确定的观点,但经过碰撞,往往是更真实的。
友心人曾在第一届自我探索课上重点传递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亮出一个关键问题,一直来探索这个内容。你可以尝试各种方法、各种实验,自己用批判性的思维分析出来答案,这个就是整个过程。
这也是心理学告诉我们如何科学认识自己的方式:不断辨识包围在身边的想法,为自己所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保持一颗恒定的内心,做一个独立的人。
本月启动的友心人情绪探索营(点击下图了解详情)将与你一起用如此科学且有趣的方式认识自己。快来解锁这趟旅程,做有逻辑、不情绪化的自己!
图片均源自网络
-end-
我猜,你可能还会喜欢:
关于书籍推荐
关于思考
「一日一小变」
“做读书笔记”
看看书
做个读书笔记吧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微信号:yosumn)《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如需加入白名单,请提供微信公众号ID。